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2014-01-30 09:01:40唐华琼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2期
关键词:进行性肺水肿医嘱

唐华琼

铜梁县中医院,重庆 铜梁 40256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唐华琼

铜梁县中医院,重庆 铜梁 40256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于原心肺功能正常的病人,至今死亡率仍较高。通过对其诊疗特点的分析,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帮助。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在创伤、感染、休克或大手术等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的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特征故急性呼吸衰竭。多发生于原心肺功能正常的病人,其发病机制及诊治均有其特点,至今死亡率仍较高[1],因此,在此期间加强病人治疗与护理,对减少患者死亡率有至关重要意义。

1 病情评估

1.1 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外,在基础疾病救治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常规氧疗无效。ARDS可分为四期。一期:除原发病症状外,病人仅感到呼吸时费力,不易察觉,肺部听诊无啰音;二期:突然出现呼吸加快,有呼吸窘迫感,伴有发绀,常规吸氧不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部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啰音;三期: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有吸气三凹征,肺部听诊有湿啰音;四期:即终末期,病人呼吸极度窘迫,深昏迷,心律失常等。

1.2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2.1 X线表现 一期可无异常;二期呈轻度肺间质改变,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肺纹理增多;三期两肺出现散在的斑片状阴影;四期融合成大片浸润阴影。

1.2.2 血气分析 鼻塞或鼻导管给氧时,PaO2<60 mmHg,并逐渐降低;PaO2早期可由于代偿性呼吸加快而下降,后又升高,当PaO2<25 mmHg,PaO2>55 mmHg时,提示呼吸衰竭已达临终状态。氧合指数<300 mmHg(氧合指数降低是ARDS诊断的必要条件,正常值为400~500 mmHg)。

2 治疗与护理

治疗原则为:改善肺氧合功能,纠正缺氧;保护器官功能,防止肺损伤和肺水肿,为治疗基础病争取时间。

2.1 氧疗

迅速纠正缺氧是抢救ARDS的重要措施。一般需要高浓度(>50%)吸氧才能使PaO2>60 mmHg。因单纯吸氧不能提高PaO2,临床上多采用人工呼吸机辅以机械通气给氧,开始选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如PaO2仍达不到要求水平,应采用呼气终末正压通气(PEEP)。应用PEEP时病人吸气和呼气均保持在标准大气压以上,能保持肺的功能残气量,有利于萎陷的肺泡扩张;提高肺顺应性,促进肺间质和肺泡水肿的消退,改善肺循环;促进肺泡气体中的氧向血液弥散,提高PaO2。但是PEEP可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并使肺泡压力增加而加重心脏负担等,在护理时必须加强呼吸循环的监测和临床症特体征的观察。

2.2 消除肺水肿,维持适当体液平衡

(1)控制液体入量,原则是在保证血容量充足、血压稳定的前提下,出入液量呈轻度负平衡(-500~1000 ml)/d。液体入量一般每天不超过1500~2000 ml;(2)使用利尿剂,促进肺水肿消退;(3)ARDS后期遵医嘱输人血浆蛋白,以提高胶体渗透压。

2.3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有保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防止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的作用。同时具有抗炎、减轻黏膜水肿、促进肺间质液体吸收、缓解支气管痉挛等作用。应遵医嘱早期、大量、短程使用。

2.4 抗感染

努力保持呼吸道通畅;各项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

2.5 补充营养

及时补充体内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必要时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液或清蛋白,提高机体抵抗力。病情恢复期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使机体有足够的能量供应,避免代谢功能和电解质紊乱。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1]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

R473.5

B

1674-9316(2014)12-0023-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2.013

猜你喜欢
进行性肺水肿医嘱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并文献复习
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54
更正
护肤有误区 遵循医嘱防陷阱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科技视界(2018年29期)2018-12-28 05:49:00
遵循医嘱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报告
医学信息(2018年5期)2018-04-20 11:03:20
单纯右冠状动脉闭塞并发肺水肿的机制探讨
医嘱
金秋(2016年20期)2016-05-03 23:17:20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