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速碧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2014-01-31 00:27陈先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14期
关键词:肝素抗凝溶栓

陈先燕

平坝县人民医院内一科,贵州平坝 5611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一种在临床上表现为患者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的进行缺血性心脏病,该类病症一般发病都比较的突然,治疗效果较差,且死亡率较高[1]。目前,临床上发现采用速碧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文章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现将报告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的30例患者,男20例,女10例,患者年龄均在 4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5)岁,患者的梗死部位主要表现在前间壁5例,下壁10例,广泛前壁10例,心内膜5例。而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患者年龄均在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8±3)岁。患者的梗死部位主要有下壁15例,前间壁3例,广泛去前壁5例,心内膜4例,侧壁加正后壁3例。同时,经过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记录和心电监护检测观察发现到观察组中有15例患者心率失常,且梗死后ST抬高了0.3~0.6 mV,并且只有5例没有病理Q波,其他25例患者均有病理Q波;所有的60例患者均符合临床医学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标准,且患者未患有影响本次研究的其他病症,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入院以后,给予吸氧、25%葡萄糖溶液、硝酸甘油(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649,厂商,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从 1 μg/min 开始,每 5~10 min 加 5~10 μg,最高剂量不得超过100 μg/min)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同时,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0442,厂商,太原市卫星制药有限公司)口服150~300 mg、ACEI制剂,初始给予6.25 mg的卡托普利,一天内可增至12.5 mg,隔日则可增至 12.5~25 mg,2~3次/d。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出现的各类并发症情况,并及时有效的处理[2]。

观察组:观察组的30例患者入院后,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其给予速碧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90006,厂商: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规格:0.3 mL:3075AXaIU)腹部皮下注射,1次/12 h,以7 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常规的心电图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通过常规的心电图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对所有的患者的症状进行密切观察[4]。主要观察以下指标:①心电图ST-T的改变情况;②对患者用药前后的凝血现象、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与血流变情况进行检查;③出血并发症及其不良反应情况;④胸前区疼痛程度。

1.3.2 疗效判定 根据WHO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标准》[3]中的内容,依次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5],详细划分标准如下所述:①显效:患者胸痛情况消失,升高的ST段下降到了等电位线,并出现了再灌注后的心律失常;②有效:患者胸痛情况消失,且升高的ST段虽有所下降,但还是略高于等电位线,并且患者再灌注后的心律失常不明显;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其心电图都没有发生好转,有的甚至加重,或死亡。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例数÷该组患者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5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述,采用 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例数/百分率(n/%)的形式表述,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而对照组则为83.33%,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χ2=7.50,P=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后血流变指标比较

在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和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还原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方面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t=7.68,8.45,11.52,15.21,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变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变指标比较(±s)

组别 全血粘度(mPa/s)血浆粘度(mPa/s)还原粘度(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mPa/s)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6.88±2.333.51±1.287.68<0.053.24±0.951.49±0.658.45<0.0538.69±8.4213.89±8.3411.52<0.052.85±0.470.92±0.4815.21<0.05

2.3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情况,而对照组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有4例发生脐周皮下出血,占13.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χ2=4.29,P=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该病症是一种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出现的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现象而引起患者的管腔出现急性闭塞,从而导致患者的管脉血流发生中断,或急剧的较少,致使与之相应的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症状,从而最终引发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性坏死的情况,属于一种严重危害到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6]。在临床,患有该病症的患者普遍表现为持续性且剧烈的胸痛和血清心肌酶增高的情况,而且其心电图特征也会发生动态改变。

目前,在临床上对AMI患者进行治疗的原则就是尽可能的恢复其心肌的血液灌注以挽救患者濒死的心肌,从而防止梗死的扩大,或者是通过有效缩小患者的心肌缺血范围以达到治疗的效果。经过研究发现,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患者血液处于高粘状态,并且与凝血因子和血液粘度的增高有关[7]。AMI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就是其血液粘稠度明显的增高,因此对AMI患者实行抗凝治疗是很有必要的。通常应在患者发病之后的12 h之内应用大剂量的溶栓剂静脉注射治疗,对于有资格开展介入治疗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在冠状动脉造影的条件下开展PTCA、ICS手术治疗。

针对AMI患者的临床常规治疗通常采用肝素进行血液抗凝处理,且该方法已经广泛被临床工作者所认可,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然而,由于长期采用肝素抗凝或用药不合理的原因,容易引起凝血酶抑制过度,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出血、血小板骤减、骨质疏松等情况。由于肝素的应用存在着上述缺点,且治疗效果未达到理想程度,从而导致该药物在临床上的抗凝治疗中应用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就现阶段而言,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这已经逐渐意识到常规抗凝治疗的不足之处,随着对此方面关注度的提高,逐渐有临床文献报道速碧林对AMI患者的治疗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8]。速碧林的化学成分是低分子肝素钙,该物质是由普通肝素经过亚硝酸盐分解纯化后得出的产物。与普通肝素相比,速碧林对抗凝血酶III的作用更加显著,同时还能对血管内皮起到保护作用、对血小板的粘附有一定的防止作用、对侧支循环有一定促进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与普通肝素相比,速碧林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更高,而抗凝血因子IIa活性更低,就理论上而言,速碧林引起出血的危险性交肝素而言更低。除此之外,该物质还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最高可达到100%。就药物的代谢和吸收方面而言,速碧林的半衰期比普通肝素更长,由此可见该药物的药效具有持久性。同时,速碧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用药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发挥改善作用,防止AMI患者在经过溶栓治疗后发生短暂性心肌缺血的现象。

蔡坤明等[9]人表明速碧林能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无明显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副作用小,疗效安全、可靠,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刘维国[10]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较尿激酶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30例患者经过速碧林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67%,而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只有83.33%,前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后者。同时,观察组的30例患者的血流变化指标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无1例发生明显出血、血小板减少等用药不良反应情况。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使用速碧林对AMI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抗凝效果,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1]张艳.速碧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2012,4(2):28-30.

[2]陈宏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J].中国实用医药,2012,7(4):223.

[3]陈灏珠,王申生,刘裕昆,等.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81-1393.

[4]张丽杰,王彬.速碧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9(1):27-29.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杂学会,中国心血管杂志编委会中国循环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29(11):710-725

[6]Joseph G Muphy,王海昌,贾国良.心脏病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7]许俊堂,胡大一,丛玉隆.心血管血栓的溶栓抗凝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8]张丽华,汤建民.急性心梗患者纤溶活性及血小板活性的相关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19(1):44-45.

[9]蔡坤明,周敏.速碧林治疗未溶栓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27):79.

[10]刘维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243,246.

猜你喜欢
肝素抗凝溶栓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