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滔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分析
袁 滔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是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主张一种自然而浪漫的情感,他的诗通过对自然的赞扬和描述来表现出人和自然的和谐交流。威廉·华兹华斯从小生活比较穷苦,但是在他的家乡却有非常美丽的自然风光,这样美好的环境弥补了他物质和心理上的缺失,所以,华兹华斯对于儿时的记忆并不觉得很困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他觉得大自然就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华兹华斯于1784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首诗歌。
(一)华兹华斯的创作主张
华兹华斯曾经对法国大革命非常的向往,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遁迹于山水的自然崇拜,在诗词的创作上实现了划时代的革新,成为“湖畔诗人”的领军人物。他的论著非常少,最主要的论著有《抒情歌谣集》,在这本论著中,诗人成为诗歌方面的大理论家,诗集中对于18世纪的古典主义进行了强烈的摧毁。
华兹华斯认为诗必须含有强烈的情感,用平常而生动的真实语言来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诗的作用就是要让读者拥有一种能力,一种辨别真善美的能力,这样就可以让人们从悲惨的病态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他认为,诗是一切的知识的开始和结束,就跟人心一样是不朽的,诗人是人性最坚强的支持者和维护者,诗人是情谊和爱的传播者。
(二)华兹华斯主要作品
抒情诗:《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 自传体叙事诗 :《革命与独立》; 长诗: 《序曲》 《远足》 《不朽颂》。
(三)华兹华斯诗歌的特点
华兹华斯的诗歌与新古典主义诗歌平板、典雅的风格不同,他开创了新鲜活泼的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潮,他的小诗非常清新,而长诗清新中又带有深刻的理论思想,他的《序曲》首创了用韵文,用一种自传式的写作手法来描写一个诗人心灵的成长,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关于自然的描述是优美动人的,将题材、语言、格律以及诗体等汇总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 诗歌中“自然”的涵义
对于现实世界的堕落,华兹华斯非常的无奈,他选择回归到大自然中,拒绝面对现实的世界,他要在大自然中寻找自己的欢乐,大自然的恬静和美好在他的心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回味和想象,自然的恬静凝聚成诗歌,使诗人的精神获得了巨大的慰藉,使人得到了安慰和拯救,对于自然的热爱让人渐渐地走向成熟,逐渐转变成为对于整个人类的热爱。
华兹华斯对于自然有一种虔诚的热爱。华兹华斯从小生活在西方,受到了宗教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他认为大自然是非常神圣的,他对自然有一种虔诚的爱,他将自然的情感、道德与自然联系在一起,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他在跟自然的接触中找到了家的温暖,他在和自然的交融中找到了心灵的安宁,认识到了爱的伟大。人跟自然之间是没有任何界限的,自然可以存在于外界环境中,也可以存在于人的心里,在诗人看来,人们可以通过自然回忆童年,与自然进行亲密接触,可以忘掉现实生活中的忧伤和孤寂,获得灵魂的拯救和慰藉。
(二)诗歌中的自然与人性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M.H.艾布拉姆斯对华兹华斯所认为的自然观有过这样的阐述:“他所认为的自然其实是人性的最小表现,他通过处于原始的文化环境和乡野环境中的自然生活来表现质朴的思想情感,用言语来表达情感中的那种自然和不做作。”在诗中诗人写道:“湖浪在花旁也拍岸起舞/但花儿比闪光的波浪跳得更欢/和这样愉快的伴侣相处/诗人怎能不让欢乐充满心田/我长久地把美景凝望/但没想到它带来的财富竟是无尽无完。”在这样的情景中,诗人已经不是在单纯地抒发对于自然的喜爱,诗人诗中的水仙已经不单纯的是客观中存在的自然景观,水仙所代表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诗人增加了个人的主观色彩,使得它拥有唤醒、激发和启迪人性的作用,华兹华斯对于自然是崇拜的,他认为自然中存在着无穷的魅力,通过对于自然美的赞颂来反映自己对于拯救人性的思想。
(三) 诗歌中的自然与宗教
华兹华斯从小受到了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他是一个泛神论者,他对于自然的崇拜色彩具有鲜明的泛神主义,诗歌中的自然是诗化的同时也是神化的。在华兹华斯看来,自然界中最平凡、最卑微的事物都是具有自己灵魂的,每一种事物都有一种感应,在大自然中,有一种精神的辉映和渗透,人类跟自然界之间是和谐共处的,自然界中的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对心灵进行净化,而人类可以感应到自然中所存在的光辉和精神所在。在华兹华斯的诗中,将水仙比作自己的伴侣,“寂寞里忽然感到巨大的幸福,因为心中又看到水仙闪现”。
(四) 诗歌中自然对于心灵的拯救
在西方的近代发展历史中,科学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陈旧的思想观念,在“知识就是力量”的号召下,欧洲人用知识的理性思想来对世界中的所有存在进行判断和规范。工业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欧洲人用这样的知识理性思想为所欲为,对自然进行无休止的破坏,人性遭到严重的扭曲,人的各种欲望在不断地膨胀着,物质文明的发展没有让西方人觉得幸福和安宁,反而使得他们更加的堕落。人们对于这种动荡不安、物欲横流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和惶恐,很想回到自然的恬静和美好中。华兹华斯对于世界的恶性发展更加感觉到了恐惧和可怕,在他看来,在这种世界生活的人们都将贪婪和掠夺看成了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简朴的生活和平和的心灵以及人们从前对于基本法律的信仰和判断都已经不存在,世界失去了从前的生机,成为罪恶和堕落的黑暗地带。华兹华斯对于那种理性思想的破坏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要用诗歌的形式将破碎了的秩序进行重新的整合,让人们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通过对大自然的了解和体会,找到失去的信仰和精神支持,拯救和安慰人们的心灵。
在华兹华斯看来,大自然就是人类的老师和朋友,它是有人性的,是一种生命体的存在,大自然孕育了世间万物,它可以教会人很多做人的道理,大自然的恬静和平和可以使人忘记生活的坎坷和不幸,跟动荡的世界和浮躁堕落的人类相比较,大自然是非常理性的象征和存在,它非常的稳定和永恒,人们敬仰自然中的有序和和谐,在华兹华斯的认识中,回归自然,就是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一种回归和追求,是人们心灵的彻底释放和解脱,大自然可以洗涤和过滤人性中的阴暗。华兹华斯为了避开现实世界,忘掉心中的痛苦和忧伤,选择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他对法国大革命曾经报以希望,但是当他深处海外时,却发现,同样的令人失望,此时的他感受到了自己对于祖国深刻的爱,而想到英国的现实,却让他的心更加的痛苦,他努力去寻找自然界中的美好,试图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发展进程,希望通过心灵的平静找到拯救人类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于自然的感情,“大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君王”。诗人认为,自然可以带领人们回想曾经的快乐时光,在大自然中有无数的宝贝,使人们在欢乐中寻找真实的快乐。
在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中,用相当复杂的观念再现了孤独的感觉,孤独是诗人童年时期想象力形成的主要条件,在华兹华斯的诗中虽然拒绝谈论他退隐的价值,但是实际上,孤独是他的记忆和创造力洋溢的条件,同时也是他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威廉·华兹华斯是非常伟大的抒情诗人,诗歌是一种能够表现出情感的艺术,也是人们情感最自然的流露,所以,华兹华斯是一个非常浪漫而且崇尚自然情感的诗人,但是实际上,华兹华斯却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诗人,他并没有盲目地将情感注入到诗歌中,而是通过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将深奥的哲理引入诗歌的语境中。
华兹华斯通过选择隐退,使得他跟自然之间联系到了一起,正是因为隐退的生活才使他发现了在自然和孤独的交流中人们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最大的展示,人性中的美好可以通过沉思和记忆得到显现。在华兹华斯看来,自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神性,所以人类才会逐渐堕落,失去了理性。如果想要实现理性和人性的和谐,就必须要认真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使之能够和谐发展,找到人们逐渐缺失的人性。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他认为人应该要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通过一些美好的回忆来唤醒人性中非常美好而向往的部分,因此,在诗人的心中,自然已经成为他美好的向往和精神家园,是他心灵的归属,华兹华斯之所以选择离开现实世界,回归到大自然中,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精神的超越。
人类和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都是有机组成的,不仅仅是人类,自然界中的各种存在都是充满着生命的。而同时,他们之间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各种内在的联系,尤其是人类和自然之间,他们相互依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着,在自然的整体中相互统一着,每一个事物都通过自己跟整体以及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寻找并确定着自己存在的位置和意义。而作为整体的自然,只有当他能够将所有构成他的各个部分进行和谐和统一的时候,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完满。华兹华斯将自己的生命融入自然中,从自然中寻找欢乐,寻找智慧和力量,领悟到自然是一个有生命和精神存在的有机整体,诗人通过自己的诗歌,将这样的领悟传达给所有的读者,华兹华斯不愧是自然的先知,应该要受到人们高度的赞扬和尊敬。
[1] 苏彩琴.童心追忆——析华兹华斯的《致杜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9).
[2] 王林.威廉·布莱克诗歌中的意象使用的分析:以《伦敦》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7).
[3] 王颖.华兹华斯田园诗的美学风格[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
[4] 赵春梅.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有机自然观思想[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5] 梁国华.华兹华斯:自然之歌[J].作家,2008(04).
[6] 王颖.华兹华斯对英国十八世纪诗歌传统的继承[J].名作欣赏,2011(21).
刘浩波(1978— ),男,江苏南京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澳大利亚女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