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评估与护理在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运用

2014-01-31 15:24:52尹建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9期
关键词:雾化呼吸机通气

尹建容

铜梁县中医院,重庆 402560

护理评估与护理在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运用

尹建容

铜梁县中医院,重庆 402560

通过对患儿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护理评估,分析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评估;护理;呼吸系统疾病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鼻、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1],往往护理不当会加重或诱发本病,因此加强对小儿的护理尤为重要。

1 护理评估

1.1 健康史询问发病情况

既往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现象,了解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及发病前有无原发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家族有无哮喘病史,近期有无传染病接触史。

1.2 身体状况

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喘憋、发绀、三凹征,咳嗽的性状,监测体温变化、呼吸频率、脉搏次数,同时观察有无烦躁、易惊、腹胀等症状、体征。了解胸部X线、病原学及外周血检查结果。

1.3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检查、胸部X线检查。

1.4 社会心理因素

评估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病因和预防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患儿家长对患儿有无照顾能力。家属对患儿的关心、重视程度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2 护理措施

2.1 改善呼吸功能

(1)保持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宁静,空气新鲜,温度18~22℃、湿度55%~60%为宜,使患儿能安静卧床休息,以减少氧气消耗,减轻缺氧。

(2)置患儿于有利于肺扩张的体位并经常更换,或抱起患儿,以减少肺部淤血和防止肺不张。

(3)氧疗法。凡有低氧血症,有呼吸困难、喘憋、口唇发绀、面色灰白等情况立即给氧,有助于改善低氧血症。婴幼儿可用面罩法给氧,年长儿可用鼻导管法。在面罩导管给氧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时,可考虑给予机械通气。定时评估冶效果并记录。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1)帮助患儿取合适的体位,抬高床头30~60°,以利于呼吸运动和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指导和鼓励患儿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前协助转换体位引流,可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成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轻叩背部,边拍边鼓励患儿咳嗽,以促使肺泡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借助于重力和震动易于排出,产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使痰液变稀而利于咳出。

(2)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然后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日2~3次,每次1~2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吮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 min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片或雾化吸入,年长儿可给予含漱液漱口,婴幼儿可多喂水。

(3)给予超声雾化吸人,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必要时予以吸痰。

(4)遵医嘱给予祛痰剂如复方干草合剂等;对于严重喘憋者遵医嘱给予支气管解痉剂。

2.3 维持体温正常

(1)对发热的患儿应定时观察体温变化,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体温38.5℃以下时应对症治疗,如头部冷湿敷、枕冰袋,在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或用30%~50%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也可用25%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退热剂。注意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出汗后及时更换湿衣服、床单、保持皮肤清洁。

(2)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如有高热惊厥。观察患儿时应经常检查有无口腔黏膜斑和皮肤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和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因这些传染病早期都有类似上感的症状,应警惕予以区别,以免延误病情。

2.4 加强营养

(1)供给患儿含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较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流质饮食,防止蛋白质和热量不足而影响疾病的恢得。

(2)多饮水防止发热导致的脱水和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以及黏膜病变的修得,增加纤毛运动的能力,避免分泌物干结妨碍痰液排出。

(3)静脉补液时严格控制液体滴注速度,保持匀速滴入,防止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对重症患儿应记录出入量。

2.5 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严密观察患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警惕并发症发生,一旦发生立即协助医师共同处理并发症。

(1)如果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并有心率加速(婴儿>l80次/min,幼儿>160次/min)、以及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是心力衰竭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限制输液速度,准备强心、利尿药物:以便及时应用。

(2)密切观察患儿神志情况、瞳孔的变化和肌张力等,若有烦躁和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肌张力增高等颅内高压表现时应考虑中毒性脑病,需立即与医师联系,进行抢救。

(3)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减弱或消失,是否有便血,以便及时发现中毒性肠麻痹,必要时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或使用新斯的明皮下注射。

(4)注意有无突然憋气、呼吸困难加重,检查若发现气管不居中、两侧胸廓运动不对称、胸壁皮下气肿,叩诊为过清音或浊音,呼吸音降低或消失,疑为气胸、脓胸,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相应治疗。

2.6 呼吸衰竭患儿护理措施

2.6.1 维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

(1)密切观察病情:监测呼吸及循环系统,包括呼吸频率、节律、类型、心率、心律、血压及血气分析。注意患儿全身情况、皮肤颜色、末梢循环、肢体温度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

(2)协助排痰:鼓励清醒患儿用力咳痰,对咳嗽无力的患儿定时翻身拍背,边拍背边鼓励患儿咳嗽,使痰易于排出。

(3)吸痰及雾化吸入:无力咳嗽、昏迷、气管插管或所管切开的患儿,定时给予吸痰,一般每2 h吸痰1次。吸痰前充分给氧,取仰卧位,吸出口、鼻、咽部、气管内黏痰。吸痰时动作轻柔,负压不宜过大,吸痰时间不宜过长。雾化吸入以超声雾化器进行雾化的雾粒小(通常1~5 um),易达呼吸道深部,效果较好,每次15 min,每日3~4次。雾化器内可同时加入解痉、化痰、消火等药物,以利于通气和排痰。

(4)合理用氧:以温湿化吸和氧气为佳,湿化不足,气体可引起纤毛上皮变性,影响纤毛运动功能,故应将氧气装置的湿化瓶盛60左右的温水,使吸入氧温湿化。一般采用鼻导管、口罩、头罩或面罩等给氧。通常氧流量为1~2 L/min,浓度25%~30%。严重缺氧、紧急抢救需要时,可用60%~100%纯氧,但持续时间以不超过4~6 h为宜。长期使用高浓度氧,可使早产婴儿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失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甚至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

(5)保证营养和液体供给:昏迷患儿应给予鼻饲或静脉高营养。

2.6.2 应用人工辅助呼吸,维持有效通气

(1)应用指征:①患儿经上述各种治疗无效,神经精神症状加重,甚至神志模糊、昏迷等;②虽然吸入高浓度氧,Pa02仍低于60 mmHg者;③急性二氧化碳潴留;④呼吸过慢(仅为正常的1/2)、频繁呼吸暂住或暂停达10 s以上者;⑤呼吸骤停或即将停止是使用呼吸器的绝对指征。

(2)下列情况下多考虑不用人工呼吸机:①肺大泡,因可引起自发性气胸;②肺部病变广泛,超过三叶以上,肺功能严重受损;③严重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④全身衰竭,恶液质。

(3)机械通气方式:根据急性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可采用不同方法:

①间歇正压呼吸(IPPV):为最常用的方法。呼吸机在吸气相以正压将气体压人肺内,呼气时不力压,借助胸廓和肺弹性的回缩将气体排出,能提高有效通气。

②呼吸末正压呼吸(PEEP):采用特别装置,使呼气时气道保持一定正压,防止肺泡及小气道萎缩,动脉血氧化得到改善,减少肺内分流。它适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不张、肺炎等。

③持续正压呼吸(CPAP):呼吸机在吸、呼气相均保持气道有恒定的正压气流。其使用压力与作用同PEEP,仅用于患儿有自主呼吸时,无需插管,适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低氧血症。

④间歇指令通气(IMV):患儿除定期得到正压通气外,在预定机械通气间歇靠自主呼吸,用于离呼吸机前锻炼自主呼吸能力;停用呼吸机的指征:患儿病情改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稳定;能持续自主呼吸2~3 h以上无异常;吸人50%氧时,Pa02>50 mmHg,PaC02<50 mmHg,可开始停用呼吸器。

(4)使用注意事项

①为便于进行机械通气,应先做气管插管。当呼吸道有大量黏稠分泌物,经气管插管后清除不如意者,可考虑气管切开,但小婴儿气管切开并发症较多,应尽量少采用。

②专人监护,根据患儿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各项参数,经常检查各项参数是否与要求一致,同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患儿的胸廓起伏、神态、面色、周围循环等,防止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阚复时观察无堵管或脱管的发生。

③防止继发感染,每天消毒呼吸机管道,室内用紫外线灯照射每日l~2次,每次30 min。每天更换湿化器滤过纸和消毒加温湿化器,雾化液要新鲜配制,以防污染。

④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为患儿翻身、拍背、吸痰,特别要注意更换体位,以改善肺部循环和促进痰液引流。

⑤做好撤离呼吸机前的准备。长期使用呼吸机,易产生对呼吸机的依赖,要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患儿进行自主呼吸锻炼,即逐渐减少强制呼吸的次数或逐渐减少压力的水平,或每日停用呼吸机数次并逐渐延长停机时间,若脱离呼吸机2~3 h患儿无异常,则可考虑撤离呼吸机。在撤离前要备好吸氧装置、吸痰设备、解痉药品及再插管物品,停用呼吸机后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以防发生意外。

⑥按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2.6.3 心理支持关心体贴患儿,耐心向患儿及家长解释有关问题,树立患儿信心,减轻患儿及家长的恐惧心理。

3 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平时加强患儿营养、增强体质,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格锻炼。

(2)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经常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应少到人多的公共场合,避免交叉感染。

(4)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营养性贫血及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应及时进行相应治疗,有利于增强抵抗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病。

(5)教会家长一般呼吸道感染的处理方法,使患儿在疾病早期能得到及时处理。

[1]王强,段宏,吴琼,等.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13):1814-1815.

Nursing Assessment and Care in the Use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Children

YIN Jianrong Tongliang County Hospital, Chongqing 402560,China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children through nursing assessment, analysis summarizes the appropriate car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Nursing assessment,Care,Respiratory diseases

R473.5

B

1674-9316(2014)19-0165-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9.103

猜你喜欢
雾化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32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04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