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东[南阳广播电视大学, 河南 南阳 473000]
作 者:段志东,河南南阳广播电视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
泰奥菲尔·戈蒂耶(1811—1872)是19世纪法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浪漫派的代表作家,唯美主义的奠基人。他才华横溢,一生著作颇丰,诗歌、小说、随笔、评论、芭蕾舞剧他写来都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如他创作的《吉赛尔》至今仍为芭蕾舞剧的经典剧目,诗集《珐琅与雕玉》奠定其杰出抒情诗人的地位,剧评游记更是浩如烟海。而1836年出版的《莫班小姐》对其评价却褒贬不一。这本书褒之者赞其为“美的金书”,贬之者斥其为“不堪入目的垃圾”,褒贬迥然相悖,但确立了戈蒂耶文学名人地位。
《莫班小姐》是一本爱情小说,以著名女歌唱家玛德莱娜·德·莫班的勇敢作为及其多个爱情故事为蓝本,塑造了一位独立特行的女性——莫班小姐。她不满于当时姑娘们的一般命运,而试图把握自己的命运,她要成为一个“咬了苹果的智慧女性”,跳出社会为女性设置的牢笼,寻找自己的理想伴侣。于是她女扮男装外出闯荡,与男人们直接交往以了解他们的真实面貌,但男人们却让她大失所望。而女扮男装的她先是被一个年轻貌美的寡妇爱上了,接着她又拐带了一个小女孩陪她走南闯北,小女孩对她万分崇拜。直到碰到诗人德·阿尔贝才被认出女儿身,为了不让阿尔贝对爱过分绝望,也为了满足自己对两性关系的好奇,她主动对阿投怀送抱,但紧接着第二天就远走高飞,不辞而别,因为她认为“爱情和诗歌一样,原地踏步等于倒退”,留下阿尔贝不胜怅惘。
莫班小姐的爱之路可谓奇异,怎么可以这样?道德家们会问,第二性的女人的名字应该是“顺从”。但莫班小姐却是如此离经叛道,她不顾忌世俗伦理对女性制定的规则,大胆寻求自由的爱情,将爱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她爱就要爱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愿像一般女孩子糊里糊涂地把自己交给男人。而且“爱情和诗歌一样,原地踏步等于倒退”,所以当爱的激情退潮之前就要抽身退出,以求保持美好的回忆。莫班小姐实际上是一位大胆追求自由的女性。这种情感在19世纪的法国是惊世骇俗的,因为当时自由思想在妇女身上被认为是“品质恶劣”,那个社会对于百万富翁的招摇撞骗宽大为怀,对待一个情感误入歧途的妇女却是拘泥礼节百般挑剔的。寻求自由爱情固然令世人震惊,而更骇俗的是作者通过莫班小姐表明爱情不仅仅是异性的也可以是同性的,这更是对俗常伦理的挑战。小说中莫班小姐对寡妇的爱对小女孩的爱,阿尔贝对男装的莫班小姐痴恋的情节,都说明了这一点。作者赞颂这样一位女子当然会引起众人的狂吠,而且书中以大量的情节表现了青春力量寻欢作乐的气焰这也是它引人诟骂的一个原因。确实莫班小姐的所作所为就是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前卫大胆的。但这种惊世骇俗的奇特情感正是年轻的戈蒂耶通过莫班小姐为当时敢于反抗自身既定命运的贵族女性唱了一曲颂歌,表达了年轻而激荡的心灵倾向于浪漫的真诚,倾向于对公众舆论强烈的蔑视,倾向于崇拜脱缰之马般的热情和放荡不羁的天才的热望。而且戈蒂耶以其无与伦比的才华把这些惊世骇俗的情节写得极其唯美,波德莱尔说它“在一种适合的风格中表达了爱情的美和值得爱的事物的美”,这也使它傲然鹤立于一般作品之上,拥有一种奇异的美。
《莫班小姐》的故事今天看来不足为奇,但在19世纪的法国确也算标新立异,不过当时法国文学界正是浪漫主义兴盛时期,这样的故事并不一定就能引起舆论大哗,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前面所说的群吠《莫班小姐》的情况呢?原来这部小说,也像雨果的《克伦威尔》剧作那样,由于篇首那篇辛辣的序言而受到世人的注目,作品本身也借以扬名。丹麦的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谈到,1830年代法国的年轻人仿佛比一般年轻人更为年轻,更清新,更富有天资,更热情奔放,更热血澎湃,在拿破仑的赫赫战功之下,他们崇拜过自由,而现在他们崇拜着艺术。戈蒂耶更是唯艺术至上论者。他对美和艺术的崇拜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爱美,他爱的只是美,他追求的只是美。“只是”让我们看到戈 耶对美的观念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对他来说热爱美是一种宿命”。在《莫班小姐》序言中他以痛快淋漓的笔触对当时流行的功利主义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他认为艺术不同于科学和道德,真善美并非不可分割,艺术的目的只能是艺术——即对美的追求,美的天敌是实用观念,艺术一旦以功利或道德为目的,艺术就会衰亡。他慷慨激昂地向那些功利主义的批评家大声疾呼:“不,傻瓜,不!你们这些白痴和患甲状腺肿的病夫,一本书绝不是一碗浓汤,一部小说不是一双没有缝好的鞋子,一首十四行诗不是不断喷水的喷射器,一出戏剧不是一条铁道。”他认为“任何美的东西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们铲除了鲜花,世界不会在意物质受什么折磨,但谁会愿意从此不再有鲜花”,序言鲜明地表达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把艺术从劝善性批评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标志着法国文学中唯美主义思潮的诞生。雨果对其曾做过积极评价:“这是一篇强有力的抗议书,风趣诙谐,表面上过分胡闹,实际上很有见地。”确实序言如一枚炸弹在当时文坛爆炸,他的离经叛道的宣言“为艺术而艺术”对当时种种扼杀个性的政治、宗教或道德说教提出了强烈抗议,该序言是抗议书也是宣言书。
而小说《莫班小姐》也是一本高唱唯美主义论调的爱情小说,全书就是两个字“美”和“爱”,书中充满对爱和美的追求,对美的追求甚至达到绝对的地步。作者借男主人公德·阿尔贝这个贵族青年诗人,表述他对美和爱的观念。德·阿尔贝一生的目的就是寻求美女和爱情。对于美的追求他先是热衷于形式的美,甚至宣扬他要的美女只要形式美即使是头脑空虚也无所谓,但后来他发现肉体与心灵的契合美才是他的理想,在这种美的面前他才能产生爱。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他就是作者的代言人,作者借他之口表述他对美的追求,表达他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痴迷,对基督教文化的抵触和跟当时社会秩序的反叛。德·阿尔贝对美顶礼膜拜:“啊,美!我们被创造出来,只是为了爱你和膜拜你!”“美就是肉眼能见的上帝,就是可触摸到的幸福,就是降临人间的天堂。”他通过追求美女表达自己对美与爱的渴望。这种审美观念与当时的潮流是背道而驰的,是离经叛道的,所以今天我们站在后来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我们会发现这本当时引起轩然大波的书,虽然它有其局限性,但它以至纯至美的观念,真正体现了戈耶的艺术追求——“为艺术而艺术”。同时它也是一本“抗议的书”、叛逆的书。
波德莱尔认为戈蒂耶是最具有造型艺术气质的诗人,是“精巧的诗人”。戈蒂耶是唯艺术至上论者。他说:“我是用雕刻家的眼睛,而不是用情人的眼睛来观看一个女人的。我一生最感兴趣的是酒瓶的形式,而不是装在瓶里面的内容。”他对形式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这种倾向表现在他后来的创作中。对形式极端追求甚至有些忽视内容。“为艺术而艺术”是戈蒂耶的座右铭。他认为艺术本身就是终点和目的。他将为艺术本身而爱艺术。《莫班小姐》就是一部极为重视形式构造的书,很多人认为这本书的迷人之处与其说是主题,毋宁说是与众不同的精巧的形式,它具有规矩又奇妙、纯粹又绚丽的美。书信体的结构,除了第六、七、十六章为作者的客观转述故事的发展外,全书的主体由男女主人公分别写给自己好友的信构成,其中一至五及八九、十一十三为德·阿尔贝的信,十、十二、十四、十五、十七为莫班小姐的信。这样小说的内容就在抒情主人公的变换中转换情节表达艺术观点。它仿佛一曲变幻多姿、跌宕起伏的乐章,达到了形式的完美和谐统一,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曾经肯定戈蒂耶的文体是他见过的最优秀的文体之一:“简洁、纯净、生动活泼而坚实有力,犹如美妙的波浪,有起有伏,但从不拖沓,精确无比。”书信是人物的自白,最有利于袒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灵的诉求,所以戈蒂耶虽然很重视形式,但由于采用了最能表露人物内心世界的书信手法,使这部小说不仅具有无懈可击的技巧,而且具有丰富生动的思想形象和感受力,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戈蒂耶同时代的诗人和批评家圣伯夫曾说:“自从有了戈蒂耶,法国语言中就再也不存在‘不可表达’这个单词了。”戈蒂耶自己也曾对波德莱尔说过“不可表达之物是不存在的”。勃兰兑斯也说戈蒂耶的特殊天赋就是用语言再现感官的印象,他能使语言产生光和色彩成为语言图画或语言雕刻。小说中可以找到许多闪光的独创的有趣的富有画意的妙句秀段。“河水多么澄澈和波光闪闪!水底金黄色的沙粒让人看得多么清晰!坐在岸边,把脚尖浸在水里又是多么的惬意!开着金色花朵的睡莲,优雅地在水面摊开,像某个正在沐浴的水仙女,让绿色的美发漂浮在她玛瑙色的后背上,天空从这面镜子里照见它天蓝色的笑脸和可爱无比的珠灰色半透明的浮云。我多么喜爱这些有着翠绿颈项的小鸭子舰队,她们不停地从次去年游到彼岸,在这纯净的镜面上划出道道皱纹。”这段景物描写宛然一幅春之图画,读之令人陶醉,让读者看到春天的光艳及活力,感受到一种起伏而闪光的美。戈蒂耶总是能够轻松自如地说清楚大自然的万物在人的目光前摆出的神秘姿态。每个作家都或多或少地被他自己的主要才能打上印记,戈蒂耶的印记就是通过最贴切的语言表现出来的美和专一的爱,他的风格是威尼斯式的富丽堂皇,是天鹅绒和锦缎,其上还点缀了亮晶晶的金缕金箔。难怪英国诗人批评家史文朋赞之为“美的金书”。虽不免有夸大之嫌,但戈蒂耶的语言表达之精美却是无懈可击的。
总之戈蒂耶的《莫班小姐》是一首唱给美的颂歌,体现了他“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追求,这对当时的庸俗腐烂文风起到了极大的冲击作用,奠定了法国唯美主义的基石,对后世文学所产生了很大影响。但由于作者对美流于形式的美,有时甚至极而言之“只有毫无用处的东西才是美的,一切用的东西都是丑的”,这种论调未免偏执。我们知道艺术的热忱可以用大理石造出大卫的雕像,但毕竟个人的思想之流才是赋予雕像以生命的神圣气息,所以戈蒂耶的作品缺乏深刻的内涵与哲理,唯艺术论调导致作品不可避免地要显得纤弱,缺乏那种生气勃勃、气势恢宏的生命活力。
[1]泰奥菲尔·戈蒂耶.莫班小姐[M].艾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法国的浪漫派[M].李宗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郭宏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4]廖星桥.唯美主义的代表作——《莫班小姐》[J].外国文学研究,1985(3):67-69.
[5]廖星桥.“为艺术而艺术”的宣言书—评《莫班小姐》[J].零陵学院学报,1985(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