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 灵宝 472500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并发症160例的临床体会
李 玲
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 灵宝 472500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血府逐瘀汤;糖尿病并发症;疗效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甚高的一种疾病,在中医学中本病是以“消渴”命名。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且趋于年轻化[1]。临床中患者症状不仅仅表现为“三多一少”,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昏,乏力,甚至无症状。笔者对2009年7月~2010年6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16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160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均为我科2009年7月~2010年6月门诊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4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9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者36例,糖尿病神经病变22例,合并两种者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80例。治疗组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49~86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糖尿病肾病2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0例,合并心脑血管病变18例,视神经病变12例,合并两种者9例。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57岁。病程3个月~20年。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程严重程度等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条件
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2010年诊断标准:(1)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6.5%;(2)空腹血糖FPG≥126 mg/dl(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 h内无热量摄入;(3)口服糖耐量实验时2 h血糖≥200 mg/dl(11.1 mmol/l);(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200 mg/dl(11.1 mmol/l)。糖尿病肾病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者伴有冠心病,心动过速,或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出血,以及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糖尿病眼病临床特征为对视力的影响,眼睑下垂,白内障,麻痹性斜视等。以及糖尿病足。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前提下,治疗组加服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当归,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更,川芎,牛膝,熟地,丹参,视物不清加谷精草,土鳖虫;蛋白尿加杜仲,泽泻,车前子;手足麻木加木香,黄芪;口干加玉竹,知母。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每次200 ml。4周一疗程。
1.4 疗效判断
(1)服药1疗程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者为有效;(2)服药2疗程症状减轻者为显效;(3)服药3疗程症状缓解不明显者为无效。
观察组显效5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6.3%。治疗组显效6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治疗组明显高于观察组。
在世界医学史上,中医学对本病认识最早,消渴的病机在于阴津亏耗,燥热偏胜,病程日久入络,累及多个脏腑,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致血脉瘀滞。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有效的控制并发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关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试行本)(节选)[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6):283-285.
R276.7
B
1674-9316(2014)12-004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2.023
方法将我科2009年7月~2010年6月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对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显效5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6.3%。治疗组显效6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