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视阈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

2014-02-03 08:28朱同留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信阳市信阳文明

朱同留

(信阳农林学院 人文社科部 河南 信阳 464000)

党的十八报告突出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突出地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视阈下认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和措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推进信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优越的区位优势

信阳地处中原之地,具有接受发达地区辐射的地缘区位优势,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北承郑州、南接武汉,京港澳、沪陕、大广三条高速穿境而过,107、106、312 三条国道,京广、京九、宁西和京广高铁四条铁路在信阳境内形成多重交叉,加之淮河航道通过洪泽湖可直达长江,明港机场正在积极建设,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优越的区位优势是信阳成为中原经济区产业扩张、经济发展的辐射扩散承接地,是中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同时,由于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要按照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实现可持续发展,信阳又是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省处于战略地位,因此信阳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获得政府部门更多的扶持。

(二)天然的生态优势

山清水秀、森林茂密、空气清新,为信阳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优质的资源。信阳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南北气候、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交界处,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信阳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气候干湿适宜、温度高低适宜;山清水秀、植被丰富,据初步统计,信阳的高等植物有2000 多种,全市的森林面积达到600 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4%,分别高于全国和河南省平均水平14.04 和14.28 个百分点,部分县区高达70%以上,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区,拥有9 处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3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 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1 处国家3A 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如鸡公山、南湾湖、金兰山等都是以不破坏生态资源为前提的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饮用水水质、空气质量在河南省常年均居前列,是一个宜居宜游的美丽城市。信阳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全国最佳环保示范市10 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省级卫生城市”、“中国节能减排示范城市”等殊荣,生态旅游资源独特。生态环境优良,植被生态多样,山水风光自然这些天然的生态优势为信阳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薄弱的工业基础

长期以来信阳市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在整个中原经济区看来信阳都不能算上是工业强市,工业化程度低,工业污染对生态环境破坏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另外与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相比,信阳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可以直接选用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的新产业新设备,在改造旧机器旧设备方面不用花费高成本,生态工业发展空间大。更为重要的是信阳在开展生态工业方面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避免发达地区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而可以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走“三化”协调的发展道路。信阳先前薄弱的工业基础成为当前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信阳发展战略的后发优势。

二、信阳市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

信阳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地推进生态强市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经济发展和生态强市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

信阳市在中原经济区的城市中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城市,这一点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生态强市的战略,但经济发展滞后是事实,因此在招商引资方面很可能会经不起诱惑,在承接产业方面会受到发达地区能耗大、落后产业、污染严重产业的干扰。信阳市作为经济欠发达的丘陵地区,工业经济结构有待优化升级,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刚刚起步,区域性、结构性、行业性污染比较突出,比如位于信阳平桥的火电厂、信阳明港的钢铁厂这些重工业已经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空气和水源;一些小企业还是很多的,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结构,生态强市的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二)广大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淡薄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倡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明态文明建设,构建以公众为主体推动生活方式转变。近年来,虽然信阳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生态文建设方面下大了力气,但是目前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依然没有形成系统。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不到位,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十分淡薄。“生态文明意识的内容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差异,也随时代的进步而日趋丰富,总体看来,主要包括生态文明觉悟、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态度、生态文明科学技能和环保参与五个方面。”生态文明意识确立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所在。当前,信阳市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还是远远落后的,广大市民在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中参与度和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绿色出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等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很多人还是很模糊的,很多人依然认为生态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的责任和事务,这就导致人们参与生态保护活动的热情不高。这些问题是今后一段时间所要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法律、法规和政策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体系。“只有建立以生态文明价值观为主导的制度结构和法律规范,人们的决策和行为才会变得规范,并着力克服长期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性障碍,使人与自然真正和谐的伟大理想和目标得以实现。”目前信阳市各部门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制度和管理体系,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投入资金缺乏,根本没有形成多元化的生态环保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没有建设好和实施好,以至于在很多地方出现了突出的问题。构建生态城市,建设美丽信阳,生态文明的保障体系应尽快建设和完善。

三、中原经济区视阈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国执政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应对来自然环境的挑战,那么它就可能走向繁荣和发展,反之则会导致衰落和灭亡。”在中部崛起战略、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背景下,中原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根据信阳当地的实际,各部门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当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助力。

(一)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着力打造生态经济

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找准区域定位,发掘区域优势,着力以循环经济为目标,培育和发展生态产业。以信阳市为例,信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从区域生态优势出发,走生态产业发展道路。要根据信阳的农业资源分布和区域优势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发展茶叶、水果、蔬菜、畜禽、水产养殖、花卉园林等重点产业基地,如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要成分利用这个优势做好茶叶生产基地,着力打造“中国茶都”;利用南湾湖搞好水产养殖基地建设,要努力把“南湾鱼”品牌做强做大,达到能和“武昌鱼”相提并论的地步。另外在工业发展方面,要用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生态工业,指导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要认真执行2013 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各项要求,努力创建信阳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潢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发展技术创新型、生态环保型工业;充分发挥信阳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深入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休闲之城、宜居之城、旅游之城”。在生态旅游方面,要打造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包括生态旅游、茶乡旅游和红色旅游,力争把信阳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生态之城、休闲之城和宜居之城。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中原各城市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一定要结合当地优势,积极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努力打造生态经济。

(二)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培育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因此信阳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要注意培育适合当地的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文化首先要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从而帮助人们树立生态审美观,并使其转化为外在的生态行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加强对公民的生态文明和生态法制教育,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要着力从以下方面入手。

1.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使全市人民都积极参与到生态文化的建设之中。政府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应发挥引导作用,动用社会公共资源如文化馆、电视台、广告和网络等进行宣传教育,并确保相关资金等方面的投入。政府部门应科学有效地进行决策施政,努力构建生态文明道德文化体系,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群众是生态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将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广泛发动起来,生态文化建设才有生机和活力。在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借助当地传统的生态文化资源,使生态理念深入人心。以信阳为例,信阳的茶文化、楚文化、根亲文化、郝堂民俗文化等都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化,都是宝贵的生态文化资源,政府部门应该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对人们进行教育和引导。

2.发挥高校以及文化艺术单位的优势,积极开展生态文化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探讨,配合相关决策部门,提出建设生态文化的具体思路,形成关于生态文化建设的科学政策措施。以信阳为例,目前信阳有两所本科院校(信阳师范学院和信阳农林学院),应充分发挥它们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的特殊优势,集中智慧、开展相关理论讨论,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思路,为决策部门建言献策,在这其中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信阳农林学院的特色优势,信阳农林学院是一所农林院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依托信阳农林学院积极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通过教育基地对青年学生及社会上相关群体进行生态文明的宣传和教育。

3.积极建设企业、社区生态文化。企业、社区生态文化教育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企业职工,小区居民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绿色企业、文明职工、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和社会风气。培养企业员工的生态理念和小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努力做到“生态城市人民建,生态城市人民管”,创造一个平等、自由、公正的生活环境,为建设生态信阳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加强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2005 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当前环境工作任务之一是“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信阳市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体系。首先要加强立法工作。信阳市政府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把涉及生态建设的有关事项纳入法制范围,制定适合信阳当地的地方性生态环境方面的具体政策,遏制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的行为,扶持技术创新型、资源节约型企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次是要制定规范性文件,以政府规章形式,统筹各方面的运作,整体推进生态建设和保护。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出台了很多的文件,如《河南省信阳南湾水库饮用水源保护条例》、《UNDP /GEF 淮河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2012 年信阳市环境状况公报》、《信阳市2012 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及《保护生态环境,你我共同行动——信阳市环境保护局致全市人民的倡议书》等文件。对建设生态强市,打造美丽信阳来说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最为重要的是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要求严格执法,对污染环境和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和组织要进行严格的惩罚。今后相关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要进一步规范法律法规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从而通过强制性手段规范和引导地方政府、企业和公民行为。

生态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原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的生态优势,把握机遇,努力创建现代化的生态之城,这不仅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2-11-09.

[2]谢松明,吴细玲.三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三明学院学报,2013,(2).

[3]邓翠华.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4).

[4]余达忠.生态文明的发生学诠释[J].三明学院学报,2009,(1).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信阳市信阳文明
信阳市审计局 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请文明演绎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漫说文明
信阳市
信阳市环宇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信阳市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及应用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