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溯源与框架构建

2014-01-28 09:36汪晓赞李有强吴红权
体育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计划青少年体育

汪晓赞,郭 强,金 燕,李有强,吴红权,季 浏

中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溯源与框架构建

汪晓赞1,2,郭 强1,2,金 燕1,2,李有强3,吴红权1,2,季 浏1,2

通过梳理国内、外青少年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总结出青少年健康促进的两次重要转向:由早期疾病诊疗的辅助手段转向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由制定健康公共政策的理论探索转向推动行动计划的实践实施。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成功范例有:“总统挑战杯”、“动起来”、“5-2-1-0计划”、健康公民计划、体育振兴基本计划、体育创新计划、健康改造计划、“塑造全新的你”、“运动是良药”、欧洲健康促进学校网络计划以及“传递的足球”等。这些优秀的体育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具有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促进对象全面覆盖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特点。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推广和实施主要体现在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与推广、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和多元联动机制的探索等几个方面。通过分析国内、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发展规律和内在价值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提出包含身体干预、心理调试和营养膳食的多维发展格局,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多维发展策略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监测、评价、管理等多维监管机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促进框架体系,从而推动以积极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理论溯源;框架体系

:By sort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dolescent health promotion in China and abroad,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wo major transitions have occurred in this area-the transition from a supplementary means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the promotion of a positive and healthy lifestyle;and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stipulating health public policie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motion plans.Successful projects of adolescent health promotion in foreign counties include the President’s Challenge,Let’s Move,5-2-1-0,People’s Health Movement,Sport Rejuvenation Plans,Designed to Move,Shape It Up,Camp NEW You,Exercise is Medicine,European Network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Instituto Bola Pra Frente,etc.These exemplary projects are characterized as non-government involvement,comprehensively inclusion of target population,and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The promo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dolescent health promotion in China are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on of health promotion plans in schools,the advancement of national macro policies,and the exploration of a mechanism of connecting different organizations.After analyzing the law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inner values of adolescent health promotion in China and abroad,co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this essay suggests a framework system of Chinese adolescent health promotion,which includes a 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 pattern of physical intervention,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nutritious diets;a 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nnecting schools,homes and communities;and a multi-dimensional monitoring mechanism based 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ical monitoring,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It will thereby encourage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ports and health promotion that focuses on positive lifestyles.

1 研究背景

“上海杉达学院一名大二男生篮球课上倒地猝死”、“东华大学一名安徽男生跑完1 000 m后猝死”、“九江中学一名高二男生1 000 m长跑中死亡”、“厦门一名大学生备战马拉松猝死”、“塘沽一中一名高三学生猝死”……仅在2012年一年中,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安徽、陕西、河南等地接连报道了多起青少年学生运动中猝死的事件。这难道是一种巧合?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现代科技让人们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苦果。久坐、精神紧张、快餐文化已成为生活的常态,“文明病”、“富贵病”接踵而至。人们陷入了一种既追求更高生命质量,又难以摆脱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矛盾之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民族和世界未来的希望。面对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这把影响人们健康的“双刃剑”,青少年学生的健康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已专业化为体育流行病学(一种与健康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学),被纳入流行病学的分支中,受到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体育流行病学系统研究人和环境之间更健康、更和谐的关系[14],旨在通过建立积极的健康促进行为,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内外环境,用以保持健康的平衡,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诉求,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无疑是解决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重要途径。目前,全球范围内已越来越关注青少年健康促进的研究,并积极展开实践性探索,健康促进的内涵也不断地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充实和完善。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和研究人员在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但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20年下滑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9]。在应试教育依然盛行的今天,“输不起的家长把运动时间让位于学习”[35]的现状似乎愈演愈烈。受到优秀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影响,旨在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培养良好生活方式的青少年健康促进研究在我国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本研究主要通过追溯“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国内、外青少年健康促进的发展特点,进而尝试构建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框架体系。

2 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溯源

2.1 健康促进的概念界定

早在1920年,温斯洛(Winslow)便首次提出了“健康促进”的概念,将健康促进理解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制定健康政策,主张通过开展个人卫生教育和健全社会机构职责,应对各种危险因素,以维持和增进健康的生活水准[113]。1945年,亨利·西格里斯(Henry E.Sigerist)将健康促进阐释为医疗环节中的重要步骤,即分为“健康促进”、“疾病预防”、“疾病恢复”和“身体康健”四步,强调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前期准备作用[100]。

早期的医学或健康科学多关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关注卫生教育、疾病预防和健康保护三个方面的统一,而对健康促进的认识则局限于一种促进治疗的辅助手段。直到20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高达50%的疾病或死亡因素与“行为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61]有关,人们开始将健康促进从疾病预防中分开,并置于同等地位,强调针对健康的人群采取积极有益的健康行为,通过改善教育、政策、环境等来获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72]。随着美国教育与福利部提出“正向积极的健康(Positive Health)”概念,大家一致认为,应把健康教育和政治、经济干预结合起来,共同促使行为和环境发生改变,以改善和保护人们的健康[40]。

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进一步明确了保障并增进人们健康而需立即行动的必要性[99]。1986年,发表在《美国健康促进》杂志上的文章,将“健康促进”的概念正式从学术界引入公众的视野[83]。奥唐纳(O'Donnell)将健康促进阐释为“帮助人们改变其生活习惯以达到理想健康状态的一门科学与艺术,理想的健康状态应是实现身体、情感、社会适应、精神和智力的平衡”[87]。进入21世纪之后,有关健康促进的研究又进一步强调了其概念的动态变化,并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总结[81,82]。作为一种新的策略和工作方法,健康促进被定义为应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所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19]。

综合不同阶段对健康促进概念的认识与理解,本研究认为,健康促进是一种融合了自然科学、健康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通过改善包括身体活动、饮食习惯和心理状态等在内的生活方式,寻求与整个环境的和谐统一,以提升生命质量的整体策略。

2.2 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建构与实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维认知的改变,健康促进的概念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1920年的文献资料中首次提到“健康促进”,至1986年奥唐纳(O'Donnell)代表性文章的发表,有学者间断性地开展了一些理论方法的研究与探索。1979年,美国卫生和社会服务部首次权威性地发布了美国健康报告——《健康公民》[61,107],标志着健康促进的全面开始[16]。随后,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欧洲区域办公室于1984年提出了首个健康促进工作计划[66],开创了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新局面。1986年,WHO在加拿大召开第1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并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渥太华宪章》,提出了实现“人人享受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122]。作为最大的国际性公共卫生组织,WHO开始着力关注“健康促进”问题,青少年健康促进自此取得了大踏步的发展。

第2届(1988年)、第3届(1991年)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都围绕“健康促进的支持环境与政策”[117,120]展开讨论,强调开展与实施健康促进工作的必要保障。在此基础上,WHO西太平洋地区办公室于1995年发布著名的《健康新地平线》决议,明确了健康促进“以人和健康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基本理念,确立了“人”在健康促进实施中的主体地位[15],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健康促进的内涵。1997年,在世纪之交和金融危机引起社会巨大变革的背景之下,WHO通过《雅加达宣言》[13]积极鼓励各国采取有益健康的行动及生活方式,并对健康促进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51,62],为健康促进迈入新世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21世纪,第5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121]开始关注健康促进存在的公平性差距现象,努力解决因经济不均衡发展所导致的健康资源分配不公平问题,将健康促进的受益人群惠及世界各个地区。2004年,第57届世界卫生大会专门制定并通过了《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直指全球化的不健康生活方式问题,并突出强调了身体活动在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57,58]。第6届(2005年)、第7届(2009年)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曼谷宪章》[119]和《促进健康与发展》[115]决议,分别关注了全球环境变化和城市化给健康促进带来的新挑战以及健康促进计划的政策制定、跨部门协调的有效整合等问题,意识到青少年身体活动减少、久坐行为增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这也是对《渥太华宪章》中“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基本理念的呼应。随着社会各组织系统的不断发展与融合,体育、教育、卫生、经济、法律等各部门的政策均会对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2013年召开的第8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了《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国家行动框架》,为健康促进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强大的组织和技术保障[116]。

通过回顾和梳理健康促进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世界各国的青少年健康促进已经从制定健康公共政策的理论探索向行动计划的实施实践转变,并在形成阶段性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环境、体育、卫生等多种因素,逐步关注健康促进在全球的均衡发展问题。在青少年健康促进演变与发展过程中,体育活动始终被赋予重要角色,而学校体育教育也自始至终肩负着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

2.3 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发展现状

2.3.1 国际健康促进学校的引领带动

早在1995年,WHO西太平洋区办公室就制定了针对中国的《健康促进学校发展纲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研究所牵头,在上海首先建立了多所“健康促进学校实验基地”。随后,北京、武汉和赤峰三座城市共有12 所中小学参加了“中国/WHO 健康促进示范学校”项目,四川、云南、山东和浙江等省份也陆续启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促进学校项目。1996年起,北京、天津、上海、成都、洛阳、柳州、威海、昆明等8个城市的由世界银行贷款的健康促进试点学校实施了以增强运动、平衡膳食、控制吸烟为主的学校健康促进活动。到2004年,健康促进学校在全国已扩大到近500所。针对健康促进学校的广泛开展,陈中文认为,应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有机地融合到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之中,以保障健康促进的切实开展[2]。研究表明,在健康促进学校众多发展要素中,以健康政策、物质环境、社会环境、社区关系、健康技能和健康服务最为重要[1],因为家长的教育水平、卫生保健知识[37]和认知态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3],健康促进学校便是我国早期健康促进研究与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

2.3.2 本土政策推动下的深入实施

我国关于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直至近几年来才逐步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从不同层面支持和推动了健康促进的实践探索,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2001年,全国第8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增加学生课内、外体育学习与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与专长,帮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缓解肥胖或疾病的发生,从学校体育的层面全面推动健康促进的发展[10]。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起了一项名为“快乐10分钟”的健康促进活动,主要由教师组织班级学生,每个学习日在教室内/外至少开展1次持续1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的趣味体育活动,以增加学生的身体活动量,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之后,该项目被纳入“中国校园健康行动”中,推广到了上海、广州等全国9个大、中城市[28]。2005年,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明确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的总目标,从此开启了我国健康促进工作的新篇章[27]。2007年,“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走进了中小学校,该行动计划提出了“每天锻炼1小时”的口号,倡导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调体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和审美情趣形成的重要作用[30]。这次全国性行动计划是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实践的一次重大发展。2012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提出并启动了《中国青少年体育振兴规划》的研制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基础政策法规建设和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推动我国青少年的健康发展[4]。

在诸多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体育健康促进的实践探索。比如,2010年上海市推出的《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和2012年江苏省出台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都明确提出了青少年学生“健康促进”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体育健康促进发展规划。但与此同时,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地方职能部门能否准确解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另一方面,摒除行政的组织压力之余,行动计划能否依然保有持续的内在推动力。这些可能都是目前健康促进工作是否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引起健康促进工作者们的极大关注。

2.3.3 多元联动发展策略的初步探索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健康促进的研究应该多管齐下,从多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沈建华曾提出一体化发展的健康促进实施方案,由学校、社区和家庭构成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综合一体化的体育网络,提出学校是主导力量,家庭是重要的基础,而社区是体育一体化的依托和载体[24]。同时,也有学者提出,有必要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加强职能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学校、家庭、社区多元联动发展的重视[21]。林少娜、陈绍艳等人对汕头、广州、武汉等城市的9 512名大中小学生及家长进行了走访调查,同样提出了具有较强可行性的“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发展模式[16],强调学校、家庭和社区多元联动的实现,需要以青少年学生为中心,将身体活动和体育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实行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形成三位一体的体育活动新格局[18]。汪晓赞和杨燕国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家庭、社区多元联动模式通过健康教育、营养配餐、促进运动、布置体育作业等方式,能够增加学生身体活动水平,预防学生肥胖问题的发生[26,31]。同时,其研究还通过美国SPARK体育课程和契约式教学等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课程和行动计划作为校内和校外的干预手段能够有效促进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发展,并提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适应新形势下促进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发展的多元联动干预模式十分必要[26]。

3 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经验剖析

3.1 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动的成功范例

欧、美发达国家早在1979年就已经开始了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动计划的实践性探索,其焦点主要集中于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获得最适宜的发展,包括健康教育、体育运动、卫生服务、心理健康、膳食营养和家庭、社区参与等多个维度。许多国家的科研院所提出了许多理念先进、切实可行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并通过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实验干预研究,获得显著成果后再由相关部门向社会推广普及,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

3.1.1 总统挑战杯(The President’s Challenge Cup)

“总统挑战杯”是一项旨在增加青少年学生身体活动水平,降低肥胖发生率,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体适能奖励计划[92]。该计划由美国总统体适能、运动与营养委员会(The President’s Councilon Fitness,Sports & Nutrition)于1966年创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全美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有效地改善了美国青少年儿童由于身体活动减少而导致的健康问题。

该计划主要包括4个部分:1)健康体适能测试,即对参与健康体适能全部5个项目测试(屈膝起身、折返跑、耐久跑/走、引体向上/直角俯卧撑/曲臂悬垂和坐位体前屈)的学生,根据累计得分排名分别给予总统体适能奖、国家体适能奖和体适能参与奖(2013年以后采用新的总统青年体能项目);2)体适能测试,即通过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4个测试项目,促进学生基本体能水平的发展和了解他们的身体成分状况;3)积极生活方式奖,即鼓励学生及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督促他们每天完成既定目标;4)总统冠军挑战项目,即奖励能够达到较高身体活动水平和体适能水平的学生,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总统挑战杯”的4个部分都具有渐进递增的难度设计,有的州将之列入体育课程的一部分,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已有不少研究验证了“总统挑战杯”对于增进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该行动计划,学生都能够达到每天活动12 000步的基本身体活动水平要求[102],而那些没有达到身体活动水平要求,或看电视、打游戏超出建议时间范围的儿童,其肥胖发生率可能高出正常者3~4倍[73]。此外,莱拉尼(Leilani)等人在学生肥胖率高达33%的美国南部农村进行实验,结果显示,“总统挑战杯”行动计划对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状况都有着明显改善作用[63]。除了身体活动水平方面的效应以外,罗伯特·J·温菲尔德(Robert J.Wingfield)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施该行动计划,女生的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与学习成绩显示出较强相关性[96],但超重和肥胖的青少年女生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且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84]。这一研究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总统挑战杯”行动计划可能比较强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而忽视了社会情感因素对学生健康发展的影响。因此,在运用该行动计划时,还需要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关注。

3.1.2 动起来(Let’s Move!)

“动起来”计划由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于2010年发起并创立,旨在解决美国青少年儿童持续增长的肥胖问题,帮助其健康快乐地成长。该计划主要包括创设健康的童年、增加身体活动水平、配备健康的学校饮食、供应健康和实惠的食品以及赋予父母监护人更大权力等5个方面[70]。该计划强调学校、家长、社区、医院等都有义务共同参与到降低儿童肥胖率的工作之中。其中,身体活动部分主要包括:1)丰富校园跑动项目(100 英里俱乐部、早锻炼、课外体育活动);2)能耗60分钟项目;3)总统青年体能项目(主要包括个人评估、专业发展和体能奖励)。该计划设计了较为全面的课内外体育活动内容,并运用美国FITNESSGRAM系统进行有氧能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方面的评价,同时,对学生参加日常身体活动获得的积分,依据健康体适能标准(Healthy Fitness Zone)给予奖励。

该计划将评价和奖励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弱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比较,关注学生自身体能的进步幅度,进而帮助学生追求个人健康目标的达成[91,59]。该计划一方面通过促进健康存在高风险的人群身体活动的增加和饮食质量的提升来有效地控制体重[70,106];另一方面,通过向社会积极宣传父母的活动行为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影响,倡议父母们更多地注意自己的健康行为[89],使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关注青少年的健康问题。

3.1.3 “5-2-1-0计划”(5-2-1-0 Plan)

“5-2-1-0计划”是一项针对青少年儿童肥胖问题,倡导身体活动和健康饮食,最终形成积极生活方式的健康促进项目。最早发源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市(Portland,Maine),后来发展到71个实验基地,影响扩大到了全美[65]。该计划中的“5-2-1-0”分别代表学生每天需要吃5种以上的水果和蔬菜,每天看电视或使用电脑的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每天进行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锻炼,以及不喝苏打水和含糖饮料。有学者将其改造为“5-2-1-0+10”,即保证儿童每天10小时的睡眠[41],并对能够连续坚持21天的学生给予奖励[65]。该计划主要从运动和饮食两个方面提出对肥胖的干预,简单实用,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得到了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积极评价[97]。

已有研究表明,“5-2-1-0计划”的多元化干预策略可以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健康行为,并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肥胖风险因素的认识,从而达到抑制肥胖发生的作用[64]。维多利亚·罗杰斯(Victoria W.Rogers)等人通过调查也发现,对“5-2-1-0计划”表示认可的家长从最初的10%增加到了47%;而每天吃5种以上水果和蔬菜的儿童从18%增加到了26%[109]。由于该计划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研究者们还因地制宜地发展出了“5-2-1-0学校计划”(5-2-1-0 Go to School)、“5-2-1-0每日计划”(5-2-1-0 Every Day)、“5-2-1-0健康小英雄”(5-2-1-0 Be A Healthy Hero)、“5-2-1-0向前进”(5-2-1-0 Steps Up)、“5-2-1-0动起来”(5-2-1-0Let’ Go!)等多种形式。

3.1.4 健康公民计划(Healthy People)

“健康公民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卫生和社会服务部主导,与各地方政府、社区和民间专业组织合作开展的全国性健康促进计划,旨在不断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美国于1979年首次发布的《健康公民报告(Surgeon General’s Report)》,被认为是健康公民计划的开端。1990年,美国颁布并实施了《健康公民2000》,且每10年更新一次,目前已进入《健康公民2020》的实施阶段,主要包含4个目标:1)提高生命质量和预防伤残发生;2)改善健康的公平性,提高所有人的健康;3)创建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促进所有人享有健康;4)提升生命各个阶段的生活质量及改善健康行为[48]。该计划将1 200多个研究主题分布在了42个热点领域里,相比于“健康公民2010”,专门新增了“青少年健康”这个热点领域[78]。对于青少年儿童身体活动的指导,除了每天60分钟的有氧运动以外,还专门增加了每周3天的肌肉力量和剧烈有氧运动的练习目标[105]。

“健康公民计划”作为政府部门直接推动的持续性健康促进项目,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全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查德·里格尔曼(Richard Riegelman)[95]的研究提出,除了影响个人健康行为的因素之外,“健康公民计划”通过共同关注健康和疾病的诸多社会学因素,使个人、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能够按照循序渐进的步骤,生活得更加安全、健康与长寿[46]。

3.1.5 体育振兴基本计划(スポーツ振興基本計画)

日本在1997年的保健体育审议答辩会上,首次提出了健康促进的概念[33]。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竞技体育水平和国民体质双双下降,日本政府推出了《体育振兴基本计划》,旨在通过发展学校和社区的联动机制,为青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通过提高体育教师的指导能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改善和充实学校体育俱乐部等方式,增进学生的运动参与度,防止青少年儿童肥胖的发生,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20]。该计划提出了促进青少年儿童发展的3项主要措施:1)促进青少年儿童运动能力发展的策略;2)全球范围内的体育环境整备策略;3)提高日本国际体育竞技能力,激励青少年儿童参加体育活动兴趣的策略[29]。

《体育振兴基本计划》明确规定了2001—2010 年日本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36],推进终身体育、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运动之间的相互协调[23],并对青少年儿童的健康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06年重新修改后的《体育振兴基本计划》将“抑制儿童体力下降趋势、提高其体力的策略”列为了首要策略[20],并希望通过在各都道府县开展国民体育运动,使民众进一步认识到儿童体力发展的重要性[36]。

3.1.6 体育创新计划(Designed to Move)

“体育创新计划”是由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体育科学与体育教育国际理事会(ICSSPE)和美国耐克公司(NIKE)等共同开发、设计与实施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动计划[85],主要针对当前青少年身体活动量大幅减少、肥胖发生率显著升高的难题,通过新颖、科学的锻炼方法,为青少年创造积极的运动体验,努力使运动融入到青少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该创新计划主要通过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公司和个人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倡议和实施,使体育活动逐渐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86]。

2013年,由中国耐克体育公益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组成的“Designed to Move”中国项目组,在我国率先开展了青少年“体育创新计划”的实践探索。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体育活动理念、实践模式和新颖的体育活动内容(包括曼联少儿足球、欢乐长跑、洛杉矶滑板、SPARK体育课程和周末亲子活动)来鼓励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使运动成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青少年学生成为享受运动,实现人生潜能的新一代。

3.1.7 健康改造计划(Shape it Up)

“健康改造计划”是由美国新泽西地平线蓝十字蓝盾保险公司(Horizon Blue Cross Blue Shield of New Jersey)和罗格斯大学欧内斯特马里奥药学院(Rutgers Ernest Mario School of Pharmacy)共同开发与实施的健康促进行动计划[69],旨在抗击儿童肥胖发生,提倡合理膳食,主要通过宣传超重和肥胖的危险性和参与运动的重要性、提供日常身体活动的实施建议、讲授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该计划创设的“肥胖干预工作坊(Obesity Intervention Workshops)”,主要对学生的有关问题进行咨询和解答,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健康知识[68]。另外,还开设了鼓励家长参与的健康互动课程,使学生和家长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目前,全美已有257所公立学校超过89 000名学生参与其中。

“健康改造计划”是一项以健康教育为特色的健康促进项目,同时,也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青少年健康促进计划的典范,智力、资金、政策等多方面要素的充分整合,保障了该计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塞拉(Saira)等人研究发现,参与“健康改造计划”的小学生在饮食和运动方面的知识和态度都有明显改善[98]。

3.1.8 塑造全新的你(Camp New You)

“塑造全新的你”是由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设计并发起的一项基于家庭的健康促进项目。该项目横跨健康教育、运动心理、医疗保健和营养卫生等多个学科,通过为青少年儿童创造良好家庭环境氛围,促进学生进行身体活动,减少久坐行为,形成健康饮食习惯,最终帮助青少年儿童及其父母正确认识并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该项目主要通过封闭式的夏令营活动,让学生参与身体活动和控制饮食,帮助学生养成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邀请父母在每个周末参与到夏令营活动中,帮助学生和父母共同提高对积极生活方式的认识,从而建立健康促进的家庭支持环境[45]。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夏令营活动以外,该项目还将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持续一年时间的实践指导和监控,以促进家庭积极生活方式的最终形成[45]。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参加该项目学生的BMI显著降低,学生参与学校体育课程的兴趣也得到增强[52]。

3.1.9 运动是良药(Exercise is Medicine)

“运动是良药”是由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设计开发的一项旨在提高公众健康,降低医疗开支的可持续性全球健康倡议行动计划[94]。该计划着力打造“运动是有效医疗手段”的理念,让“身体活动水平”成为医生诊疗时所关注的一项重要的健康生命体征,并形成广泛的社会认知。该计划专门针对6~17岁的青少年儿童,提出了需要完成的运动计划或身体活动的最低目标要求,即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55]。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倡议行动计划,主要通过与个人、组织与国家的积极联系来促进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以增加身体活动水平和预防慢性疾病发生[54]。

体育流行病学早已证实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对于健康的促进作用远胜于药物,同时,它也是最积极、最经济的健康促进方式[75,112]。“运动是良药”开创性地提出将身体活动作为评价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治疗模式[94],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于身体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目前,除美国本土之外,已相继建立了“运动是良药”澳大利亚项目组、中国项目组和加拿大项目组,影响范围正在逐渐扩大。

3.1.10 欧洲健康促进学校网络计划(European Network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

“欧洲健康促进学校网络计划”(ENHPS)是欧洲共同体、WHO欧洲区办公室和欧洲委员会于1991年率先发起实施的健康促进学校计划。该计划联合欧洲数百所学校形成了健康促进学校网络体系,以创建促进青少年健康的学校支持环境。此外,该计划还设立了欧洲、国家、地方和学校4个层面的目标体系,并提出健康促进学校网络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10项原则,即学校支持环境、民主、平等、行动能力、课程、教师培训、效果评估、合作、社区以及可持续性[34]。健康促进学校网络计划特别强调推行和传播健康促进学校的概念,督促教育和卫生部门开展深入的合作,确保整个欧洲地区都能得到财政和技术的支持,推进高效的协调机制来保证项目的实施等等[77],使欧洲每个青少年都有机会在健康促进学校中受益。1997年,在希腊召开了第1届欧洲健康促进学校网络计划大会,有多达43个国家的375人参加了此次大会[53],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此后,WHO的两项决议《地区健康促进学校发展纲领:行动框架》和《世界卫生组织学校卫生创举:协助学校成为健康促进学校》相继颁布,进一步推动了健康促进学校计划在世界各国的广泛开展。

近20年来,欧洲健康促进学校网络计划已显现出在政策、制度和方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主要原因便在于欧洲、国家、地区和学校各个层面的充分合作,形成了有效的支持网络[71,101]。

3.1.11 传递的足球(Instituto Bola Pra Frente)

“传递的足球”是由巴西世界冠军运动员尤尔金霍于2000年在里约热内卢创立的,旨在通过足球魅力文化吸引并帮助学生发挥运动的潜能,促进6~17岁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实现健康的社会化成长,提供更多青少年儿童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103]。至今,已有超过4 200名学生从该项目中受益[110]。

“传递的足球”以足球作为媒介和手段,不仅注重增加身体活动量,更强调将运动和身体游戏融入到日常课程里,让孩子们每天都有进步和发展的机会。该项目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侧重点,通过足球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建立自我认同感,获得成功体验等等。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将合作教育、社交能力教育整合到运动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足球使学生感受和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其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并透过足球传递给学生积极的能量,对社会形成正确的认知[111]。

已有研究表明,在“传递的足球”项目中,88%的学生取得中等或中等偏上(优秀或良好)的成绩。尤其可贵的是,80%的学生每年的缺席次数少于6次,并且辍学率只有0.5%,而周边孩子的平均辍学率高达42%[43]。

3.2 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发展特点

体育活动是青少年健康促进最重要的手段之一[38]。它既是一种方法和工具,也是一种框架和维度。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有效开展可以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改善生命质量,尤其是有利于促进成年时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50,76,88]。对国外青少年健康促进的整体发展特点以及所获得的优秀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体育健康促进的内在规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2.1 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

作为联合国系统内卫生问题的指导和协调机构,WHO主要领导全球卫生事务并提供服务,对于全球健康促进的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1986年以来,至今已召开了8届WHO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先后审议并通过了《渥太华宪章》、《雅加达宣言》、《曼谷宪章》、《赫尔辛基宣言》等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议和章程,肩负了保障全球健康权利、维护政策公平的责任,积极进行着各国或各地区间的协调与沟通,见证和推动了健康促进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国际健康促进与教育联盟(IUHPE)则是唯一一个非政府性的全球健康促进工作者专业发展联盟,至今已召开了21届IUHPE国际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大会。该组织主要通过主办权威期刊和创设体育行动计划,有力地推动了健康促进策略及项目的发展。

在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活跃着大量像WHO、IUHPE这样的非政府组织。从理论创新到实验求证,推动了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丰富和发展。如前所述,新泽西地平线蓝十字蓝盾保险公司与罗格斯大学合作开发的“健康改造计划(Shape it Up)”[69]、美国运动医学会开发的“运动是良药(Exercise is Medicine)”[94]等都是非政府组织开展健康促进行动计划的典型代表。

在我国,健康促进工作的推进则带有鲜明的行政色彩,多以教育、卫生或体育等部门的纲领性文件来引领和推动全国各地区健康促进的开展。与国外相比,我国非政府组织在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还很有限,有必要利用已有的学术组织,或建立和发展一些与健康促进相关的非政府组织,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开辟一条民间组织与政府机构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3.2.2 健康促进对象的全面覆盖

国外青少年健康促进计划的大规模实施,往往也得利于与政府组织的紧密合作,充分与中小学校对接,并将健康促进理念和行动计划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比如,美国“总统挑战杯计划(The President’s Challenge Cup)”与青少年学生的体育课程交叉在一起,由体育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到项目的测试与挑战之中;美国卫生与社会服务部颁布实施的“健康公民2020”,更是面向全体国民的健康促进计划,同时,也针对青少年儿童设置了具体详细的实施指导建议和评价指标[48];日本的“体育振兴基本计划(スポーツ振興基本計画)”、美国的“动起来(Let’s Move!)”等等也都是基于国家层面,全面推进健康促进计划实施的典型范例,尽可能多地覆盖到了全国的中小学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便是我国的一项覆盖全国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促进行动计划,要求全国的中小学严格执行每天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并进行逐级考评。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没有政府的行政参与,许多国家提出的健康促进行动计划从设计之初,其对象也都是面向全体青少年儿童或国民。由此可见,健康促进的实施与推广,往往具有覆盖全面,开展时间持久的特性,因而,健康促进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3.2.3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横亘在世界各国(地区)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并不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条件全面地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工作,各国需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地发展。拉丁美洲1992年就已经召开了第1届健康促进大会[104],但发展到今天,依然还处于探讨“继承和发展《渥太华宪章》决议”、“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等健康促进初级阶段[44]。同样,尼日利亚在1990年便已将“健康促进”纳入到国家卫生系统之中,提出儿童健康是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但由于受到教育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体育健康促进工作不得不让位于其他有待解决的基本生存问题[56,80]。国内生产总值(GDP)世界排名高居第29位的南非[114],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在WHO全球健康系统评估中却远排在第175位[118],基础设施短缺依然是其健康促进最重要的发展障碍之一,相关的研究与评估工作存在较大局限,更缺乏有效的健康促进行动计划[60,108],从而凸显其对于健康促进认识和行动上的不足。

欧、美发达国家较早地开展了健康促进的实践探索。其中,以美国发展最为成熟,形成了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健康促进理论,以及形式和内容丰富的健康行动计划。这些国家虽然具备优越的体育活动条件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伴之而来的却是只有不到50%的学生能每天坚持1小时的体育活动[49,74],将近25%的学生每天会看4小时以上的电视[39]。由此可见,以“久坐行为”为代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是西方发达国家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2004年以来,通过“快乐10分钟”、“阳光体育运动”等项目,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在各地开展了体育健康促进的实践探索。但依然只有少数像上海、江苏等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较好的省(市),对青少年学生体育健康促进工作给予了重视。在全国范围内,也同样面临着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城市与农村在基础设施、师资配备、经济基础和学生体格特征等方面较大差异的问题[5-7,22,32],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由此可见,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可能会超出任何一个健康促进组织的应对能力,甚至连WHO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需要不断地加强组织间、研究领域间的合作与探讨,积极找寻应对策略。

4 中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框架构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均非常关注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问题,强调全面构建和实施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工程迫在眉睫[8,11]。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们充分了解国内、外青少年健康促进发展现状,探索适合我国青少年的体育健康促进框架体系,指导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开展,进而切实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4.1 开创身体干预、心理调试和营养膳食的多维发展格局

青少年儿童的健康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身心健康、营养保健、环境支持等在不同层面与青少年儿童健康促进紧密相连。现阶段,我国实施的“阳光体育运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措施都过度依赖体育,尤其是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孤军奋战”。通过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我们有必要在政府的组织、动员和协调之下,建立由体育、卫生、教育等多个系统广泛参与的协同机制,发挥集团优势,分工合作,以避免权责不清和重复浪费。同时,面对复杂的青少年儿童健康问题,还需要整体考虑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实施运动干预、心理调适和营养膳食,引导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营养保健知识,帮助学生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和经历,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并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以营造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社会整体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确立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多维发展策略

1986年,著名的《渥太华宪章》将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参与作为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提出来,并且,把强化社区行为和发展个人技能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17,107]。之后的《阿德莱德宣言》、《雅加达宣言》等文件和报告也多次提到创设健康促进支持环境的重要性,社区和家庭便是这个“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17,52,62]。研究结果表明,家长与孩子一起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能够带动和引导孩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67,79,93]。然而,在当前快速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生活节奏下,家长尤其是父亲在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中所扮演角色的缺失,对于青少年儿童体育精神和运动兴趣的培养并未能产生应有的积极促进作用[42,47,90],这一点需要引起高度注意。

在我国,通过新一轮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阳光体育运动”等全国性的改革,青少年儿童在校期间的体育课程、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内容应该是比较丰富的。然而,由于在校外和寒、暑假期间,家长和社区对青少年儿童群体缺乏关注,使得青少年儿童的健康促进工作始终未能真正见成效。因此,学校应主动联合家庭和社区,建立有机协调的三维联动模式,多层次、全方面地保障青少年儿童健康促进工作的有效运行。

4.3 形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监测、评价、管理多维监管机制

作为对学生健康促进实施情况反馈及改进的重要手段,监测、评价与管理对促进学生健康来说不可或缺。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为代表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每年虽然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并定期发布测试结果公告,但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与评价反馈机制。近年来,上海、江苏等地针对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和肥胖率持续增长等问题,已经开始重视体质健康的监测与管理,并作为重要举措予以提出。

迅猛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面对当前数据采集技术的革新和传统监测手段反馈效果滞后的情况,青少年健康促进测评和管理体系需要引入现代科学技术,以提高其有效性和可行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建立监测管理网络系统和数据资源平台等方式,充分利用和挖掘数据信息,让学校、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体征变化的发展轨迹,形成高效的青少年健康促进监测、评价和管理机制,实现青少年健康促进价值的最大化。

5 结束语

我国青少年儿童健康水平的持续滑坡和公共医疗费用的大幅支出都一再提醒人们,切实解决青少年儿童的健康问题刻不容缓。作为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大国,不可避免地存在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多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以及南北自然条件具有明显差异等多样化的特征。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框架体系的基本前提。不同时代特征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依然处于繁重的课业负担、无序的寒暑假生活、不合理的师资资源配置等环境中,以久坐行为和缺乏运动为主要特征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道阻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屏障。因此,在总结与提炼青少年儿童体育健康促进内在价值的同时,需要兼顾体育健康促进的客观发展规律和我国的实际国情,针对身心健康、营养卫生、环境建设、政策法规等方面有的放矢,设计出以积极生活方式为核心的体育健康促进行动计划,进而从不同维度逐步完善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框架体系,推动以积极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

[1]陈润.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14-116.

[2]陈中文,愈慧芳.健康促进学校模式初探[J].健康教育,2002,18(6):380-381.

[3]邓秀莲,王伟利.健康促进学校学生卫生知识及行为调查[J].中国校医,2004,18(1):52-53.

[4]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对全民健身工作提五项利民规划[EB/OL].http://www.gov.cn/gzdt/2012-12/27/content_2300333.htm,2012-12-27.

[5]季成叶,孙军玲.中国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与15年流行趋势[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2):194-197.

[6]季成叶.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社会经济差异[J].中国学校卫生,2008,9 (2):106-108.

[7]季成叶.沿海大城市与北方乡村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比较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 ,14 (7):583-589.

[8]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R].北京:教育部,2010.

[9]教育部.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列入课表[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147/201203/132004.htm,2012-03-13.

[10]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教育部体卫艺司.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R].北京:教育部体卫艺司,2007.

[12]孔琳.上海市健康促进学校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3]赖承圭,陆意.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4):28-31.

[14]兰州大学.精品课程:流行病学[EB/OL].http://kczx.suda.edu.cn/G2S/Template/View.aspx?courseId=27243 & top MenuId=77253&action=view&type=&name=&menuType=1&curfolid=184104,2013-12-19.

[15]李玉荣.以“健康新地平线”战略迎接21世纪我国健康教育事业面临的挑战[J].现代医院,2001,1(2):1-4.

[16]林少娜,陈绍艳,胡英宗,等.“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院报,2004,38(6):50-53.

[17]刘华,傅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1,(4)10:757-759.

[18]刘建平,李超红,李志鹏,等.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和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院报,2002,36(6):37-38.

[19]刘书元.健康促进与青少年体质三层次说[J].体育与科学,2007,28(2):7-8.

[20]陆作生.日本《体育振兴基本计划》[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106-109.

[21]曲国祥,马玉华.“小太阳体育系统工程”构建初探——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8(1):37-39.

[22]任红.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现状[J].现代预防学,2007,34(16):3073-3074.

[23]日本体育指导实务研究会监修.体育振兴基本计划.体育指导实务必携[M].东京:行政出版社,2002.

[24]沈建华.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的目标、原则与网络[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4):70-73.

[25]深圳市健康教育研究所.深圳市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指南[EB/OL].http://cbxx.school.luohuedu.net/cbxx/show2.aspx?id=18450,2006-05-08.

[26]汪晓赞,邓勇建,杨燕国.上海市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多元联动干预研究——上海市学校体育科研课题优秀论文集[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3-192.

[27]卫生部.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R].北京:卫生部,2005.

[28]新华网.儿童肥胖正发展成影响我国国民素质的公共卫生问题[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9-05/20/content_11406769.htm,2009-05-20.

[29]文部科学省.日本体育振兴计划[EB/OL].http://www.mext.go.jp/a_menu/sports/plan/06031014.htm,2006.03-10.

[30]杨贵仁.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N].人民教育,2007-04-23.

[31]杨燕国.上海市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的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模式研究——以卢湾区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32]尹小俭,季成叶,李世昌.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因素对大学生体格发育影响的性别差异[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49-251.

[33]尹小俭,王树明,季浏.日本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研究课题及健康促进[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320-1323.

[34]余昭,徐水洋.欧洲健康促进学校网络[J].中国健康教育志,2000 ,16(1 ):48-49.

[35]中国青年报.拯救政策为何止不住青少年体质的下滑[N].中国青年报,2010-03-21.

[36]周爱光.日本体育政策的新动向——《体育振兴基本计划》解析[J].体育学刊,2007,14(2):16-19.

[37]周卫萍,吴蓓蓓.健康促进学校家长教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J].健康教育,2002,14(12):55-56.

[38]ADRIAN BAUMAN,PHILAYRATH PHONGSAVAN,STE-PHANIE SCHOEPPE.Physical activity measurement-a primer for health promotion[J].IUHPE Promot Edu,2006,8(2):145-152.

[39]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Prevention ofpediatric overweight and obesity[J].Pediatrics,2003,112(2):424-430.

[40]BATES,IRA J,WINDER,ALVIN E.Introduction to health education[M].Palo Alto,Calif:Mayfield Pub,1984.

[41]BATON ROUGE HEALTHY BR.Numbers for your children's health[EB/OL].http://healthybr.com/5-2-1-0-plus-10/5-2-1-0plus10.aspx,2013-04-12.

[42]BEETS M W,FOLEY J T.Association of father involvement and neighborhood quality with kindergartners' physical activity:A multileve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J].Am J Health Promot,2008,22(3):195-203.

[43]BOLA PRA FRENTE.Instituto Bola a Pra Frente [EB/OL].http://www.bolaprafrente.org.br/inicio.asp,2013-12-19.

[44]BUSS P M,DE CARVALHO A I.Health promotion in Brazil[J].Promot Edu,2007,14(4):209-213.

[45]CAMP NEW YOU.Camp new you of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EB/OL].http://www.campnewyou.org/?pid=1,2010.

[46]DAVID W BROWN.The Dawn of Healthy People 2020:A brief look back at its Beginnings[J].Prevent Med,2009,48(1):94-95.

[47]DAVISON K K,CUTTING T M,BIRCH L L.Parents’ activity-relatedparenting practices predict girls’ physical activity[J].Med Sci Sport Exe,2003,35 (9):1589-1595.

[48]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USDHHS).Implementing healthy people:Plan[EB/OL].http://www.healthypeople.gov/2020/implementing/plan.aspx,2013-01-25.

[49]DEPARTMENT OF HEALTH.Health Survey for England:The Health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R].London:The Stationery Office,2013.

[50]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Effects of Hea-lth Plan-Sponsored Fitness Center Benefits on Physical Activity,Health Outcomes,and HealthCare Costs and Utilization:A Systematic Review[R].Washington (DC):Durham VA Medical Center,2012.

[51]DOWNIE RS,TANNAHILL C,TANNAHILL A.Health Promotion Models and Valu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52]ELOISE ELLIOTT,SEAN BULGER.2008-09 CNY Program Evaluation Report[R].Camp NEW You,2009.

[53]ENHPS TECHNICAL SECRETARIAT.The Health Promoting School-an Investment in Education,Health and Democracy[R].First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Network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Greece,1997.

[54]EXERCISE IS MEDICINE.Action and Promotion Guide[R].Indianapolis:Exercise is Medicine,2013.

[55]EXERCISE IS MEDICINE.Physical Activity Facts [R].Indianapolis:Exercise is Medicine Month Fact Sheet,2013.

[56]FEDERAL MINISTRY OF NIGERIA. Nigeria National Heal-th Promotion Policy[R].Abuja,2006.

[57]FIFTY-SEVENTH WORLD HEALTH ASSEMBLY.WHA 57.16:Healthpromotion and Healthy Lifestyles[R].Geneva:WHO,2004.

[58]FIFTY-SEVENTH WORLD HEALTH ASSEMBLY.WHA 57.17:Global Strategy on Diet,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R].Geneva:WHO,2004.

[59]FITNESSGRAM.Program overview of fitness gram[EB/OL].http://www.fitnessgram.net/programoverview/assessreporteducate,2013.

[60]GOVERNMENT OF PAPUA NEW GUINEA.National Heal-th Plan (2011-2020)[R].Papua New Guinea,2010.

[61]GREEN L W.National policy in the promotion of health[J].Int J Health Edu,1979,12(3):161-168.

[62]GREEN L W,KREUTER M W.Health Promotion Planning:An Educ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Approach[M].Mountain View ,CA:Mayfield,1991.

[63]GREENING L,HARRELL KT,LOW AK,etal.Efficacy of a school-based childhood obesity intervention program in a rural southern community Team Mississippi Project[J].Obesity (Silver Spring),2011,19(6):1213-1219.

[64]HARVARD UNIVERSITY: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 on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Clinicians in Maine learn to address overweight in young patients[EB/OL].http://www.cdc.gov/prc/prevention-strategies/notable-maine-youth-overweight.htm,2012-08-12.

[65]HEALTHY KIDS NEW MEXICO.New Mexico Centennial Healthy Kids[EB/OL].http://healthykidsnm.org/challenge.shtml,2012.

[66]HEALTH PROMOTION.A discussion document on the concept and principles of health promotion[J].Health Promot Int,1986,1(1):73-76.

[67]HOLM K,WYATT H,MURPHY J.Parental influence on child change in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a family-based intervention for child weight gain prevention[J].J Phys Act Health,2012,9(5):661-669.

[68]HORIZON BLUE CROSS BLUE SHIELD OF NEW JERSEY.Shape it UpProgram[EB/OL].http://www.horizon-bcbsnj.com/shapeitup/siu_about_program.asp,2005.

[69]HORIZON.Health Advocate Award[EB/OL].http://www.horizon- bcbsnj.com/eprise/main/SiteGen/horizon_bcbsnj/Content/old_news_room/news_releases/article.html?id=8546,2005.

[70]JANET M.WOJCICKI.,AND MELVIN B.HEYMAN.Let's Move—Childhood obesity prevention from pregnancy and infancy onward[J].N Engl J Med,2010,362(16):1457-1459.

[71]JENSEN B,SIMOVSKA V.Models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 in Europe[R].Copenhagen,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2002.

[72]LALONDE,M.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s:A Working Document[R] Catalog:Government of Canada,1974:H31-1374.

[73]LAURSON K R,EISENMANN J C,WELK G J.Combin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screen time recommendations on childhood overweight[J].J Pediatr,2008,153(2):209-214.

[74]LICENCE K.Promoting and protecting the health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J].Child Care Health,2004,30(6):623-635.

[75]LOUIS HOLTZHAUSEN.EXERCISE IS MEDICINEARTICLE EIM [EB/OL].http://www.exerciseismedicine.org.za/exercise% 20IS % 20 medicine % article % eim_% 20 website,2008.

[76]MARIE-CLAUDE LAMARRE,MICHAEL PRATT.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promotion[J].IUHPE Promot Edu,2006,8(2):145-152.

[77]MARY STEWART BURGHER,VIVIAN BARNEKOW RASMUSSEN,DAVID RIVETT.The European Network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the alliance of education and health[R].Council of Europe,WHO European?Region,European Commission,2006.

[78]MEADOWS-OLIVER M,ALLEN PL.Healthy People 2020:Implications for pediatric nurses[J].Pediatr Nurs,2012,38(2):101-105.

[79]MEGHAN MCDONOUGH.How can family members best support adolescents' physical activity outside of school?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ocial support strategies[J].J Sport Exe Psycho,2012,34(6):849-850.

[80]MEREMIKWU M,UDOH E,NWAGBARA B.Priority setting for systematic review of health care interventions in Nigeria[J].Health Policy,2011,99(3):244-249.

[81]MICHAEL P,O'DONNELL.Definition of Health Promotion 2.0:Embracing passion,enhancing motivation,recognizing dynamic balance,and creating opportunities[J].Am J Health Promot,2009,24 (1):pp.iv-iv.

[82]MICHAEL P.O'DONNELL.The Face of Wellness:Aspirational vision of health,renewing health behavior change process and balanced portfolio approach to planning change strategies[J].Am J Health Promot,2008,23(2):1-12.

[83]MINKLER M.Health education,health promotion and the open society: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Health Edu Q,1989,16(1):17-30.

[84]NH.FALKNER,NEUMARK-SZTAINER D,JEFFERY,etal.Social educational,and psychological correlates of weight status in adolescents[J].Obesity Res,2001,(9):32-42.

[85]NIKE.Designed to Move[R].Beaverton,2013.

[86]NIKES.Designed to Move Executive Summary [R].Beaverton,2013.

[87]O'DONNELL.Definition of health promotion[J].Am J Health Promot,1986,1(1):4-5.

[88]PEDRO C HALLAL,CESAR G VICTORA,MARIO R AZEVEDO.Adolescent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J].Sports Med,2006,36(12):1019-1030.

[89]PHYLLIS A NSIAH-KUMI,LYDIA Y KANG,JENNIFER R PARKER.Let’s move our next generation of patients toward healthy behaviors[J].J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2012,(5):115-119.

[90]P J MORGAN,D R LUBANS,R CALLISTER.The ‘Healthy Dads,Healthy Kid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efficacy of a healthy lifestyle program for overweight fathers and their children[J].Int J Obesity,2011,35(3):436-447.

[91]PRESIDENTIAL YOUTH FITNESS PROGRAM.Assessment [EB/OL].http://www.presidentialyouthfitnessprogram.org/assessment/index.shtml,2013.

[92]PRESIDENT'S COUNCIL ON FITNESS,SPORTS AND NUTRITION.Our mission and vision[EB/OL].http://www.fitness.gov/about- Pcfsn,2013.

[93]PUGLIESE J,TINSLEY B.Parental socialization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hysical activity:a meta-analysis[J].J Fam Psychol,2007,21(3):331-343.

[94]R E SALLIS.Exercise is medicine andphysicians need to prescribe it[J].Br J Sports Med,2009,43(1):3-4.

[95]RICHARD RIEGELMAN.Education for health:An Educational Underpinning for Healthy People 2020[J].Schools Public Health,2010,125(1):148-152.

[96]ROBERT J,WINGFIELD,DAVID M JANICKE.Is ther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fitness,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Mixed results from students in a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elementary school [J].Current Issues Edu,2011,14(2):1-10.

[97]ROGERS VW,MOTYKA E.5-2-1-0 goes to school:a pilot project testing the feasibility of schools adopting and delivering healthy messages during the school day[J].Pediatrics,2009,123(5):272-276.

[98]SAIRA JAN.Shape It Up:A School-based education program to promote healthy eating and exercise developed by a health plan in collaboration with a college of pharmacy[J].J Manag Care Pharm,2009,15(5):403-413.

[99]SANIA NISHTAR.Community health promotion-a step further[J].Promot Edu,2007,14(2):61-66.

[100]SIGERIST H E.The University at the Crossroads[M].New York:Henry Schuman,1946.

[101]STREET FOOTBALL WORLD.Instituto Bola Pra Frente[EB/OL].http://www.streetfootballworld.org/network-member/instituto-bola-pra-frente,2013.

[102]SUAN D,VINCENT.An examination of the activity patterns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J].Pediatric Exe Sci,2002,(14):432-441.

[103]SUSANA.Instituto Bola Pra Frente,no Rio:na busca por um placar social justo [EB/OL].http://redeglobo.globo.com/esporte-cidadania/noticia/2012/11/instituto-bola-pra-frente-no-rio-na-busca-por-um-placar-social-justo.html,2012-07-11.

[104]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Health Promotion:Latin America and its Adolescents[J].Promot Edu,1997,4(4):29- 31.

[105]THE PRESIDENT’S COUNCIL ON FITNESS,SPORTS & NUTRITION ROCKVILLE.Healthy People 2020:Physical activity objectives for the future[J].Res Digest June,2011,12(2):1-17.

[106]THOMAS R.FRIEDEN.The “Million Hearts” Initiative — Preventing heart attacks and strokes[J].New England J Med,2011,365:e27.

[107]U.S.DEPARTMENT OF HEALTH,EDUCATION,AND WELFARE.The Surgeon General’s Report on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R].Washington DC,1979.

[108]UNIVERSITY OF THE WESTERN CAPE.Summary report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 Conference Proceedings.2nd 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Promotion Schools UWC-Bellville [R].Bellville,UWC,2006.

[109]VICTORIA W,ROGERS,ELIZABETH,etal.Impact of Let’s Go! 5-2-1-0:A community-based,multisetting childhood obesity prevention program[J].J Pediatr Psychol,2013,(8):1-13.

[110]VIVIAN BAMEKOW RASMUSSEN.The European Network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 -from Iceland to Kyrgyzstan[J].Promot Edu,2005,(12):169-172.

[111]VOLUN TARIADO PROMON. Instituto Bola Pra Frente [EB/OL].https://voluntariadopromon.v2v.net/aggregators/136,2011-04-05.

[112]WARBURTON DE,NICOL CW,BREDIN SS.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the evidence [J].CMAJ,2006,174(6):801-809.

[113]WINSLOW,CEA.The untilled fields of public health[J].Sci,1920,51(1306):23-33.

[114]WORLD BANK GROUP.Countries and Economies[EB/OL].http://data.worldbank.org/country/south-africa,2012.

[11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7th Global Conference on Health Promotion[EB/OL].http://www.who.int/healthpromotion/conferences/7gchp/overview/en/index.html,2009-10-26.

[11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8th Global Conference on HealthPromotion[EB/OL].http://www.who.int/healthpromotion/conferences/8gchp/en/index.html,2013-06-09.

[11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Adelaide Recommendations on Healthy Public Policy[EB/OL].www.who.int/healthpromotion/conferences/previous/adelaide/en/index.html,1988-04-05.

[11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Measuring Overall Health System Performance for 191 Countries[R].Geneva:WHO,2000.

[11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 OFFICE FOR EUROPE.European Observatory on Health Systems and Policies[EB/OL].www.euro.who.int/AboutWHO/Policy/20010827_2.2001-08-27.

[120]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undsvall Statement on Supportive Environments for Health[EB/OL].www.who.int/healthpromotion/conferences/previous/sundsvall/en/index5.html,1991-06-09.

[12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Fifth Global Conference on Health Promotion:Bridging the Equity Gap[R].Mexico:WHO,2000.

[12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Copenhagen[R].Ottawa: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1986.

TheoreticalOriginandFrameworkConstructionofAdolescentSportsandHealthPromotioninChina

WANG Xiao-zan1,2,GUO Qiang1,2,JIN Yan1,2,LI You-qiang3,WU Hong-quan1,2,JI Liu1,2

adolescent;healthpromotion;lifestyle;formertheories;frameworkandsystem

2013-12-26;

:2014-02-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BTY04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386);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12SG26)。

汪晓赞(1972-),女,湖南郴州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体育学习行为与健康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体育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E-mail:xiaozanwang@163.com;郭强(1986-),男,辽宁沈阳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健康促进;金燕(1983-),女,浙江绍兴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

1.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2.“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1;3.上海体育学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438 1.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Health Assessment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Ministry of Education, Shanghai 200241,China;3.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G807

:A

猜你喜欢
计划青少年体育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