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齐 (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110122)
中国传统艺术中包含着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象,而意象化的审美和表现是中国艺术的精髓所在,绘画、诗歌、戏曲、武术等都着重于对“意”的表现。从“意”出发,表现“意”的“象”。“写意”是中国古典美学术语,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的表现法则。它要求艺术家抓住并突出客体中与主体相契合的某些特征,以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及审美理想,抒发作家的主观感情、意兴,而不是写实性地再现客观对象”。而《现代汉语词典》将“意象”解释为“意境” ,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是“情”与“景”的结晶,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如李白的名篇《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的物象:黄鹤楼、烟花、孤帆和长江等组合起来,构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图画,诗人没有直抒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但是我们从孤帆消逝、江水悠悠中,可见诗人久立江边怅然若失的送别之情。字面句句写景,实则句句抒情。意在言外、意在象外,一切景物皆为真挚的离愁。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绘画也同样追求意象化,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求物象的形似,而追求意境的悠远。谢赫在《六法》中把“应物象形”排在“气韵生动”之后,可见中国古人对意韵和神似的重视。南唐画家董源也认为“写江南山,用笔甚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视之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画家的意象,并不在真实的自然中,其“‘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象,作为他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中心”。
这种意象化的审美追求,营造的是一种情与景的交融,是与现实不同的独特视角,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是人们生活中的崭新境界。
总而言之,中国艺术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不求再现,注重表现,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具有意象化的审美特征。
装置作为国内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其中很多作品不是无条件引自西方、照搬西方话语,就是直接挪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艺术表达过于肤浅和直白。这种窘境迫切需要从文化角度认真面对,思考如何传承和创新的相关问题。
“适我无非新”,是艺术创作的不懈追求。现代社会从事艺术创作,当然需要具有现代精神和现代特质,但“温故而知新”是艺术创作应有的态度。历史上每一次进步,常常伴随着向后的溯本求源。文艺复兴追摹古希腊罗马艺术,19世纪的浪漫主义神思中世纪,20世纪的现代艺术又喜爱原始艺术的烂漫天真。对于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古老中国,我们可以憧憬追忆的文化宝藏异彩纷呈。
对于装置艺术而言,这个宝藏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形式语言层面,一个是生命境界层面。
从形式层面来分析,“按照解构主义艺术的观点,世界就是‘文本’(text),装置艺术可以被看做是这种观念的完美宣示。但装置的意象,就连创造它的艺术家也无法完全把握,因此,‘读者’能自由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读。装置艺术家创造了一个另外的世界,它是一个自我的宇宙,既陌生又似曾相识。观众不得不进入其中,自己寻找走出这缩微宇宙的途径。装置所创造的新奇环境,引发观众的记忆,产生以记忆形式出现的经验,观众借助自己的理解,又进一步强化这种经验。其结果是,‘文本’的真正完成,得到了观众的帮助。就装置本身而言,它们仅仅是容器而已,它们能容纳任何‘作者’和‘读者’希望放入的内容。因此,装置艺术可以作为最顺手的媒介,用来表达社会的、政治的或者个人的内容。”由此可见,装置艺术自身极具包容性和新奇性,有着非常丰富的表意性。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象化审美,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隽永的内在意蕴,完全可以与装置这种当代艺术形式相结合,表现当代艺术观念的兼收并蓄与开放共容。这种意象化审美,也会成为装置灵感的来源和追求的境界。
从生命境界层面着眼,中国文化融入装置艺术的核心是当代艺术表达与本土文化精神的深层衔接和转换。在种族、国家、战争与主权、分裂与独立、民主与人权、宗教冲突和生命悲悯、科技理性与生命感性、哲学、文化、历史、自然等等问题上,我们应该有所批判和建设。这就需要创作者以中国视角观察世界、体验生活,在装置作品中传达中国博大精神的思想观念,表现出中国独有的文化气质。
在装置作品中加入中国传统元素,已经有很多装置艺术家进行了尝试。如徐冰作品中的汉字书法、蔡国强的三国故事《草船借箭》等等。这种直接运用中国文化元素的方法,有其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毕竟还是有较为“形似”的部分,如果能在装置作品中再加强意象化审美,营造出“神似”的效果,更是我们在创作中努力的方向。
而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象化审美,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气质,是中国艺术中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从中国艺术的意象化审美中汲取营养,通过装置的手段展示中国传统审美理想的意象化造型,是当下中国艺术创作、也是中国装置创作的必要一步。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当做装置作品中的摆设,而应成为精神资源和创作原动力。
装置是后现代西方的艺术形式,意象化审美是中国式的艺术精神。在装置中融入意象化审美,是站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 融汇中西、贯通古今, 既具有前卫的时代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能深刻地表达出中西文化交融的精神内涵与人类共同的对美的追求,对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