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贸轻纺行业制定劳动定额标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4-02-02 20:29秦鲁隼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劳动定额协商工会

秦鲁隼,吕 杰

(中华全国总工会 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北京 10086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深入了解财贸轻纺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制定与管理的基本状况,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在推动劳动定额体系健全完善中的作用,2013年以来,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会同上海、江苏、天津、湖南、浙江、四川、贵州、山东、吉林、海南等省 (市)财贸轻纺工会,通过座谈会、专题研讨、数据分析、查阅文献资料等形式,对财贸轻纺行业劳动定额制定情况,特别是工会参与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制定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工作实践进行了分析思考。

一、财贸轻纺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制定的做法和成效

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以合理的工作方法,为生产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限额,一般用劳动或工作时间来表示。劳动定额是衡量劳动或工作效率的标准,是企业编制生产、技术、财务、作业计划、进行经济核算和实施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情况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有一套完整的劳动定额管理体系,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并发布行业劳动定额。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劳动行政部门不再承担制定和发布行业劳动定员定额的职能,由全国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劳动定额领域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实行企业根据各自情况自主制定和实施劳动定额的制度。

我国的财贸轻纺行业大都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为主。目前,一些商贸、餐饮企业也实行一定形式的量化工作考核,如设置提成工资,规定服务人员的看管定额等,但由于商贸、餐饮职工劳动成果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难以量化到个人,现阶段大部分商贸、餐饮服务企业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劳动定额标准。纺织服装、轻工行业大多是机械化大生产,有相对固定的生产方式,较稳定统一的生产流程,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在能量化到个人的生产岗位,大都实行了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企业制定劳动定额标准一般是参考以往的行业标准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标准,再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我国轻纺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原本就不完善,加上多年没有修订,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轻纺行业的大多数企业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管理能力有限,专业人员缺乏,劳动定额水平参差不齐,许多企业的劳动定额仅凭经验大致估算,很不规范。

定额的制定方式。一些企业以最低工资标准 (或略高于最低工资标准)和工人一天平均工作量估算出工价;或是采取成本倒置的方法确定计件单价,即根据订单,按照社会平均利润率扣除企业应获得的利润和各项物质成本支出,得到工资成本,再将工资成本分解到每道工序,算出计件单价。一些服装企业,因为经常有新品种,企业一般都是通过打样组打样,确定工时定额。如果工人认为企业确定的工时定额太少,即:做一件产品需要的实际时间太少时,会向班组长提出不同意见,班组长再逐级反映,企业根据情况斟酌考虑,进行改进。

定额的工时依据。企业一般是以职工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休息不少于1-2天来计算劳动定额,但很多加工企业采取“综合计算工时”的方法,即职工每周实际工作时间为44小时,在订单多且紧的时候加班加点,在订单不足 (或原材料、辅料不到位)的时候,则有较为集中的休息时间。调查了解到,由于纺织行业实行运转班,一些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以计件考核方式实行多劳多得,这类企业没有规范的劳动定额。

定额的修订。通常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水平,企业在劳动定额确定之后,一般会根据产品制作的难易程度、合同数量的大小和企业实际生产效率的变化进行一些调整,使工人的平均工资被控制在劳动力市场价格水平。

(二)工会积极推动劳动定额标准制定的做法和成效

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以轻纺行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和集群经济,由于企业劳动定额不合理、定额标准偏高,职工工资收入低且增长缓慢,加班加点现象严重,侵害了职工利益,也使企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一到生产旺季,企业间相互挖人,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跳槽频繁,用工竞争激烈,时常因劳资纠纷引发集体停工和上访,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党政的重视支持下,这些地区的工会组织探索通过协商制定地方行业劳动定额和工时工价,合理确定职工收入,维护职工权益及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这期间,涌现出了南京市六合区服装行业工会与商会开展以工时工价、劳动定额标准作为核心内容的工资协商,规范企业劳动定额标准;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羊毛衫行业工会与行业协会协商确定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工资 (工价),维护职工与企业双方利益;上海市金山区、普陀区纺织行业工会通过协商确定区域劳动定额标准等在全国范围都很有影响的典型。

1.积极培育定额制定的协商主体

创新工会组织体制,通过组建行业工会,把大量非公中小企业纳入到工会组织体系中来。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建设,解决企业组织一方缺位的问题。如浙江温岭市出台专门文件,规定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要建立行业协会和行业工会;南京六合区改变服装企业原有属地管理的工会组织体制,成立行业工会组织;上海市金山区在试点建立镇服装企业协会的基础上,推动建立区级纺织行业协会。行业工会和行业协会组织的建立,为集体协商制定劳动定额标准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条件。

2.形成各方共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协商制定劳动定额工作之所以能有积极进展,很关键的一点是有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以及各级总工会的重视和支持。如浙江温岭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行业工资集体协商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职工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上海市普陀区纺织行业工会在区有关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建立由行业工会、企业行政负责人、劳动工资专业人员、一线职工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共同开展劳动工资标准、劳动工时、工价定额标准研究制定工作;浙江绍兴确定了“工会为主、各方参与、平等对话、规范运作”的工价协商共决机制,即由工会通过基层民主推荐,选派受广大职工信赖的职工代表、中层代表、技术员代表与企业主进行平等对话,民政、劳动等部门参加听证,协调劳资双方的分歧,行业协会负责确保各企业工价的相对统一。

3.以行业标准规范企业标准

在制定定额的项目选择上,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同时紧密结合本地区和本产业的实际,将行业劳动定额标准真正落实到企业。上海市普陀区在开始时采取“选点试行,重点突破”的做法,每年选择1-2个生产企业较多、工序流程较少、较宜统一规范的服装品种制定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劳动定额的制定工作向企业推进,采用“一品一测一协商”的方式,通过职工建议、现场测试、科学论证、协商确定的流程,制定出不同款式、不同工序的工时劳动定额标准,使劳动定额标准更加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江苏丹阳在多次集体协商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眼镜商会与联合工会签订了丹阳市眼镜行业工资集体合同,之后,坚持具体企业具体对待,具体情况具体协商,要求各企业通过再次协商分别签订工资集体合同,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调整完善。

4.科学合理制定劳动定额标准

劳动定额标准制定工作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参与行业劳动定额标准的制定对于工会组织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工会在参与劳动定额制定过程中,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充分利用社会的专业技术力量,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群众,严格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努力使定额制定科学合理,经得住检验。浙江温岭由劳动部门组织测算羊毛衫行业主要工种工序的劳动定额后,通过召开民主恳谈会充分征求意见,并经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形成行业性劳动定额标准。浙江绍兴根据纺织产品种类繁多,品种复杂的特点,在一项新的工作任务承接后,先由技术员、工会和一线职工代表协商确定每道工序的工价,将结果上墙公示,再在实际操作中对上墙工价进行调整完善,形成最终的工序工价。一线职工代表人数占协商人员的80%,保证一线工人的话语权。江苏丹阳坚持让一线职工成为工资协商的“主角”,不仅把征求一线职工意见贯穿工资协商的全过程,而且在工资协商中始终有一线职工代表。

5.健全标准贯彻执行的制度机制

浙江温岭市、上海市金山区等将协商确定的行业性劳动定额标准和《纺织服装行业工时工价定额指导标准专项协议书》文本报送劳动部门备案。浙江温岭市建立了党政领导牵头,工会、工办、法院、劳保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行业工资协商监督组,授权行业工会联合会承担协议执行情况的收集汇总、综合协调、纠纷调处等日常工作。上海市金山区把行业组织代表和行业工会主席签字后的文本发到各单位由企业法人和工会主席在《确认书》上签字,作为劳动争议裁决的依据;普陀区由三方协商代表、工商、税务等部门组成执法小组到企业检查劳动定额落实情况。同时,评选企业经营者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等有功人士为工会之友,在有政治身份的企业家所在单位开展试点,推选他们担任谈判的行政方代表,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这项工作。

(三)全委积极推动参与制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多年来,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把研究解决本产业职工劳动标准等全局性、政策性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如全委对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羊毛衫行业、南京市六合区、江苏射阳县纺织行业工会、上海纺织行业工会等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制定劳动定额、工时工价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推广,并着力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强对劳动工资、劳动定额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上海、浙江、江苏、辽宁等地的轻纺行业工会积极与行业协会进行集体协商,制定了一批地方行业劳动定额标准,为在全国层面开展这项工作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宝贵数据,2007年,全委对部分省市服装企业劳动定额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2008年向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建立完善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定额管理体系的提案》。

2011年1月,全总十五届五次执委会议明确要求,加强劳动定额标准制定和管理工作,推动各行业协会(联合会)和产业工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协商科学合理地制定并定期发布各行业、各工种的劳动定额标准。全委也提出,产业集群、特色区域、商业服务业集中地区的行业工会和企业,要把制定科学的劳动定额标准和工时工价作为协商的重点。为此,全总保障工作部、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支持下,与相关行业协会联合开展行业劳动定额指导标准制定工作,探索建立通过科学测定和集体协商制定行业劳动定额标准的机制。2012年5月,《服装行业部分劳动定额指导标准》公布,向全国服装行业推荐使用。2013年8月,《眼镜行业部分劳动定额指导标准》由中国眼镜协会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正式发布;12月,日用陶瓷行业劳动定额指导标准制定工作通过了专家论证。

全委注重总结地方工会的经验,由积极推动到主动参与行业劳动定额标准的制定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已出台的行业劳动定额指导标准成为许多地区行业协会与行业工会联合会协商制定劳动定额标准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制定和推广全国性行业劳动定额指导标准和区域性行业劳动定额标准,促进了企业劳动定额标准的制定和优化,企业劳动定额标准趋于合理,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各企业之间员工工资更加透明,促进了员工在企业间的合理流动,有效遏制了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各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得到加强,保障了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每道工序都有了明确的指导标准,职工工资是否合法合理一目了然,有效控制了隐形侵权现象,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劳动关系状况得到改善。在协商制定劳动定额过程中,工会积极推动行业协会的建立,把行业协会作为协商合作的对象和伙伴,破解了三方协商机制中企业组织一方缺位 (或者说企业一方虚化)的难题,促进了维权机制建设的推进。

二、财贸轻纺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对劳动定额标准的制定执行缺乏规范和指导

国务院机构改革以后,许多专业部委被撤销,改为行业协会,原有的政府劳动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国有企业三级劳动定额标准管理体制名存实亡,国家对劳动定额的规范和监管力度大大削弱,企业劳动定额处于无人管理的失控状态。一是国家有关劳动定额的基础标准 (如属于生产技术组织范畴的生产作业岗位标准、管理岗位标准、科学的方法标准)不健全,影响了劳动定额标准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许多原有的行业标准已过时,没有适应现实需要制定的行业标准。据了解,目前,我国财贸轻纺行业还没有国家正式颁布的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国家轻工业部1983年制订颁发《服装工业企业劳动定员定额试行标准》以后,20多年来服装生产的设备、工艺、面料、款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定额标准早已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

(二)企业对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视不够

一是轻纺行业大部分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靠低工资、低成本维持经营,效率、利润低,生存空间狭窄。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遇阻等影响,企业生存压力加剧,经营困难重重,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都是在艰难维持,无暇顾及生产管理的优化,没有精力投入在科学制定劳动定额标准上。二是一些企业没有把劳动定额制度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以对待,仅仅把劳动定额作为核算成本、支付职工工资的依据,不重视劳动定额在生产计划、组织协调、激励员工、提升效率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如一些企业的劳动定额管理只研究劳动效率的一个方面——单位工时效率,而忽视对工时利用、规范操作的管理,没有发挥定额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中的作用。三是不重视提高劳动定额制定和管理水平。一些中小微企业制定劳动定额的基础统计资料不完善,编制方法简陋、随意,定额长期不作修改和调整,无法体现劳动定额的“基准、依据”的功能作用。这种状况也使行业劳动定额制定缺乏广泛扎实的基础。

(三)部分企业劳动定额制定没有工会和职工的参与

轻纺行业民营企业集中,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发展和成长阶段。许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工资协商制度,企业行为的个人倾向严重,工资标准和分配办法基本上是老板说了算,企业经营者单方面随意制定劳动定额的现象相当普遍。全总在进行陶瓷行业部分工种劳动定额指导标准制定过程中也了解到,大部分陶瓷企业都没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劳动定额的制定没有工会和职工的参与。一些企业劳动定额执行中随意性较强,在订单多或任务紧的时候,行政往往不与工会协商沟通就单方面调高劳动定额。一些企业定额水平的确定存在“多超额多压缩、少超额少压缩、不超额不压缩”的“鞭打快牛”现象,没有考虑到职工的工资收入随企业发展而提高,让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影响了职工积极性的提高。一些企业关于劳动定额制定的协商只在企业行政与工会主席之间展开,然后将协商结果通过职代会或公示的方式告知职工;职工不能参与劳动定额的制定,意见不能充分表达,对劳动定额的认同度不高。由于企业工会主席、职工代表与企业之间存在着被雇佣与雇佣关系,双方力量严重失衡,职工一方很难对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产生实质影响。普通职工对劳动定额的重要性和意义还缺乏认识。四川的调查了解到,在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中,仅有58.4%有劳动定额的约定,16.5%的职工不知道是否有劳动定额的内容。

三、在实践中推进劳动定额制定的认识与思考

(一)参与劳动定额制定是法律赋予工会组织的职责,也是党和政府的要求

劳动定额涉及职工的收入与健康,必须有职工权益的维护者——工会组织的参与。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改善劳动条件,加快劳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参与劳动定额制定,是国家法律和政策赋予工会的职责和权利,企业单方制定和调整劳动定额是违法的。

(二)工会组织和代表职工参与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制定和执行,是劳动定额标准科学化的内在需求

一是劳动标准是为具体的劳动者制定的,要使标准能使被劳动者接受并且认真执行,就要让劳动者亲自参与标准的制定。职工在参与过程中,对企业的价值标准加深理解,了解自己的工作在企业全局中的位置,知道自身利益和价值的实现要通过企业目标的实现来完成,把自身的利益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职工通过接受定额标准化的基础知识和原理的培训,可以掌握节约物资、劳动力、时间资源,提高劳动效率以及操作 (工作)的简化、统一等运筹原则和方法,提高问题意识、效率意识、改革意识、标准化意识,努力通过提高技能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上增加自己的工资收入。三是一线职工是工作、生产的直接参与者,最熟悉了解生产的过程,对劳动定额问题最清楚,也敢讲真话。有职工的参与,得到职工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及时矫正定额中的错误,发现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薄弱环节,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使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相统一。

因此,劳动定额的制定必须让职工参与,考虑职工利益,取得职工理解和支持。工会有着广泛群众基础,能够组织职工做劳动定额制定实施的参与者和监督者。2011年,全总通过对全国500家企业和5000名职工的调查了解到,职工中67.85%希望工会帮助他们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劳动定额。在当前劳动定额工作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更要充分发挥工会和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参与行业劳动定额工作是产业工会作用发挥的立足点

轻纺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品种多、变化频繁,企业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虽然制定普遍适用的行业劳动定额标准难度较大,但对于生产量大,工艺简单明确的一些工种和产品,统一的行业劳动定额标准,不仅能让企业在劳动定额的制定和管理过程中降低成本、节省时间,而且能保证定额的相对合理性。特别是在生产条件等因素相同的地区制定区域性行业标准,有利于改善同行业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减少职工在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流动,稳定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因此,企业对行业劳动定额标准有着较大的内在需求。产业工会要在维权中发挥自身优势,就要从产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自身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产业工会通过参与劳动定额制定,把维权的主体上收到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织,初步破解了企业工会,特别是非公中小企业工会制定劳动定额时工会和职工无法进行实质参与的问题。

(四)参与行业劳动定额工作是工会工作的创新和突破

劳动定额的制定和管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劳动关系和谐的问题。由雇主组织和工会组织在科学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制定劳动定额标准,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目前,在政府劳动定额管理工作薄弱,行业定额标准缺失的情况下,组织健全、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工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应该是解决劳动定额标准问题最可行和最有实效的创新之举。通过将劳动定额制定作为工资协商的重要内容,赋予集体协商新的内涵,解决了集体合同中工资条款无法兑现的问题,提高了行业工资协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有力维护了职工的切身利益。同时,工会参与制定劳动定额标准充分体现了“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会工作原则。劳动定额标准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要满足先进性,即企业的劳动定额是在对企业管理进行改进基础上制定的,充分发挥劳动潜力,提高劳动效率,保证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竞争性。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对行业的生产管理有提升作用,可以为发展水平较低的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提供学习和指导,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四、推进劳动定额标准制定工作的措施和意见

(一)推动政府加强对劳动定额工作的规范指导

政府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制定加强劳动定额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工作规划,加强劳动定额基础标准的制定,推动劳动定额管理体系标准化、法制化建设。加强对企业执行劳动定额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将行业协会发布的劳动定额标准作为执法检查的依据,有效制止企业随意制定和提高劳动定额,肆意压低职工工资的行为。国家人社部将推进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列入工作重点,要尽快落实具体的措施。

(二)促进行业协会在劳动定额制定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

劳动定额标准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行业协会熟悉行业政策及标准,掌握企业状况,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势,制定和发布行业劳动定额标准是行业协会的职责。要从法律上明确各行业协会负有制定本行业劳动定额标准的职责权利,各行业协会应在国家劳动定额指导机构指导下,主动承担起本行业劳动定额管理和劳动定额标准建立的责任,加强对本行业内生产技术、工艺标准、工时工价、劳动用工等调查研究,代表企业经营方与工会组织共同研究制定有关劳动定额的政策,与工会开展劳动定额集体协商,共同制定本行业劳动定额指导标准。要加强宣传引导,让广大企业经营者了解劳动定额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中的作用,自觉参与和执行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引导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制定劳动定额,做好劳动定额标准的贯彻执行工作。

(三)建立三方协同合力推动劳动定额制定工作的制度机制

建立“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制定标准、企业参照执行、工会和职工民主参与和监督”的劳动定额管理体系,成立由政府、工会、协会、企业、社会研究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劳动定额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劳动定额方面的调查研究,指导和帮助行业、地区制定本行业、本地区的劳动定额标准,供企业执行或参照执行,参与企业或行业性劳动定额工作。为缺乏专业人员的中小企业提供指导服务。

(四)发挥工会在劳动定额标准制定工作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要拓宽思路,把参与劳动定额标准制定工作作为工会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抓手。继续推进开展以劳动定额、工时工价为主要内容的行业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定额标准的协商共决机制,通过协商实现劳动定额科学合理制定,让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实现体面就业,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把推进劳动定额标准科学化与工会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企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职工开展建功立业、节能减排活动和加强班组建设等工作,努力推动职工自身素质的提升,发挥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带动作用,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比武,创新技术手段、改进优化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落实优化劳动定额,并通过劳动定额的修改完善将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班组建设的成果制度化,为职工权益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认真总结工会参与劳动定额工作的经验,跟踪了解工作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供及时的支持和指导。积极培养和扩大劳动定额标准管理工作骨干,培养一支了解劳动定额业务特点,掌握劳动定额标准,熟悉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程序,能够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劳动定额工作的专兼职工会劳动定额工作干部队伍。

(五)加大对产业工会参与劳动定额制定工作的支持力度

要大力支持产业工会在推动劳动定额等劳动标准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全总和地方总工会及相关业务部门应加强业务指导和经费支持,推动条件具备的行业与相关协会联合开展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制定工作,不断完善已制定的行业劳动定额指导标准,使其上升为国家标准,发挥高层次定额标准的带动作用。同时,指导地方行业工会参与地方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制定工作,充分发挥地方行业标准的适用性和实效性强的优势,夯实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深入发展的基础。

猜你喜欢
劳动定额协商工会
数读·工会
工会动态
有关劳动定额在林业企业工资分配中应用的研究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提升劳动定额管理,促进企业人才培养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工会参与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思考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