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琴,尹华站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40133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研究和改革的热点从“课程”逐渐转向了“教师”。教师专业化随即成为了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的焦点。迄今,教师专业化研究虽然成果众多,但繁杂且缺乏系统整合。本文从教师专业化内涵、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等三个方面,对近十年来该领域的探索进行归纳与评价,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启示。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 国内外研究者对此众说纷纭,具体情况如表1、表2所示。
表1 国外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化内涵的界定
通过表1可知,国外学者对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存在不同理解。譬如,美国学者科尔文(Corwin)认为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普通职业转化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而霍利(Holye)认为除了强调教师获得专业地位的同时,还应该关注教学品质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然而,英国学者莱西(Lacey)则只强调教师在教学方面逐渐成熟的过程,而没有提及其他。
总的来说,国外研究者都侧重从教师专业化标准、教学品质、教师人际关系、当前社会教育现状等方面来解释教师专业化内涵,然而,他们的观点还是较为单薄,不够全面。
表2 国内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化内涵的界定
通过表2可以看出,国内研究主要是从两个层面来界定教师专业化。第一,叶澜、刘捷、李宝峰这三位学者从教师个体和群体角度把教师专业化划分为三个层次,也即三个过程,一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二是指教师群体的专业化水平提高的过程;三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定和提升的过程。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二,吴永军从教师行业,国家体制、制度等方面来分析教师专业化,强调了教师专业性职业的特质和教师专业化本身的界定。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专业化内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这些定义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是其主旨基本一致。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根据以往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对教师专业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大致有四种模式,如表3所示。
表3 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因素
第一种模式是从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因素权重来探讨的,对此分析较为详细的是台湾学者蔡培村,分别对影响或不影响教师生涯发展的项目进行了总结,认为教师个人意愿、价值观等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而社会压力、教师是否从事行政事务等对教师专业化没有明显影响。
第二种模式主要强调教师生涯发展是一个动态历程,每一阶段都反映出个人和组织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费斯勒对这两个因素的系统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因素较为复杂,并且对个人因素的论述相当详细。另外,他还借用社会系统理论从整个社会背景来研究影响因素,这比以前单纯从个人层面研究有了很大进步。
第三种模式是根据不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存在不同影响因素。王明高从教师专业教育训练职前阶段、职前养成教育阶段、实习阶段、正式服务任教阶段来分析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因素,此分析较为透彻和详细。
第四种模式主要探讨影响教师专业化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较为详细的主要是于发友根据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因素涉及教育外部因素和教育内部因素,以及2005年惠中等将影响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者虽然都是从内部和外部因素出发,但是于发友侧重对教育内部因素的详细分析,而惠中等则侧重分析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外部因素。
总之,这四种模式虽然从不同角度分析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因素,但其主旨大概一致。在整个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既存在一些促进专业发展的因素,也有许多阻碍其前进障碍,无疑,这些都给教师专业化进程带来许多机遇或更多挑战。
促进教师专业化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这是因为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化对于扭转当前各国教育素质的现状,培养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产生积极作用,所以要使教师专业化得到有效发展,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表4为不同研究者提出的促进教师专业化的策略。
表4 促进教师专业化的策略
从表4可以看出,2006年,徐文秀从教师教育机构、教师任职学校、教师个体和政府或社会四方面提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策略。而乔仁洁、刘宁、胥持文等则是基于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现状及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为详细的策略。以上研究者提出的促进教师专业化的策略比较全面。从不同角度寻找不同的解决办法,当然办法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适合教师自身。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均衡发展的根本大计。当然,要实现理想的教师专业化目标,需要政府、社会的重视支持,需要教师教育机构和教师任职学校的创新和改革,更需要教师个体的积极进取和不懈努力。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者在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研究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首先,对于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国内外研究者主要是从两方面来界定的,一方面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指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当然教师职业是否能达到专业化也制约着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研究者对内涵的界定受国外研究的影响较深,本土化研究亟待强化。其次,教师专业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国内研究者从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因素权重、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内部和外部因素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而国外研究者对这方面缺少关注;另外,国内外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大多都停留在思辨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的特别少,以后还应加强实证方面的探讨。最后,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策略研究,国内研究者主要从教师个体、学校、政府、国家体制等方面展开了大量而深入的探讨,然而,国外研究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1] Lacey,C.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of teacher.In Lorin W. Anderson (ED),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nded.). Oxford:ElsevierScience Ltd.,1995:616.
[2]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刘捷.专业化:挑战21 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 李宝峰.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对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4).
[5] 吴永军.我国教师专业化研究:成绩、局限、展望[J].2007,27(10):64-70.
[6] (台湾)教育资料馆、师范教育协会.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师范教育[M].台北:师大书苑发行,1995:248.
[7] 王明高.教师专业化:涵义、历程与影响因素[J].广州大学:教育学原理,2004(5).
[8] 于发友.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4(6):23-25.
[9] 慧中,陈方.影响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因素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2005,6(2):38-42.
[10] 徐文秀.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06(6):116-118.
[11] 乔仁洁.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7(9):80.
[12] 刘宁,楚少保.浅议我国教师专业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1):35-38.
[13] 胥持文.论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与策略[J].科教文汇,201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