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质量监督的创新研究

2014-02-03 07:31
中国军转民 2014年12期
关键词:军代表供方研制

■ 叶 芃

武器装备质量监督的创新研究

■ 叶 芃

本文论述了新时期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服务质量控制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军代表应树立的新理念和新时期军代表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及方法。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也发展迅猛,其特点是系统复杂、组装密集、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使得装备研制周期增长,全寿命费用加大。为此,在武器装备质量建设中更需要实施全系统、全寿命、全过程质量监督和服务保障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除迅速提高承制方质量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外,还要求军事代表树立质量监督的新理念,研究新方法,为我军现代化装备作出新贡献。

1.新形势下武器装备的研制特点

1.1 新技术的不断出现

当今世界不平衡的格局引发了各国武器装备的发展,同时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又引发了新型武器装备的出现,影响着国防安全。未来战争受四种新技术影响可能最突出:一是智能军事系统,如无人机、机器人等;二是定向武器,一般通过高功率微波、激光或电磁脉冲产生杀伤效果;三是利用网络空间的战略管理和网络国防建设;四是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武器装备的特定部件,显著改变制造流程,在根本上影响国防工业。

对航天武器装备发展来说,有如下特点:战略弹道导弹的生存能力、实防能力和命中精度将进一步提高;新的军用卫星系统,提高单星作战性能和生存能力;发展微小卫星,采用多星座工作方式,提高综合作战能力;发展军用载人航天器,使之具有机动、灵活、多样的作战效能;空间武器将更多地陆续投入使用。

总之,新技术层出不穷,且直接渗入到武器装备之中。

1.2 装备急需与研制周期

新时期装备研制,存在着装备急需与研制周期的矛盾。既要遵循装备研制的一般程序,又要根据战时特殊情况、特殊需要,善于打破常规,抓住重点,加快进度,力争早出成果,力争一次成功。

为此,必须掌握新装备科研的特点,正确处理装备质量与研制进度的矛盾。战争是以胜利为目标,装备直接为战争服务,只要战争需要,就应尽快提供新装备。特殊时期,不可能像平时那样完全按装备科研程序规范进行各阶段的评审、鉴定、试验。有时甚至是仅拿出了少量原理样机,就直接将样机投入战场。这样,既执行了原理样机的试验程序,又可以直接起到取得战争胜利的目标。二次世界大战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美国首次研制出原子弹,只有3枚。除了1枚刚做完试验,其余2枚直接投向日本战场,赢得了决定性胜利。

1.3 科研生产交叉

按武器装备研制工作程序开展装备研制,是我军研制生产武器装备多年经验的总结,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上所述:新时期、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要求加快装备的研制进度,因此有时形成了科研生产交叉的局面,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2.新形势下军代表应树立的新理念

2.1 努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理念

新时期的新技术是层出不穷的,军代表必须树立掌握新技术的理念。形势要求国防现代化以及研制单位为了企业发展不断引入新技术,不断创新产品,促使军代表不得不紧跟形势,更新知识,防止老化。因此,军代表管理机构应重视军代表的再教育工作,有条件的军代表,应参加高等院校工程硕士、博士(在职研究生、博士生)学习,系统性提高和更新知识;没条件的军代表,可参加短期培训和学术交流,并在研制生产过程中向专业人士学习、吸取新的知识营养。

2.2 全寿命周期质量保证的理念

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质量保证管理,是指对某种武器装备从研制、生产、使用到退役报废整个过程的质量保证管理。军代表必须树立在装备生命周期内,装备质量应达到规定的战术技术指标的理念,即在任何时期都确保装备拉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3 装备质量控制从源头抓起的理念

设计控制是质量控制的源头。产品质量源于设计,贯穿于产品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从1987年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布《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起,已成为研制单位管理者们的共识。

产品设计质量决定了产品固有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最终质量。但如何深入认识设计与制造质量的权重,特别是如何抓好设计源头,从而达到确保产品质量的目的,仍是研制方及采购方极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军代表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由于设计初期的未知因素较多,给设计控制带来一些困难,所以“设计控制”始终没有引起军代表的足够重视。但事实证明,设计是源头,产品的性能(包括“六性”)都与设计直接相关。前期不控制好,后期就束手无策。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重生产、轻设计的控制观念,建立控制设计源头的新理念。

2.4 重视“六性”控制的理念

产品“六性”是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安全性、保障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产品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性”不达标的装备,不能适应作战要求,有时还给部队造成负担。因此必须建立“六性”不达标的装备等同“废品”的理念。

提高产品“六性”是技术问题,世界各国的专家们都在研究,已经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可靠性预计、分配、设计,各种可靠性试验;维修性模型、分配、预计、分析、试验与评定;以及保障性等分析方法。但当前推进“六性”实施最重要的还是管理问题。研制单位先要组织落实,明确“六性”管理机构的形式、职责权限以及与其他职能机构之间的关系及协调方法;明确本部门或承制方的主要“六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明确管理机构对产品“六性”的要求以什么方式通知需要了解及执行的其他机构(技术、管理、工艺、生产等)的人员,如何督促检查;明确其他机构、人员以什么方式向“六性”管理机构提供可靠性信息等。组织机构是管理的组织保证,无论型号装备研制、生产单位(或系统),都应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军代表要参与监督技术和管理措施的落实。

3.新形势下军代表质量监督的重点

3.1 把监督承制方质量体系建设和运行放在首位

新时期以来,军代表对承制方的审核越来越重视,但还是以审核产品为主,开出的不符项也是产品问题最多,对质量体系的审核重视不够。对产品具体审核主要是就事论事,而对体系审核才是抓住根本。产品问题要查,体系问题更要查。体系是全局性的,系统性的。体系建设得好,程序规范,执行到位,运行才能正常,问题才会减少。

3.2 把参与新产品前期论证作为切入点

预研课题是为新型装备研究突破关键技术难点而设置的前期研究项目,通过课题预研,可以验证新体制、新技术、新理论的可行性、实用性和经济性,减小型号研制的风险,缩短型号研制的周期。它是装备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研课题的研究成果为研制新型装备提供了技术储备,为加快新型装备的研制提供了保证。因此,军工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也都对预研课题的开设和完成予以高度重视,在争取国拨课题的同时,纷纷自筹资金开设预研课题。因为通过预先研究,能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能攻关的科研队伍,独立自主地掌握知识产权,为研制出新的军事装备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有能力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争取更多任务,推动本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能够提升本单位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三方质量体系审核基本不查预研项目,军代表也很少介入新产品前期论证工作。但随着质量管理的深入,课题研究的成功率越来越多地引起研制方的重视,纷纷将质量体系管理引入课题管理。同时,军代表的质量监督重心也逐步向前移至新产品的前期论证,这对课题管理规范化起到极好的推动作用。

3.3 对科研生产交叉的合理控制

在科研生产交叉的现实中,要求军事代表研究如何与研制方共同协调处理好这对矛盾。

抓住重点,是寻求解决矛盾的良策之一。重点随战争急需任务而决定;重点随装备关键技术而定;重点随新技术成份多少不同而不同。抓住重点,就是要提升装备作战效能,保证装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抓住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前提下,尽量简化试验验收程序、缩短研制周期、尽快出成果。如:生产批量很小的产品,只进行设计定型;单件生产或技术简单的产品不进行定型,只以鉴定方式进行考核、评定;有些配套件如果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且能满足军方需要的,就不一定再制订军用标准;根据作战环境、使用要求,可以简化不必要的性能指标和试验内容方式。如仅在南方使用,就不必做寒区试验等。有的军兵种军代表提出减少程序的“预军检”措施,不愧是一种创新。同时要防止只偏面强调硬件技术状态,而忽视装备重要战技指标和研制进度的现象。

在科研生产交叉的情况下,军代表更应积极主动深入装备应急科研的各个程序,在研制中进行质量把关,保证装备研制一次成功。

4.质量控制要点

4.1 控制设计质量

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固有质量,影响到产品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可以说,设计的“先天不足”必然导致“后患无穷”。为控制设计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确定划分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阶段,控制阶段的转移;②形成设计和开发计划,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主要完成部门或人员;③控制设计输入,要求设计输入形成文件;④确保设计和开发评审的质量;⑤开展设计和开发验证活动,对设计做到心中有底、避免返工;⑥明确设计和开发者的职责与权限;⑦充分运用“六性”开展设计,确保产品性能的发挥;⑧采用的新技术、新器材需要经过充分论证、试验和鉴定;⑨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将需要保证的质量特性划分为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然后根据质量特性的类别,将产品划分为关键件、重要件,加强后续控制;⑩控制设计更改,保证设计完整性和保证设计不会由于更改不当带来新问题。军代表应对这些设计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4.1.1 控制阶段转移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十分强调按研制工作程序办事。不管是常规武器研制工作程序和战略武器研制工作程序,也都强调研制工作的阶段论。其目的就是要求按程序办事,前一阶段工作没完成,原则上不能转入下阶段,保证各阶段工作的质量。

控制阶段转移的标志是开好转阶段评审会,形成书面报告。会议要审查该阶段是否完成了任务书要求的工作。可能涉及该阶段所有文件;涉及输出是否达到输入要求;可能时要提供可信的证明文件(包括性能指标测试和相关试验)。

在特殊情况下,经上级机关批准,允许保留少量问题到下阶段完成。

军代表应协助上级机关做好阶段转移的管理。

4.1.2 控制评审质量

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产品质量评审统称为“三大评审”,它是军工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军工产品质量把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大评审”质量控制的共同点:一是要有明确的输入,二是要有得力的组织者,三是要有同行专家参与,四是评审的输出(评审报告)要恰如其分,五是有建议要闭环。军代表要参与评审的策划,参加评审会议,跟踪评审意见的落实。

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产品质量评审还有各自的评审要求。如:在设计评审的质量控制中,要对各阶段的设计评审活动进行策划和做出安排,应安排顾客或顾客代表参加设计评审;对于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的产品,质量计划中应安排针对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和安全性以及计算机软件、元器件、原材料等的专题设计评审。

另外,在工艺评审活动中,在请专家时,除了请理论上造诣深的专家外,还应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师或高级技师,他们的经验可能在书本上找不到,但确实有指导价值,这点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对产品质量评审的控制,应重点审查产品的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及保障性符合情况、技术状态控制情况、质量问题处理及双归零(技术归零以及管理归零)情况。针对各项评审主题可分别安排专题评审;通过产品质量评审,及时发现、纠正质量问题,防止武器装备带“病”出厂。评审活动越扎实,隐患和问题暴露得越早,解决得越及时,后续生产就会越顺利,质量持续改进也更有保障,产品质量也会更稳定,这样质量评审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军代表应参加“三大评审”,全过程控制武器装备研制质量。

4.2 外包质量控制

对所有外包过程都应按GBJB9001B中7.4采购的要求加以控制,如:对外包组织进行能力、资格考察,进行评定后形成合格外包供方名录,并对名录进行动态管理;但外包毕竟与采购不同,因此,还要对外包供方过程能力进行确认;其次,是对外包供方过程的监视与测量,有时会对其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要求进行控制。应与外包供方签订合同,明确外包项目的质量要求、接收准则、双方权利和义务,必要时在合同中对外包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实施、过程监视等提出要求;结合产品的具体特点,制定对外包产品的验证要求等。

外包产品的质量是研制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获得企业本身提供的高质量产品,就必须在控制外包产品质量上下功夫。首先是分管领导要高度重视,要选拔责任心强的人员来负责外包工作。任何有权推荐外包供方的领导,都不得有私心,更不得从中获取利益。同时要组织好选择供方的考察工作,确认保证供方有能力提供优质产品。在入厂时要加强进货检验。只有真正按体系标准去实施,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

军代表应参加对主要外包供方的考察、确认,以及重要外包件的验收。

4.2.1 控制合格供方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为了不断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许多组织一般只完成其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中的一部分工作,将部分过程外包给其他组织去完成。因此,外包产品的质量高低,就成为直接影响本组织整机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外包过程控制中,对外包合格外包供方的管理应放在首位。合格供方大都建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受第三方对体系的审核,有自我完善和改进的能力。本组织及军代表应对其能力、资格考察,进行评定后形成合格外包供方名录,并对名录进行动态管理。因此,能被列入合格供方具有一种被信任的含义。

4.2.2 控制技术质量监控协议

技术质量监控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必须引起重视。其中各项条款都是考核的依据。做不到的条款绝对不要列入,免得今后执行中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某单位购进一种汽车底盘用于改装,在技术质量监控协议中写了低温起动要求,执行中供方认为低温试验只在鉴定(定型)时做一次,因为耗时长、经费多不可能购一台做一次,该条款无法执行。如需做该试验,由购方提供试验费,购方也只好作罢。因此,重要项目技术质量监控协议的签订,企业领导和军代表都要严格审批。

4.3 把好特殊过程的控制和实施

特殊过程是指其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把直观不易发现、不易测量、不能测量或不能经济地测量产品内在质量特性的形成过程定义为特殊过程。热处理、表面处理、焊接、铸造、塑压、灌封和胶接等专业的多数过程都是特殊过程。

4.3.1 控制确认

根据特殊过程的定义,不难看出,为了对特殊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就必须对这些过程形成的各个子过程进行控制。控制的关键是对这些子过程的要素进行确认。

以电镀为例:其主要要素是被镀零件的表面清洁度,镀液的浓度、温度,电镀过程的时间等。确认的过程是根据确认文件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主要方法是:规定清洗液的种类和浓度、清洗时间;规定镀液的种类和浓度;规定镀液的使用温度;规定被镀零件在镀液中放置时间等。按上述规定的过程对样件进行电镀,然后对样件进行质量检测,如镀层厚度、附着力、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的质量确认。同时,还应对操作人员的资格、能力,设备完好情况,文件的可操作性等条件一并进行确认。确认过程能力达到要求后,才具有批生产能力。

4.3.2 过程记录的控制

对过程的质量监督主要是查看过程记录。承制方管理者和军代表在参加样件确认活动后,一般是以查看现场记录为主要手段。曾发现某单位不是实时记录,而是后补记录,结果矛盾百出,不能自圆其说,实际是没有完全执行规定,也就无法保证电镀品的质量,这是非常可怕的。为此采取技术报警和行政处罚并重的手段来进行纠正是必要的。

样件确认不是一劳永逸的活动,而应实施动态管理。管理周期视项目不同而定,一般为2年左右。同时要注意对浓度、温度等变数进行控制,规定检测频度,发现临界前就应及时调整或补充。

当特殊过程影响因素的测控项目、测控方法发生了改变,或设备性能发生了改变,或特殊过程产品质量特性的检测项目发生了改变,或特殊过程产品质量特性的评价准则发生了改变时,都需要重新确认。

4.4 把好分机和分系统装入整机关

整机是最终提供部队作战使用的装备,整机的质量是建立在分系统质量之上的。没有高质量的分系统,整机质量得不到保证。某单位曾经遇到一部新研制的雷达打靶时抓不到目标。经检查,发现总体在未对分系统验收时,这些分系统就被装上整机,也就是说,有些分系统并未达到总体的要求,没有合格证,不具备装上整机的条件而被装上整机。这是犯了违反科研程序的大忌。后经各分系统重新调试,又进行分系统测试合格,取得装机资格后装上整机。使得打靶一次成功,抓到了目标。军代表应监督该程序的实施,并参加对分系统的验收测试,确保整机质量。

4.5 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控制方法

驻厂军事代表的有效工作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军工产品质量监督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方法行之有效,必须坚持。如:

(1)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当产品质量与生产进度发生矛盾时,坚持进度让质量;在处理不合格产品时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原因找不出不放过、责任查不清不放过、纠正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处理重大质量问题时,坚持“双五条”标准(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即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质量问题管理归零即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

(2)在产品设计开发中,监督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督质量和可靠性大纲和设计规范、准则的执行情况;监督设计选用的原材料、元器件、标准件等是否符合选用规范;超规范选用是否有审批手续;监督技术状态是否得到控制,状态更改是否按程序进行;监督设计评审和转段评审是否符合规定等。

(3)在生产过程中,监督质量计划制定及执行情况;关键/重要件、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情况;首件鉴定、过程的确认情况;技术文件更改审批情况;原材料、元器件、标准件采购情况;外协外购合同或协议质量条款是否完整有效;人力资源、生产设备、计量、检测设备、生产环境是否满足生产要求;生产过程质量记录控制和发生的质量问题归零情况等。

(4)试验过程中,监督试验大纲签署及执行情况;试验现场质量控制监督检查;试验前准备状态检查。

4.6 抓好售后服务——充分发挥装备的作用

武器装备全寿命管理,是指对某种武器装备从全面研制、生产部署、使用保障到退役报废整个过程进行总体运筹、科学决策的管理方法。为延长武器装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装备的效能,必须把售后服务放在重要位置进行规划和实施。

军代表要监督承制方为做好备品备件的投产和储存工作。有文件规定的按规定办,没有文件规定的,要及时与上级机关沟通落实。

信息化(电子)装备的维修,已向故障自动检测定位系统发展,这些检测系统能有效地将故障定位到分机级、板级、元件级,大大加快了故障的排除,更大程度地发挥装备的效能,得到了军代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5.结语

军代表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强、关系复杂、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技术管理工作,目前已初具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世界格局不稳定,军备竞赛从未停止过。这就对军工企业和军代表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承制方质量监督人员和军事代表应密切配合,共同学习提高;在质量体系建设和运行中多方位、多触角地关注武器装备的研发质量、生产质量、试验质量。通过军地双方共同努力,为部队提供更多、更新,质量更优秀的先进装备。

1.解大军.装备承制单位和军事代表战时工作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11.

2.缪建洲,叶渭川.论产品实现过程要素与产品质量[J].电子质量.2012(6):42-46.

3.刘安定,胡勇,王子田.论型号装备“六性”管理组织及职责[J].中国军转民.2014(4):35-37.

4.卢黄丽.预研课题质量管理研究[J].国防技术基础.2009(12):25-28.

5.叶芃.产品外包质量控制研究[J].电子质量.2012(9):50-52.

6.王先超,杜向辉,李伟.提高军工产品质量可靠性的特殊过程确认[J].新技术新工艺.2012(7):88-91.

7.赵生禄,张林.军事代表业务技术工作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8

(作者单位:总装驻扬州地区军代室)

猜你喜欢
军代表供方研制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中国船级社大力推进海外供方认可服务
教授启功“被当兵”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教授启功“被当兵”
论军代表的监督依据与追溯式质量监督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
如何建立供方管理体系
教授启功“被当兵”
供方体制应尽快走向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