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和谐统一
——试论武术与跆拳道不容忽视的一致性

2014-02-03 06:40:27
浙江体育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练习者跆拳道武术

李 冰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研室,浙江 杭州 310018)

当武林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传奇变成传说的今天,尚武精神却时刻传承着文化,承载着文明。而无论哪里的武技,都承载着不尽相同的和谐理念与文化。

它不仅在武侠小说中被描写的神乎其神,在现实生活中也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近年来随着大力的推广和宣传,国内外对于武术的推崇也在不断升温。无论是通过体育竞技,表演观赏,或是比武论道的方式,武术都已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今体育界的一颗耀眼新星。

跆拳道以其腾空旋踢的华丽招式闻名于世。“跆”指用脚踢打,“拳”指用拳击打, “道”指格斗的艺术和一种原理。这门源自韩国的格斗技巧在世界上广为普及。作为一个年轻而现代化的武道,跆拳道很好地融合了格斗技巧和精神道德修养。

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当跆拳道与武术相交于此的时候,不难发现,两者共同具有文化的和谐与统一。这不仅体现在两种格斗技巧的招数和套路上,也体现在每一个武术修行者和跆拳道修行者对世界的认知和行为上。

跆拳道和武术最大共同点,就是基于其本身的攻防,最大限度地开发身体的潜能,激发精神与意志的最佳融合,在心技一体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合传统美德,使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不仅增强武艺,品德也得到升华。

1 跆拳之道与武术之德

1.1 体能训练中的道与德

首先,无论跆拳道还是武术,训练者都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跆拳道和武术在这方面修行的方式不尽相同,同为东方技巧的跆拳道和武术,在基本功的训练中所采取的方法大同小异。诸如学员在练习中,通过长时间地保持马步来锻炼腰腿部的力量,所谓铁马扎的落地生根,就是指练习者在训练过程中下盘根基稳当,不会在格斗中因腾挪闪转而重心偏移而倒地。

在这种训练中,学习者最重要的就是在枯燥无味的长时间保持半蹲状态的马步中找到身体的重心,建立起一种心无旁骛的练习状态。中国人管这种心无旁骛的状态叫“入定”。而想要达到“入定”的效果,就需要练习者持之以恒地勤加练习,感受身边的自然,诸如根据空气的流动,时刻对自己的呼吸进行细微的调节;根据周遭环境的变化,调节自身肌肉的放松或是紧收;根据自身肌肉的情况,感受力量在身体中的走向。最终和周遭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平心静气中得到对力量的自如操控和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而在达到力量平衡的过程中,练习者也就在获得强健的体魄的同时,拥有了平易待人、淡泊明志的优秀品质。

1.2 习武中的修养

无论跆拳道还是武术,作为一种格斗技巧,其最根本的就是强化人的本能,激发人的潜能。古今中外,人们对力量的渴求,无一例外是源自本能中的探索欲望。而探索的基础就是对本能的敬重和对潜能的开发。无论武术还是跆拳道,都来自于古代战场上战士们的较量,这种最为原始和本能的肢体运动,在经过历代精英们的总结之后,形成了现代武术和跆拳道的动作。纵观武术和跆拳道的套路招式,无一例外是在追求动作的更为美观,打击力度的最有效化和速度的最快,而贯穿这种快、准、狠之中的精髓,就是战士们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体现在习武者身上的,则是一种豪气干云的侠骨柔情和忠肝义胆。

通过学习跆拳道和武术,练习者身上有的不仅是优于常人的强健体魄和华丽的功夫套路,更多的是一种高贵的优秀品质和济世救民的侠客身影。而对于他们,有的不仅是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的高超武学造诣;更是定国安邦、救民于水火的高尚情操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洒脱和超然。

1.3 武术与兵法

无论跆拳道或是武术,套路中都展现着完备的军事谋略。一招一式势必攻守兼备,出其不意。兵法云:“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体现在武道中就是时刻保持进攻对方的弱点,占据先手,引领对手的走向,以达到最终的胜利。无论跆拳道还是武术的高手在格斗中的动作,都可概括为“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进攻之时便如九天雷动,迅捷凶狠,使对方无以招架;而防守之时,便会固若金汤,对方便是有雷霆万钧之力,也对这样的防守无可奈何。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导下,练习者就会变得做事计划周密严谨,条理分明,也更加追求与身边环境的和谐融入,顺应周遭。

所以习武之人,如同水。即所谓,水至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真正的习武之人并不是赳赳武夫,而是文武兼备、德才相辅的谦谦君子。

综上所述,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是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品德。武术活动的意义在于治国平天下,是正义的,是和平的,是为了国家的大一统事业而生的。

修练武术,首先要修德。一个武林高手,不仅要有盖世的武功,更要有高尚的品德,若是作为一个武者,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也就不具备一个武术家最基本的品德。

因而,武德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武术门生们的基本素质品质。

跆拳道训练或者比赛虽是以双方格斗的形式进行,但是不管过程怎样激烈,它的根本目的都是提高双方的实战技术、磨练双方的意志品质。所以不管是在训练还是比赛的前后都必须向教练和对方敬礼,双方都要深刻明白跆拳道实战的根本意义是向对方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

无论是武术还是跆拳道训练都要遵循“内外兼修”的基本宗旨,这不仅仅是一种运动,一种表演,也应该是与为人处世、道德修养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紧紧相连在一起的心灵的修炼。

所以,大力提倡武术与跆拳道的礼仪文化的教育是稳固这两项运动在当今社会地位的重要之举。

这与所有东方文明一样,强调的是其中的道义与品德。习武者,始于武德的修养,其次才是武术的训练;而跆拳道练习者,起始于对道的探索,其次才是华丽的招式。那么所谓武德和跆拳道中的道,便是习武之人的修养和品行。所谓武者之道义与儒家君子之道颇为相同,故此处引孔子论水之语言武者之志,“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

志向高洁的武者,有的不仅是高深的武术造诣,而且有着如水般的精神,谦和待人,为了明确的目标百折不挠地向前奋斗,刚直不阿,对于邪恶无所畏惧,顺势而为,即便牺牲也在所不惜,即使飞流直下三千尺也慷慨赴难,没有丝毫的畏惧,有法度,公平洁义。这也就是跆拳道中所说的道和武术中的德。

2 跆拳道和武术练习者们崇尚的信仰

对于武术练习者和跆拳道练习者,他们的信仰是儒家文化中的侠客文化。所以,在很多的道馆和武术馆中可以看到墙上的标语,写着仁义礼智信等字样。而师傅们也经常向弟子们讲述,古代侠客们练成一身好武艺后,行侠仗义,舍身取义的传奇故事,用以激励弟子们专心习武,品行高尚。

2.1 侠客文化在跆拳道和武术练习者心中的地位

时至今日,在中国的武术练习场馆里,时常听到师傅们说到自己的武术门派。这不禁让人想到了武侠作品中那些荡气回肠的各门派高手之间的巅峰对决,而在其中学习观摩,也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这不得不归功于作家们的妙笔生花,而更重要的是,这种让人感到时空错乱,以为自己穿越进了书中的讲述,激发起了少男少女心中的英雄梦。谁不想成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一代宗师呢?

而一代豪侠仗剑走四方,锄强扶弱,劫富济贫,救民于水火的故事传奇,也为一代又一代的武术练习者树立起了优秀的榜样。在这样的榜样的激励下,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武术宗师,跆拳道高手,救国救民的大侠,为民请命的豪士,杀身成仁的英雄。

而这些豪士英雄的传奇,铸就了侠客文化,也为跆拳道和武术练习者铸造了坚定的信仰。

综上所述,在东方的习武之人中,英雄侠客,行侠仗义,杀身成仁的传奇故事铸造了他们坚贞不屈的性格和舍己为人的行事风格。也正是这些高尚的行为,铸造了不朽的侠客文化,而这文化深远影响习武之人,无所畏惧,忠诚勇敢,心胸开阔。

3 跆拳道与武术的相同特性

3.1 内外合一,行神兼备

武术与跆拳道都讲究动作形态的规范和精气神的呈现,内外合一是两者最基本的整体运动观念。所谓内,指的是精神、气质、神态等净化心灵的高层次运动;所谓外,指的是眼、手、足等在外的一系列形体运动;合一指的是内外两者合理的有机结合。无论是在武术套路练习还是在跆拳道品势的训练过程中,尤其强调要把内在的精气神和外在身体各部位动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让精气神与动作形态达到协调一致的效果。从而体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整体统一。

3.2 内容丰富多彩,适应性强

武术包括了长拳、刀术、剑术、太极拳、太极剑、功夫扇、南拳等的多种套路运动;跆拳道含有品势、竞技、威力、特技四大部分,除此之外,还有自卫术、跆拳舞、双节棍、礼仪以及精神修炼等的内容。然而两者在其练习的方法、动作的要求、运动的负荷等都不尽相同。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对运动的不同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种类进行练习。同时这些运动不会受到天气等自然环境的限制,练习所需要的器材也因陋就简,适应性强。因此,是运动爱好者们极好的一种选择。

3.3 柔韧性之精髓

跆拳道的品势较之武术的套路,于学习者而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需要身体记忆的动作,而这个动作的基础则是良好的柔韧性。不排除有的人天生就是韧带特别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韧带是步入跆拳道与武术的一大门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对柔韧性训练最好的诠释。柔韧性并不是单纯的记忆某个动作,只要在某段时间多次重复就看得见效果。柔韧性是提高身体弯度的承受能力和各个肢体的延展能力的一种训练,柔韧性的训练必须长期坚持。而且在此之前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也非常关键,这是对身体的一种保护,避免在拉伸过程中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扭伤、拉伤,同样这也是让自己的内心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韧带的拉伸不能一蹴而就,而要缓慢下压,达到身体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后保持拉伸动作,如此循环往复。韧带的拉伸不能是快速的,也不能是剧烈的,而必须是循序渐进的。

综上所述,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对于人的耐力也是一种挑战,磨练人的意志,正如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内功,是持之以恒且扎实的。

所谓的“韧”,柔软且坚硬,容易弯曲却不易被折断。这不仅体现在人的身体上、韧带或者是肌肉上,更呈现在人的精神上。大丈夫能屈能伸,具有良好的韧性,对世事有着拿得起亦放得下的超然与洒脱。

4 跆拳道和武术共同的文化

跆拳道,更重要的是道,而不是跆拳,踢踢打打只能算得上是斗殴,而真正结合了道的,才是真正的武学奥义,真正的功夫。

无论跆拳道还是武术,都是基于强身健体,救国忧民,传承文明而开发出来的。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无论武术还是跆拳道都是在结合了管理、计划和战略分析之后制定出的一系列的搏击动作。而对练习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勇敢无畏,心存仁慈,辅助弱小,忠诚信仰,上敬苍天,下孝父母,严守信义。

4.1 修行者共有的无畏

无论是书中还是电影里,常常可以看到跆拳道修习者们,在严寒的冬季,站在瀑布下与激流做着搏斗,或是把自己浸在冰冷的海水里,努力地与海浪搏杀。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训练出的跆拳道高手们,即便在最为严酷的环境中也不会有一丝的畏惧,因为他们的身躯在激流中被打造得宛如钢铁,精神在寒冷中被锻造得坚不可摧,而他们的心灵也在这些修炼中得到了净化。带着这些纯洁的心灵,他们变得坚贞不屈,无所畏惧,心存仁爱,对生命充满了敬重和爱怜。

同样的,武术修炼者更是能够塞外引弓纵马奔驰无畏雪霜扑面,沙摸苍茫逐草四方笑傲人生不念孤寂。即使身经百劫,渡过无数修罗场,依旧坚持信念,重义轻生,公平正义。纵有绝世武艺,也不仗艺欺人,而是仗义行侠,辅助弱小。

4.2 修行者共有的谦逊

跆拳道大师姜信哲一直坚持用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跆拳道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和队员。姜信哲大师成功地在伊朗开设道馆传播跆拳道文化,并成功地带领伊朗运动员取得了奥运冠军。对于这样的成就,姜信哲大师说过:“已经足够了,我已经将伊朗跆拳道带到了世界第二,我知道应该什么时候开始,也知道应该什么时候结束”。

但另一方面,姜信哲也展现出一种百折不挠,他的道场里,同样挂着一幅字,“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而金庸先生所描绘的经典武术降龙十八掌,从第一式潜龙勿用到最后一招亢龙有悔,都诠释了武术的谦逊和坚韧不屈。经过潜龙勿用时期的艰苦的锻炼和努力,才会有见龙在田的初露锋芒,而紧握机会的临渊一跃,就会成就飞龙在天的伟大成就,而此时的一招亢龙有悔,既是谦和有礼的急流勇退,也是对一生的伟大成就的恰当总结。

综上所述,无论跆拳道还是武术,都遵循着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文化。并在这个文化的指导下,不断地向前发展和创造奇迹。

武术与跆拳道是蕴含了诸子百家,传统文化,兵法文化于一体的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和招牌。通过对武术和跆拳道的修习,人们掌握的不仅是高超的格斗技术,拥有的不仅是强健体魄。他们在修炼一组又一组的组合动作的同时,掌握的还有高超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在这些才能之后的是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这便指引修炼者拥有高尚的情操。正所谓以武修德,以德治武,习武之人时刻都在提醒自己侠之大者为国利民,舍身求仁,在所不辞。

中国武术和跆拳道虽然在动作招式、竞技规则有着不少的区别,但是从本质来看,武道精神殊途同归,侠义精神蕴含其中,英雄气概蕴含其里。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修炼者们有着共同的高洁的精神追求。而这高洁的精神追求就是文化的和谐与统一。

[1] 朱桂兰,王建清.武术中“德”与跆拳道中“道”之比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4).

[2] 韩艺.浅析跆拳道在我国社会发展与武术影响[J].科技信息,2010(21).

[3] 孟庆光,王保军.跆拳道与武术比较之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3).

[4] 杨小芳.中国竞技武术与韩国跆拳道国际化推广过程的比较研究[J].内江科技,2008(3).

[5] 潘晓波,黄强.从跆拳道的普及看中国武术的发展[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6] 杨海琴,雷鸣.论跆拳道运动的推广策略对我国武术发展的启示[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7] 高荣冲.武术与跆拳道发展历程的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8] 马波.跆拳道的发展对中国武术的启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1).

[9] 王林.跆拳道的推广传播对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启示[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5(4).

[10] 江正,王敏.跆拳道的发展传播对我国武术运动普及和推广的启示[J].搏击·武术科学,2010(12).

猜你喜欢
练习者跆拳道武术
中华武术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6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家教世界(2018年10期)2018-04-24 07:37:58
嘻哈跆拳道
家教世界(2017年16期)2017-06-22 10:56:09
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方法探析①
武术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43
嘻哈跆拳道
低单杠弧形下的教法
体育教学(2012年12期)2012-04-29 00:19:31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体育师友(2012年1期)2012-03-20 15: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