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锴 李京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苏南京 210000)
在经历了20余年的不断探索,环境监测行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在硬件设施和网络传输等方面逐步加大投入建设力度,而且在信息化项目建设方面也取得不小的进步。如办公自动化(OA)、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质量管理自动监测系统、环境应急监测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等诸多业务系统的上线运行,为环境监测行业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技术支持,然而由于不同时期,不同业务的需求,各系统有着自身的数据库、操作系统、开发软件和用户界面,完全是各自独立的体系,加之功能上不关联、信息上不互通、数据上不共享,便形成了“信息孤岛”。
“信息化”这个夺人眼球的名词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步占领了各行业、各领域。从行业自身角度分析,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统筹,不同阶段只考虑各种局部的需求,造成了各种不同的应用系统盲目引进;从部门角度分析,由于应用系统开发周期短,只要贴合自身业务需求,建设出具备华丽界面,简易操作的应用系统,能够迅速提升部门在行业内部的地位;从开发商角度分析,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开发商不能也不会引导需求方合理性建网、建库,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需求方的要求,获取自身的利润是开发商的最终目的。
“信息孤岛”存在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信息多口、多次的采集、输入、使用和维护,会造成信息同步更新较差,影响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会造成大量的信息资源分散和冗余,致使信息使用管理效率低下,尤其是对统一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的环境监测业务和数据管理,会产生很大的损害。其次由于各业务部门需求的独立性,淡化了部门之间业务系统功能的交互与信息共享,造成业务流程在管理层面上的脱节,从而会出现部门间的推诿、逃避责任现象,还会造成系统建设中的无效劳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等严重后果。最后孤立的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提供跨部门、跨系统的综合性信息,各类数据不能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局部的信息不能提升为管理知识,以至于行业管理的决策支持只能流于空谈。
在管理方面,形成具有环境监测行业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思路,结合纵向和横向两方面主管部门相关要求,提出和制定环境监测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做到规划先行、统筹管理、分批实施;在项目建设方面,能够宏观的把握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向,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形成信息资源集成框架,充分利用已有成果,通过模块移植、封装和重组,达到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共享,为环境监测综合管理理念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持;对于硬件方面的投入和管理,要贴合项目建设的相关需求,不可冒进,不能滞后,在全盘掌握硬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优化和完善为目的,提出合理性建设意见和保障措施。
2.2.1 逐步建立管理制度与流程
成立环境监测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为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流程,在立足行业内部要求的基础上,加强在纵向方面与国家总站、上下级站的业务与技术沟通,强化在横向方面与主管环保局之间的协调。完备信息化项目建设技术方案、技术要求、验收规定和运行规范等制度;完善硬件管理与网络运行等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信息化工作效率。
2.2.2 不断完善统一的技术规范
认真梳理环境监测要素及数据,整合不同信息化项目的信息资源,规范编码体系和数据规则,明确系统、模块、接口的数据写入写出方式,通过建立环境监测数据标准和信息管理体系,充分将质量控制与信息化工作相结合,规范环境监测信息化项目建设与管理。
完善的机构,健全的队伍,是信息化工作发展的保障和关键,应不断扩大和优化相关人才队伍结构,严格按照《环境信息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的要求,设置和装备相应的软硬件,努力提高环境监测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2.3.1 强化信息部门的行业地位
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是环境监测工作优化的基础,是使环境监测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是环境监测机构改善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各级领导干部对环境监测信息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明确信息部门在行业内部的地位,健全和完善信息部门的工作岗位责任制,努力形成分管领导负责、部门专人管理、其它科室有人监管的工作网络,确保信息工作有部署、有督查、有落实、有反馈。同时强化信息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积极创造条件让人员参加相关讲座、学习和培训活动,增大信息工作人员参与重要会议、决策与文件接触面,有助于信息工作健康顺畅的开展。
2.3.2 理清信息部门的工作方向
环境监测信息化工作是环境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方向是一致的且更为细化。一是不断深化行业内部对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同步共建信息化与环境监测业务;二是在融合环境监测业务与信息化的同时,加强业务管理层面的统筹管理,确保规划统一,方案相近;三是在环境监测要素梳理和数据采集方面,要以信息整合为初衷,数据互通为基础,资源共享为目的,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3.3 明确信息部门的主要作用
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的团队开展工作,无论是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制定,还是项目建设的监督与协调,都需要信息部门的统筹规划和有序推进;同时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网络设施的完善,需要信息部门起到纽带性作用,它能够尽快理清业务需求,并通过信息化语言搭起业务之间的桥梁;另外信息部门对于维护行业内信息化项目运行起到了保障性作用,如系统、网络、数据库等管理员。
缺乏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工作连续性,是“信息孤岛”出现的必然,信息化工作不是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行业内部简单应用,而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标准与体系等方面建立与完善,流程与技术等细节明确与优化,都需要在持续的改进和完善过程中去解决,只有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原则,才能够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与服务的高效能与高产出,逐步打开环境监测信息化的新局面。
[1]唐桂刚.对全国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架构的探讨[A].北京:中国环境监测,2002.
[2]刘鹏,曹红.环境监测信息化思考[J].沈阳:环境保护科学,2010.
[3]薛建,富学勇.环境监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6.
[4]张保森,肖红,慎镛健,等.构建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网络化管理系统的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