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内在逻辑解读

2014-02-03 08:28王晓蕾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费尔巴哈手稿本质

王晓蕾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715)

德斐尔神庙上刻着的“认识你自己”是对人最初探索的起始,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凸显了对人的价值和力量的认识,那么“人是什么”?“人何以可能”?人的本质究竟该来如何界定?人到底有没有一个抽象的固定不变的本质,亦或是在现实中不断生成从而进行自我塑造呢?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里,以人为本中的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我们研究人的本质问题,不仅仅是要弄清楚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纵观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其中。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本质思想集中体现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和《共产党宣言》 这四篇著作中,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到 《共产党宣言》 是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不断成熟和完善的一个过程。基于对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观点的界定是内在统一的、全面的基础上,选取四篇著作中的主要观点为研究资料,对其中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发展进程进行梳理,参照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经历了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转变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而对马克思早期人的本质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做一点探讨。

一、追溯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的深刻剖析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扬弃和吸收的,这一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到费尔巴哈的自然人本主义,再到属于自己的实践的人的本质观的过程。黑格尔哲学中的“人”是绝对精神层面的人,他提出人的本质是绝对精神的产物,人的本质就是自我意识,因此人的本质的异化是自我意识外化的观点,他将人的本质是人的自觉活动归结为人的精神思维活动,这显然是唯心主义观点。马克思早期思想深受黑格尔的影响,在博士论文阶段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在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下,马克思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在 《莱茵报》 工作时期,马克思以“精神自由”为理论武器,提出了“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尽管马克思运用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来研究问题,但他对人的理解是基于现实的内容和现实的社会基础来展开的,这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随着马克思政治立场的转变他的哲学理念也逐渐转向了费尔巴哈的人本思维阶段。费尔巴哈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异化观,建立了人本主义的异化观。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思想主要是从人与动物区别的角度来阐述的。他认为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人的存在就是人的本质。他说:“我们所吃所喝的东西是我的 ‘第二个自我’、是我的另一半,我的本质,而反过来说,我也是我的本质。”费尔巴哈将人的本质定义为人的自然属性,而没有考察人的社会属性,但是他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批判了黑格尔思想,他的关于人的类本质的思想对马克思考察人的本质问题产生了很大影响。马克思受费尔巴哈人本观的影响,认为自然属性确实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他立足实践,进一步说明了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他指出:“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同时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可见,马克思一方面肯定了人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揭示了人的社会属性。

二、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到《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马克思不断摆脱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抽象性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最终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关于“人的异化”思想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自然人本观的唯物主义思想,并在二者“综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思想。马克思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劳动是人的本质的规定性,“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活动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人的类本质是在生命活动中呈现出的自由自觉性。首先,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存在物,“自然界,就它自身而言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次,马克思指出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他认为人的意识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特征,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再次,马克思指出人的生命活动的特点体现为人的自由自觉性,“劳动尺度本身在这里是由外面提供的,是由必须达到的目的和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必须由劳动来克服的那些障碍所提供的。但是克服这种障碍本身,就是自由的实现……也就是实在的自由,而这种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类受到限制,但是由于人是有意识、有主观能动性的类存在物,所以,人类可以凭借自身的需要去创造为自身所用的条件,这就体现了人的自由自觉性。因此,“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进行了彻底批判,他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具体论述,可以从三个方面解读:首先,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他指出:“费尔巴哈撇开历史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也就是说凡是人所共有的、区别于动物的属性就是人的本质,这种从抽象的类出发所理解的人,只能是孤立的、抽象的人类个体。其次,马克思强调应该“在现实性上”来考察人的本质,在《提纲》 第八条中马克思认为应该运用实践观在现实社会中考察人的本质,他批判费尔巴哈撇开了历史的进程,将人看作是抽象的个体,脱离了现实社会,所以费尔巴哈理解的人是抽象的、单一的,他强调了研究人的本质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性。再次,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应该把“人”看作是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特殊动物”,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在社会中人的实践活动又体现为各类交往活动,因而,人的本质将是社会性的存在本质,必须从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考察,因为人的实践活动的现实基础就是各个层面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做了丰富和发展,他把人的本质界定为“现实的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他分析指出了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应着眼于生产和交往发展的历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之中。“现实的人”首先是在社会生活中从事物质生产的人。一方面人作为现实存在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中存在的,另一方面离开了现实的人谈不上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条件。其次,“现实的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辩证的发展着的历史中人。马克思指出:“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再次,“现实的人”是具有个体特性的人,这是因为每个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人有着生活背景、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等的差异性。

(四)《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在 《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系统地分析历史现状和预设未来,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在 《宣言》中人的本质的论述是从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中来展开的,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里的“每个人”是现实的个人,是真正自由人的个体;这里的“联合体”是指由真正自由的个人建立起来的高度和谐统一的社会。首先,“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论断的基本内涵,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这里,马克思是指人的本质是人在自身获得发展的基础上将人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其次,人的全面发展还是生产力的发展,因为人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的主体,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都是依靠人来完成的,人是为了丰富和提高从事劳动生产,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就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再次,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必须放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来分析,马克思建构了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在那里,劳动不再能变为资本、货币、地租,不再变为可以垄断社会的力量,个人财产不再能变为资产阶级的财产。”可见人的自由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注重人自身的发展,始终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核心地位。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的动态发展过程。但是相对于“人”,共产主义只是手段,而它的目的是解放全人类,从而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手稿》 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分析强调了人的本质应该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在 《提纲》 中马克思将人的本质问题放在社会关系中考察,他运用实践的观点对人们的社会关系进行考察,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将人的本质界定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形态》 中马克思对处在生产实践的现实的人进行考察分析,指出了人的本质取决于人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随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最终确立也使得马克思的人本观走向成熟,最终实现人类自身对自由王国的追求是在 《宣言》 中完成的,马克思在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构想中将人的本质理论界定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到《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从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到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由抽象走向具体,视角的变化也由静态走向动态,由人的自然属性走向重点考察人的社会属性。徐长福教授认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不同表述是马克思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人的本质问题,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对人的价值本质层面的论述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对人的事实本质层面的探讨,最终在《共产党宣言》 中走向了人的价值本质和事实本质的统一。从发展逻辑来看,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经历了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转变的内在逻辑顺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思想的影响下考察了人的自然属性,并从“劳动”中考察了人的本质的异化,提出了人的本质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可见,这种阐述是片面的、不成熟的,只是从人的本质的伦理价值层面阐释了人应该是什么,并没有“接地气”;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自然的人本思想的基础上将人的本质问题的考察投射到社会关系中,运用实践观点将人的本质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命题的提出在事实层面上说明了马克思实践的人的本质思想的初步形成;紧接着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进一步阐明了生产关系对人的本质研究的重要性,人的事实本质是在生产实践中发展的“现实的人”,这便更趋于具体化;最后到《共产党宣言》 中,它将作为人的应然本质的自由活动和作为人的实然本质的实践活动统一成了一个价值信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也从片面走向了全面,实现了价值本质与事实本质的统一。

可见,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究是因时因事而不断深入的。那么到底是什么推动着马克思坚持对人的本质问题一步步地深究呢? 这一问题的回答也便是马克思思索人的本质问题的逻辑发展。通过对马克思相关哲学著作的阅读和哲学思想变革的学习就会发现,“催化剂”正是闪现在马克思脑海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赤裸裸的现实生活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从高中时代开始,从 《博士论文》 的思考起,对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关注便伴随着他的成长和学术研究,只是在不同时期关注的程度不一样而已。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之前现实的社会关系一直在马克思的思维方式中处于一个隐性状态,而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对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探究之路不断从隐性状态上升到了显性的位置。与此同时,马克思也把研究的理论视域延伸到了哲学、历史、法律、政治经济学等相结合的诸多领域,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涉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是马克思以抽象的人的本质为出发点的价值思辨逻辑和以现实的经济事实为出发点的科学逻辑两条研究路径并存。有时从抽象的角度出发,有时又立足于现存的烦恼和迷茫;一方面认同和运用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思想进行抽象思辨,另一方面,又极大地关切现实的社会关系,这也反映出了马克思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处于转型时期的混乱状态。而到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马克思已经理清了思绪,他对之前的旧哲学进行了清算,他将逻辑基点放在了现实的人身上,他将人的本质定义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定义在人的自然性和能动性方面显得有点虚空,但社会关系是变动的,那么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也将随之不断变化、不断生成。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在彻底地清算了以前的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从实践着实际活动的人出发初步全面地阐述了唯物主义思想,就人的本质问题提出了“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这一思想一方面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对人的现实历史生活做了积极肯定,另一方面也暗含了这需要也是在现存基础上不断生成着的。到了 《共产党宣言》,作为具有战斗性质的纲领,马克思通过论证资产阶级的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的最终胜利和对共产党人在革命理论和实践上优势的说明,将人的本质界定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当然是勾勒出了一幅详尽而辽阔的历史巨画。这也就有了在后来著作《1857—1858年草稿》 中“人的本质是历史地生成着的”的观点和 《资本论》 中“人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的观点。这一内在逻辑思维也正如弗洛姆对马克思人的思想理解为“人不是他应当成为的那个样子,而他应当成为他可能成为的那个样子”。这也就巧妙地将人的本质问题由“人是什么”的问题华丽转变为“人何以可能”的问题。

四、小结

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就是实现人的解放,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和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是同步发展的,而人的解放的目标也便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以说,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解决人的解放问题的理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顺应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进一步升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也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升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宗旨。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费尔巴哈著作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袁贵仁.对人的哲学理解[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8 .

[5]赵家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06).

[6]许媛.对人的本质及内涵的一点思考——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J].西江月,2012,(7).

[7]胡素梅.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一个重要观点的理解[J].世纪桥,2009,(04).

[8]徐长福.人的价值本质与事实本质的辩证整合——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及其解释过程新探[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9]庆朴,郑福祥.马克思原著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徐俊忠.马克思与我们同行[J].现代哲学,2003,(2).

[11]沈恒炎,燕宏远.国外学者论人和人道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费尔巴哈手稿本质
作家手稿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作家手稿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哲学理论价值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丢失的手稿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童年的本质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