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乾坤两卦解读《周易》文化意蕴

2014-01-28 07:20马雯雯哈尔滨师范大学1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3期
关键词:阴历阴气乾坤

马雯雯 (哈尔滨师范大学 150000)

一、《乾卦》《坤卦》释义

《乾》:元亨利贞。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在《周易》中出现了6次,其中单独出现的次数有188次之多。“《周易》卦爻辞中元亨利贞四个字,为数甚多,此四字之义不明,则全书莫能通晓。”可见,要想阐释乾卦,这四个字是非常关键的。“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元亨利贞”也被称为“乾之四德”。总体来说就是大通顺的意思。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 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 无咎。九五: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上九:亢龙, 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潜龙勿用”,指阴历十一月阳气潜藏,阴气极盛,“言时之不可行也”时节时势不对,此时适宜于静而非动,在《乾》卦的下位,隐居为宜;“见龙在田”德施普矣。指阴历正二月,春暖花开时节,万物复苏,大地是有文采的;“终日乾乾”指阴历三四月草木繁茂,君子在忧危之地,如果自强不息,朝乾夕惕,并且小心谨慎的话,大可以与时俱进;“或跃在渊”指阴历五六月,天气转热,或跃起或潜入深渊都是无害的;“飞龙在天”指阴历七八月,达到了顶峰时期,稻谷成熟,是个收获的季节,君子已经有所作为,在此时也成就了君德;“亢龙有悔”指阴历九十月,此时阳气渐渐衰减,万物也由生而衰,进入潜藏期,阳极反阴,阴极反阳,是天之道也;君子居其高位时不能够长久的,进退有度,谦虚待下才是王道。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乾,西北之卦也”,“坎,正北方之卦也”,“艮,东北之卦也”。“东北丧朋”是指阴气自二月立春起逐渐丧失;“西南得朋”指阴气自六月立秋起逐渐增长。《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的地势是顺着天的方向而定的,君子效法天地,用深厚的德行恩泽来容纳他人他物。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用六:利永贞。(初六)“履霜坚冰”阴气开始凝结,顺着时节的自然规律将会进入严冬。(六二)《象》: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六三):外秀内美,阴柔之美,含而不露,顺从天道,生养万物,有了功劳,不归己功,规王有,才能有一个很好的结果。(六四)天地万物都发生变化,这与大地的品性相联系。(六五)“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黄裳”就是黄土,这是大地最本质的东西,黄裳外面是要加上一层罩衣的,美在内心。(上六)开始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坤虽柔顺,但是也有斗争性的一面,阴阳对立的开始。“龙战”即阴阳之战,但是阴阳转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只有阴阳相对相济,才能产生万物,孕育新事物。“利永贞”指坤以安贞为吉,宜静不宜动。

二、从乾坤两卦看《周易》的文化意蕴

(一)“变”的思想

天地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因为天地间有两种原动力。“阳”与“阴”,这两种原力互相冲突、互相推挤,于是生出种种运动、种种变化。《易传》“通变成文”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艺术发展观。它不仅强调变化,强调“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而且把宇宙变化的规律性和“天下之文”联系起来,强调“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系辞传》)乾卦以“龙”作为天的象征物,从“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到“亢龙有悔”,层层递进。初九到上九的变化过程是“阳”逐渐变强的过程,正好揭示了“阳”由萌芽、生长、繁盛到消亡的变化发展过程,从而揭示了《周易》中蕴含的物极必反,阳极生阴的“变”的哲学思想。如果上九“亢龙”再继续慢慢发展的话,势必会发生质变,朝相反的方面发展,这也体现了《周易》中蕴含的量变发展到质变以及质量互变的哲学思想。《坤卦》初六卦爻辞“履霜,坚冰至”。“履霜”应为白露时节,伴随着白露的到来,坚冰也随之到来。这一爻本身就有自然界的变化存在在内。从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到上六“龙战于野”,其阳气与阴气的不断变化,由第一爻的“坚冰”阴气极盛到阴阳交战,由阴变阳,以小变大来做终结,也体现了《周易》中朴素的“变”的思想。

(二)阴阳、刚柔思想

“一阴一阳之为道”是指阴阳,刚柔是对立统一的,是“道”所不可缺少的,阴阳也是贯穿《周易》的核心思想。《系辞下》:“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意思是乾是纯阳之物,坤是至阴之物,只有阴阳相合才能够有中和之德。《说卦》:“乾,天也”,所以说“乾”的物象是“天”。“‘终日乾乾’无时懈倦,所以因天象以教人事。”乾为天,坤为地,有了乾坤天地,才有世间万物。乾卦的基本特征是阳刚之气,坤卦的基本特征是阴柔顺承,但是《周易》中很明显的阐释了柔中也要有刚“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也就是刚柔相济的哲学思想。“乾”卦中有坤象,“坤”卦中有乾象。世界万物就是在乾坤相反相成的力量较量过程中产生的。《易经》虽然主张阴阳相调,但是也强调坤要“随阳而动”。乾卦以天为物象,揭示了“阳刚、强健”元素的本质作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坤卦以地为物象,揭示的是人们效法“天”的刚健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所揭示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二义,是体现了阴阳、刚柔思想的重要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周易》文化历经千年永不衰落的主要精神支柱,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安身立命之本。

参考文献:

[1]高亨.《周易古经今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周易注疏》卷二, 《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1.

[3]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M],北京大学出版,1990.

猜你喜欢
阴历阴气乾坤
乾坤令、岁朝清供
从“阴气”概念探讨芍药“益气”功效在经方中的应用
《此情可待》中道家思想的体现和嬗变
闰月的由来
碗莲
阴历与农历
青梨
山路乾坤
腊八节
一次苏州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