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旻,莫 楠,王卫平
(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minchen@fjmu.edu.cn)
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
论省级医学伦理学会的运行经验及对福建省医学伦理学会建设的启示
陈 旻,莫 楠,王卫平
(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minchen@fjmu.edu.cn)
通过对全国各省级医学伦理学会的主要工作与经验进行总结,概括为培训教育、学术研究、交流合作、规范管理、咨询鉴定、宣传普及与服务会员七个方面,并结合福建省医学伦理学发展现状,提出学会在职能发挥中对民众医学伦理观引导与互动上应有所加强,同时论述了这些经验对构建福建省医学伦理学会的启示。
医学伦理学会;伦理审查;培训教育;学术交流;医学伦理
医学伦理学是近年来应用伦理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全国及各省级医学伦理学会工作的开展,为普及医学伦理知识,促进医学伦理工作的繁荣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批来自于医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者开始了医学伦理领域的开拓。1981年,全国第一次医学伦理道德学术讨论会在上海举行,开创研究之先河。1988年,全国性的医学伦理学组织——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成立,作为医学伦理研究、培训、交流、宣传的平台开始发挥其职能。《中国医学伦理学》对我国医学伦理事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除全国性的组织外,不少省份陆续成立了省级医学伦理学会,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研究成果丰硕。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走在全国前列,最年轻的海南省医学伦理学会成立于2013年6月。目前省市医学伦理学会会员单位中,主要包括医学院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级卫生局及其他卫生单位。学会的理事人员主要由医学伦理学专业学者、临床医师、药师等医务人员、卫生事业管理人员、社会学学者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士组成,其中医务工作者仍占大多数。全国各地医学伦理学会把医学伦理理念渗透到医学发展各个专业,为推动医疗改革,推进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度建设,加快医学伦理学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医学伦理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例如,成立时间最早的上海市医学伦理学学会,迄今已有26年,会员中包含192个卫生单位,拥有学会专刊《医学伦理通讯》。江苏省医学伦理学学会开办了学会网站——蛇与杖(医学与人文网),在普及大众的医学伦理学知识,深化同行研究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说,30多年来,我国医学伦理学研究在规范体系及理论基础方面的完善和发展,[2]与全国及各省的医学伦理学会工作的开展是密不可分的。
纵观全国,目前除福建省,青海省,内蒙古,西藏等省、自治区尚未成立医学伦理学会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已组建医学伦理学会,以更好适应新时期医学发展的新需求。总结全国各省级医学伦理学会的主要工作与先进经验,可概括为如下七个方面。
①培训教育:开展对本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有计划地培养青年人才,进一步提高各省的医学伦理专业水平;为本专业工作者和其他医疗卫生人员搭建一个公共平台,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规范行业内医疗行为,促进医务人员弘扬医学人道主义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医患人文环境等。
②学术研究:创办刊物、设立专门网站,促进医学伦理学术研究探索。定期组织学会会员针对当前医学实践中涉及医学伦理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学术研讨,对医学伦理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热点与前沿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推进各会员单位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合作。
③交流合作:组织年会及各种规模的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如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学术年会、省市医学伦理学会之间、省内兄弟学会间及相关学术团体的学术交流会和技术合作项目。
④规范管理:组织相关专家、单位,根据全省的实际情况,对涉及医学伦理的政策法规、规则规范等开展研讨。规范省内医学伦理审查体系和制度,促进各级研究单位及医院伦理委员会建设及审查水平的提高。通过伦理审查制度,在法律层面实践医学伦理底线原则,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
⑤咨询鉴定:组织参与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政策法规的医学伦理方面研讨,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建议,为法规执行提供咨询。承担医学伦理学科相关的项目评估、成果鉴定、资格评审、资格认证等任务。
⑥宣传普及:与相关部门合作,通过报刊、广电、网络、专家咨询、公益活动等形式开展医学伦理的普及宣传,弘扬职业精神。
⑦服务会员:为会员和会员单位服务,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鼓励、帮助会员开展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工作。
但是,对比英国及北美相应的医学伦理学会对广大民众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的引导与讨论互动的工作上,我国医学伦理学会在这方面的工作应有所加强。现有的各省医学伦理学会在职能发挥中存在对民众医学伦理观宣传普及重视不足、交流互动不充分等问题。医学伦理学会如果忽视了对民众的医学伦理宣传普及工作,将会导致民众对生命领域相关法规遵守的依从性下降。生命法学领域中法律规范与该行为相关道德评价和伦理判断的关系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密切。[3]生命科学领域的相关法律规范是基于生命伦理学的逻辑正确性的。民众对生命伦理价值的正确理解,有利于理解相关法律规范的立法依据与法理,更利于接受与执行相关法规。各省医学伦理学会在职能发挥中若能更好地通过报刊、广电、网络等途径搭建与民众沟通讨论的互动平台和论坛,一方面做到了解民意,下情上达;另一方面更好地为民众解释伴随新技术出现的伦理难题,阐明不符合伦理、道德的医学行为后果,增进民众了解,将更有利于加强民众对相关法规的依从性,更好地规范相应的医学行为。
20世纪90年代,福建全省相关地、市、县成立了医学伦理委员会,并开展了学术活动。
目前福建省的医学伦理活动多集中在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教学、科研以及各三甲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查活动中。福建省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的开展及药物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促成了一批医疗卫生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建立,如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伦理委员会的建立与伦理审查工作的开展,在维护活体器官移植医疗实践中供者及患者的各方利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省内主要的三级甲等医院,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均建立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承担起本机构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伦理审查、药械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以及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和相关技术应用项目的伦理审查和监督。医院伦理委员会对保护患者、研究中的受试者,确保试验的质量,推动良好、负责任的医学研究起了重要作用。[4]省内还有不少医院的伦理委员会也在积极筹建中。可以说,福建省的伦理委员会的工作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及省际乃至国际合作的加强而不断发展。全省已有医学伦理学教学、科研、审查机构及单位超过20个,全省从事医学伦理教学、研究及审查的工作人员约有四、五百人,含医学伦理学专业教研人员、各级医疗机构临床、科研伦理审查人员等。其中高级职称人员超过40人(含医院伦理委员会副主任以上医师委员)。
福建省医学伦理学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原医学伦理学会已失去功能并被注销,年会、培训等各项活动均未进行;省内卫生行政机构、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医疗卫生单位中医学伦理学研究人员少;医学伦理课程在医学院校课程体系中不受重视,相关的科研成果数量也不多;与省外同行的学习和交流少,难以吸收先进经验,促进自身发展;医学伦理审查体系和制度的建设还相对薄弱,伦理审查工作需进一步提高及规范;需要重构全省性的医学伦理学会来搭建一个管理、培训与咨询的平台。
首先,省级医学伦理学会的成立,是适应医学模式转换的需求。现代医学的追求已经不是单纯的“无病状态”,而是“身心健康的适应状态”。医学实践是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使人的身心健康和谐,伦理学的“人本”关怀与这种追求具有内在统一性。在医疗实践中诠释对人的关怀,就把医学实践活动与伦理学辩证地统一起来,从而在医疗实践活动中赋予了伦理学真实的载体。
其次,省级医学伦理学会的成立,有助于深入探讨医患关系伦理道德,缓解医患矛盾。现代医学新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医学的人文性、情感性却逐步减弱。医患关系中患者作为人的完整性被淡化,被视为疾病的载体而物化;医疗市场化环境下,医患关系呈现出商业功利倾向;医疗服务中的利益与价值、医患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医学科研中的技术与道德、新技术应用的手段与目的等矛盾凸显出来。省级医学伦理学会职能的发挥有利于认识医患关系新发展,建立指导合作新型医患关系。
再次,随着医学生命科学的发展,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医疗实践,使得与之相伴的新问题接连不断,新技术应用的伦理价值取向也不断受到新的挑战。器官移植、辅助生殖、代孕、安乐死等新兴而又复杂的医学问题出现,亟需相应的伦理解释与判别,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5]因而,通过省级医学伦理学会职能的发挥,来提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伦理素养,乃至对广大群众伦理知识的普及与增强互动,从而增进民众对相关生命技术应用法规的依从性,更好适应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最后,随着我国法律规范的逐步健全,《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及《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要求在法律层面实践医学伦理底线原则,保证伦理审查监督有序开展。省级医学伦理学会职能的发挥能够加强医学伦理审查体系和制度的建设,引导生物医学研究及相关技术应用,从而在满足医学研究科学性同时,确保伦理价值的正确性,全面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
综上所述,在医学飞速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今天,医学伦理学凸显其日趋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在医疗卫生事业和人民健康事业中居于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它事关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全局。[2]基于医学伦理的重大意义,构建并发挥好省级医学伦理学会的职能与作用,促进医学伦理学的研究与实践,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保证医学健康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福建省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1]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十个版块架构医学伦理学会2010年新格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3):114.
[2]李恩昌,常运立.论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基础性与战略性地位——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1):14-17.
[3]Brownsword R.Rights,regulation and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2-40.
[4]胡晋红,黄瑾,刘海涛.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3-6,11-12.
[5]杨放,郭照江.医学伦理学新进展与发展设想[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9):890-892.
〔修回日期2014-05-22〕
〔编 辑 李恩昌〕
Experience of Operation of Provincial Society of M edical Ethic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Fujian
CHEN Min,MO Nan,WANGWeiping
(School of Humanities,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E-mail:minchen@fjmu.edu.c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n operation of provincial institution of medical ethics,which were education,scholar research,exchange and cooperation,regulation and administration,consultation and evaluation,propaganda and members service.It also proposed that these institutions should paymore attention on guidance the people and negotiation with them.This experience has directive function and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other provincial society.Meanwhile,this paper also explored its enlightenment for building society of medical ethics in Fujian.
Institute of Medical Ethics;Ethical Review;Training and Eduction;Academic Exchange;Medical Ethics
R-052
A
1001-8565(2014)04-0453-03
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