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建国以后乌鲁木齐市雕塑艺术发展

2014-01-28 14:52:00阿斯卡卡维力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大众文艺 2014年4期
关键词:雕塑新疆学院

阿斯卡•卡维力 (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 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

新疆—祖国西部广袤而幅员辽阔的土地,曾是古代四大文明(古罗马、古波斯、古印度、中华文明)的交汇地。在这片土地上理所应当留下了各种文明的遗迹,其中雕塑艺术因其材料及创作题材的地域文化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亮丽而厚重的一笔色彩。

从远古的石刻岩画、绵延欧亚草原的石人雕塑到龟兹的佛教塑像,直至现代的城市雕塑,新疆的雕塑艺术虽因种种原因波折起伏,但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60年代初,从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以5+的优异成绩毕业的席时荣先生到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创办雕塑专业,并负责教学任务。后来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的张新民先生参与制作《毛主席胸像》,席世荣和张辛民为自治区各类展览会做了不少雕塑。对新疆雕塑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因种种原因席世荣先生并没有在新疆有过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60年代后期,从事雕塑的专业人员有李宇翔、宋兴华、黄以德、孙增礼等。这些人员都毕业于内地知名美术学校,分配到新疆以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担任不同的角色,但是仍然坚持着雕塑创作与教学任务,为新疆雕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疆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在席世荣先生的帮助下于1960年成立,此阶段雕塑专业主要对基本功训练较为严格,重视长期作业、解剖等课程。然而,好景不长,到1962年,仅仅延续了两年的雕塑专业,便被迫停止。

60年代至80年代初乌鲁木齐市在各主要街区、建筑群周围逐渐开始建立雕塑。例如,人民剧场入口处由李宇翔、黄以德创作的两尊新疆维吾尔族舞蹈雕塑,北门转盘处由张永浩创作的解放军进疆纪念雕塑,西大桥转盘处由高佩琪创作的长桥饮马雕塑。这些作品印证了每个时代的地域文化背景,每一件作品都有着曲折委婉的故事,作品背后的‘故事’隐隐约约地揭示了新疆文化发展的坎坷历程,总体而言这些雕塑在乌鲁木齐市的建立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物质化体现。

80年代以来,雕塑事业形势大好,涌现了一批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的生力军。198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地里木拉提•土尔地先生分配至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担任专业课教师,与此同时,孙增礼先生也调入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担任美术专业课程,并设立泥塑课程。1991年地里木拉提重新启动了雕塑专业的重建工作,1992年成立雕塑专业并开始招生。以上两位先生在新疆高校开展的雕塑教学任务,培养了不少新生力量,为新疆雕塑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极大地推动了雕塑事业步伐。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新疆雕塑创作开始升温,尤其是政府对城市雕塑的投资。涌现了一批朝气蓬勃的生力军,如地里木拉提、李刚、马皋、陈文军、黄梦龙等。1996年开始,新疆自己培养了第一批雕塑专业本科毕业生,叶繁、阿尔曼·买买提、薛金刚、张毅等。2000年,郭维阳由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毕业分配至新疆艺术学院雕塑专业任教,此后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07年受国家公派留学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目前还有有叶繁和李永康两位中青年教师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攻读博士学位。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任课教师为继续培养新疆雕塑人才做出了很多必要的工作。

90年代以来,我区出现了更多的雕塑人才,比较活跃的有叶繁、阿尔曼、王忠民、薛金刚、郭维阳、马昌民、张威、阿斯卡、张毅、李永康、陈虎、袁赵君、王宣元、王咏、倪泽玄等。这些雕塑工作者,有些承担着雕塑社会团体的相关工作,有些负责教学任务,有些则承担着社会公共雕塑的建设与发展。

1999年在地里木拉提·吐尔地的带领下,顺利完成了1999年建国50周年大庆新疆游行彩车的雕塑部分的设计安装任务。时隔10年,在2009年也圆满完成了建国60周年的大庆新疆游行彩车的雕塑部分的设计安装任务。并两次获得集体荣誉,个体优秀工作者表彰。

同时新一代雕塑人也更注重外界的交流与互动,2006年叶繁的作品《再次游中国》获“郑州首席国际雕塑展”优秀奖。《武之礼、功之德》入选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方案征集,阿尔曼留学德国,薛金刚、阿斯卡也相继参与了—系列国内外雕塑大展。

2006年10月,经过三年的筹划组织,在古稀之年的张辛民老师的多方奔走和积极努力下,“新疆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成立,翻开了新疆雕塑艺术新的一页,新疆雕塑人,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2007年4月,由新疆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的“新疆首届雕塑展”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第一次集中的专业雕塑展,在乌鲁木齐市美术馆引起了巨大反响,应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延期展览了三天,这也说明新时代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艺术的充实,需要追求精神的享受。通过这次展览,也让新疆雕塑工作者充满了创作的信心和责任感。时任新疆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新疆著名雕塑家孙增礼先生感慨地说:“新疆雕塑的春天来了。”

紧接着,2007年,新疆雕塑学会,新疆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艺术委员会相继成立。2008年,“新疆秋季当代艺术展”在铜锣湾商业广场拉开帷幕,雕塑艺术走进了商场,走进了普通市民的生活,展览期间艺术家还进行了支援乌恰地震灾区作品义卖活动,地理木拉提、王宣元、马昌民、张威、杜大洋、吕高超等艺术家的十件架上雕塑作品共义卖资金2.75万元,由天山区红十字会转交给乌恰县,支援地震灾区。

2009年,有乌鲁木齐市政府,全国城雕委主办的“和谐发展——2009年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国际城市雕塑创作营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题雕塑方案展”在乌鲁木齐举办,7月18日开营。8月22日揭幕的“雕塑营”活动从全球征集的1011件作品中选出了来自31个国家的62位雕塑家的62件雕塑精品,最后放大,制作安放于乌鲁木齐南湖市民广场,让乌鲁木齐的市民近距离地欣赏到了世界级精美的雕塑作品,并将新疆文化通过“国际雕塑营”的方式传播出去,“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题城市雕塑方案展”。更是集中展现了新疆雕塑工作者们对生活的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作品从历史、文化、风俗、人物多个侧面反映了新疆历史的变迁。

2010年是新疆雕塑界悲痛的一年,这年新疆著名雕塑家、美术教育家、新疆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新疆雕塑学会会长张辛民先生因癌症晚期医治无效离开了我们,接着高佩琪先生、王振华先生也相继去世,新疆雕塑界失去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更失去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2011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家王少军来新疆艺术学院挂职任副院长,为新疆艺术学院申办硕士研究生点废寝忘食,同时还担任着教学任务,2010年——2012年,阿斯卡、王哲、陈箫相继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2012年7月,郭维阳毕业于清华美院雕塑专业获硕士学位,他们毕业后相继回到新疆,在新疆艺术学院和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这无疑为新疆雕塑艺术这块久旱的土地上淋漓地下了一场甘露,为新疆雕塑事业在当代的发展补充了能量和新鲜血液,同时也将内地高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案带到了新疆,犹如为新疆雕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新疆各地的雕塑发展状况和内地一些发展城市有一定的差距,加快步伐发展新疆雕塑事业显得尤为重要,简要回顾与整理建国以来乌鲁木齐市雕塑艺术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就乌鲁木齐市而言它的雕塑艺术发展可以从三方面总结:1.公共艺术(城市雕塑),建国初期的几件雕塑,南门舞蹈雕塑、北门解放军、长桥饮马等;2.架上雕塑展览,个展及综合艺术展;3.雕塑教学,新疆艺术学院建立雕塑专业到目前为止,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开设泥塑课程。从以上三点可以基本了解新疆雕塑的发展状况。愿在新疆几代雕塑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新疆雕塑事业在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的大潮中,真正迎来春天!

猜你喜欢
雕塑新疆学院
巨型雕塑
初等教育学院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好孩子画报(2019年3期)2019-04-28 12:07:52
学院掠影
新疆多怪
丝绸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