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剧团遭遇发展瓶颈 影响文化服务基层

2014-01-28 07:20裘珍媛嵊州市文化馆312400
大众文艺 2014年13期
关键词:嵊州市院团剧团

裘珍媛 (嵊州市文化馆 312400)

民营剧团作为农村文化演出市场的主力军,在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服务基层人民群众、发展文化产业上功不可没。如浙江地区,作为民营剧团发展最为繁盛的省份之一,目前共有民间职业剧团489家,约占全国总数的8%,全年为基层农村演出约13万场,观众人数达1.5亿人次,营业额约3.88亿元。在浙江农村演出市场上,民营剧团的占有率达90%。如浙江绍兴嵊州市是我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的诞生地,目前拥有民营剧团120多个,从业人员4500余人,年演出3万多场,文化惠民数百万人次。据基层文化部门调查显示,尽管民营剧团是文化服务基层的重要力量,但民营剧团成长仍然存在不少障碍,特别是剧团融资难问题等较为突出。主要问题有:

一是发展环境“公私”有别。尽管国家早在2009年就提出对民营、国有文艺院团一视同仁,但在部分地方,国有院团与民营剧团在占有文化资源、享受国家政策等方面仍不平等。如政府采购文化产品是国家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可是,在部分地方民营剧团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机会很少。以创办于1988年的嵊州群艺越剧团为例,该民间剧团每年演出近300天,足迹遍布浙江东部的宁波、台州和温州三市,用戏曲文化惠民达数万人次,但在文化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政府采购项目上,却与国有院团存在“区别待遇”。无独有偶,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成立19年来,每年演出400多场,但每年只有14场演出能拿到每场1万元的补贴,与国有院团每年有100多场演出机会、每场享受补贴1.5万元相去甚远。

二是后天成长“人财”两缺。众多民营剧团负责人坦承:“资金紧张、人才难留,是摆在民营剧团面前的‘两道坎’。”其中,资金投入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血脉”。由于缺乏信用担保体系,当前民营剧团融资仍很困难,基本无法通过演出剧目、知识产权等自身优势进行融资,发展资金主要靠带头人自己掏腰包或找其他途径赚钱贴补。如芜湖县春燕黄梅戏剧团为筹划现代戏《江姐》,就曾卖房“砸钱”搞创作。同时,受身份缺失等因素影响,民营剧团往往很难招来“好苗子”,即使招来了也“留不住”。如上海首家民营越剧剧团——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按照培养剧团核心人物的路子,精心栽培了9名学生,结果一年之内全被国有院团“挖走”。

三是创新缺乏“无序”竞争。民营剧团是文化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一种新的办团模式,没有国家拨款,自筹资金、自置设备、自招人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剧团。受资金、人才等因素制约,民营剧团难以开展创新,往往陷入无序竞争状态。如台州近仅三年至少有20%的民营剧团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仅剩的80余家民营剧团良莠不齐,演出费用从2500元至18000元不等,演出市场混乱、竞争无序、创新意识薄弱,营销手段还停留在“靠关系、靠熟人”找市场的层面上,剧团间甚至也会出现相互扯皮现象。

针对上述情况,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应该切实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笔者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一是应该对民营剧团一视同仁,在政策覆盖、艺术赛事、剧目评奖、职称评审等方面,不管国办还是民营,所有公共文化政策都应该共享。二是着重扶持艺术水平较高的民营剧团,创演新剧目,激励民营剧团的发展和繁荣。三是成立专业技术培训机构,规范艺术表演、音乐伴奏和演出的规范和严肃性,集中培训民营剧团的主要演员、演奏员以及管理人员。

猜你喜欢
嵊州市院团剧团
基层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的策略研究
奖品风波
妈妈说
嵊州市优秀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