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裂霉素C联合色苷酸钠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

2014-01-30 04:40朱建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25期
关键词:丝裂霉素翼状胬肉

朱建红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云南昆明 650021

翼状胬肉是由外界刺激作用引起角膜前弹力层损伤,继发上皮变性、结缔组织增生,长入已经变性的角膜中而形成的。这种疾病在眼科临床中较为常见,而且多见于术后。目前,临床防治翼状仍存在诸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给予丝裂霉素C联合色甘酸钠治疗,有效降低了患者复发率,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收治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4例(70眼)。翼状胬肉呈进行性侵入角膜3~5 mm。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8例(41 眼),其中男 17 例(18 眼),女 21 例(23 眼);年龄 30~67 岁,平均年龄(45.1±5.4)岁;41眼翼状胬肉均位于鼻侧,病程1~3年。对照组26 例(29 眼),其中男 11 例(12 眼),女 15 例(17 眼);年龄 29~66 岁,平均年龄(44.5±4.8)岁;29眼翼状胬肉均位于患者鼻侧,病程1~3年。本文研究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均行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移位术治疗,采用丁卡因5g/L表麻加利多卡因20g/L行局部麻醉,手术治疗过程中以显微镜为基础进行操作。先切除翼状胬肉的头、体两部分,将创面血管进行深度烧灼,是创面保持平整、光滑,然后切开球结膜作为带蒂结膜瓣,将结膜瓣转为覆盖于巩膜创面上,用尼龙线连续缝合于结膜游离缘,并固定与浅层巩膜上。术后对照组给予确当滴眼液滴眼治疗,4次/d,疗程为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色甘酸钠滴眼液滴眼,4次/d,疗程为3个月,并在此基础上加用丝裂霉素C 0.1g/L行滴眼治疗,2次/d,疗程为6 d,丝裂霉素C需避光、冷藏使用。

1.3 观察指标

术后1周内每日使用裂隙灯观察手术眼睛,于术后半个月、1个月复查,此后复查按照1次/月进行。主要观察患者刺激症状、球结膜切口、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晶状体混浊与否、眼压变化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翼状胬肉复发情况

观察组38例(41眼),翼状胬肉复发1眼,复发率2.4%,术后9个月复发。对照组复发8眼,复发率27.6%,术后1~5个月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9.59,P=0.002)。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所有患者结膜切口、角膜创面愈合,愈合时间为9~14 d,平均愈合时间(8.4±2.5)d;临床症状刺激较为显著;出现角膜炎4例,通过相应的药物治疗后,有1例治愈;本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青光眼、白内障等。

对照组所有患者结膜切口、角膜创面愈合;愈合时间3~5 d,平均愈合时间(3.1±0.8)d。两组结膜切口与角膜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6.39)。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俗称“鱼肉”。通常是受外界刺激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均可侵入。该种疾病是脸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的一种增生组织,侵犯角膜后会逐渐增大,甚至覆盖至瞳孔区而给视力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法是手术,但是术后复发率极高一直是该种疾病治疗痊愈且不复发的关键所在。术后翼状胬肉复发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通常会因手术视野暴露时间过长或创伤面较大,导致术后1~9个月内复发。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案例越来越多,虽然临床认为该种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关于该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尚未出现明确报道和说明。

丝裂霉素C是由多种抗生素混合而成的抗癌药物,其能够起到抑制DNA的作用,主要是抑制DBA复制,并抑制DNA与其他活性细胞的合成,从而阻止纤维细胞增生。该种药物会产生毒性反应与其使用计量和时间有直接的关系。有文献报道显示,使用浓度较高的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可以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且治疗后复发率低。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毒副作用较强。

甚至引发巩膜溶解、继发性青光眼、突发性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3]。相关研究表明,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术后给予丝裂霉素C0.2g/L,持续使用5 d,复发率为2.6%,用药后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对于丝裂霉素C毒副作用的控制方法,相关研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通过使用0.1g/L丝裂霉素C治疗,2次/d,持续使用5 d,但术后复发率却上升至7.8%。本文研究中,观察组使用0.1g/L丝裂霉素C,2次/d,连用6 d,与上述推荐使用天数多1 d。

无论是原发性翼状胬肉还是继发性翼状胬肉都与大细胞反应密切相关。在大细胞无反应的情况下,其细胞内会含较多活性物质,而当大细胞发生反应时,细胞内的活性物质就会充分释放。在这种情况下,纤维细胞增生速度大大加快,最终发生翼状胬肉[4]。还有报道指出,翼状胬肉的上皮层、固有层及两层之间有免疫球蛋白E和免疫球蛋白G聚集,并存在浸润性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相关研究认为这一变态反应是导致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学者认为,翼状胬肉与春季多发眼部疾病结膜炎有关,而这一疾病是变态反应眼科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因和病理变化存在相似性[5]。例如,免疫球蛋白E、G增高,均会出现淋巴细胞和大细胞反应,同时会出现纤维增生异常。对此,本文研究中,采用治疗春季结膜炎的药物色甘酸钠滴眼液防止翼状胬肉复发,其能够抑制免疫球蛋白E与抗体结合后引起大细胞对自体生活活性物质的释放。

本文研究中,观察组于术后第1d开始使用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4次/d,持续使用3个月,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2次/d,连用6 d,经治疗随访可知,复发1例,复发率2.4%。观察组所有患者切口创面的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迟,而且有4例患者出现角膜炎病变,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丝裂霉素C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所致。

但相关报道尚未指出严重并发症。因此,对翼状胬肉术后患者给予丝裂霉素C联合色甘酸钠治疗,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能有效预防翼状胬肉复发,对继发性翼状胬肉复发也有同样的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有效的、安全的防止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焦军杰,万千,万新顺,等.显微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152-153.

[2]袁琳,陈曦,杨卫国,等.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12,14(2):251-252.

[3]赵德海.手术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6):21-22.

[4]张晓萍,赵桂秋,王琛,等.玻璃酸钠滴眼液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22):52-53.

[5]潘建兵,冯一帆.环孢素A在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中作用的meta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32(11):1069-1073.

[6]陈捷,陈学军,李妍,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32(8):607-609.

[7]王冲,任亚琳,毛羽,等.丝裂霉素C和5-氟尿嘧啶对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作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3(17):78.

[8]胡婕,尹雅丽,张福海,等.低浓度丝裂霉素浸泡羊膜移植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57-58.

猜你喜欢
丝裂霉素翼状胬肉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丝裂霉素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应用进展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飞入眼睛里的“翅膀”
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比较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