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文化与设计

2014-01-28 14:52:00谢晶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84
大众文艺 2014年4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消费文化

谢晶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 100084)

一、消费文化与设计的发展历史

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百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了从工业社会初期到大工业化时代的转变。此间,产品的产量剧增,种类也愈加丰富,资本家开始考虑如何将如此巨大的商品销售出去,由此市场的关注焦点由生产转向了消费。为了利益最大化,商家使用各种促销手段,这时候现代设计开始慢慢发芽。设计师们开始有意识的将设计元素融入工业产品的生产和推广之中,所以当时的设计充满了商业味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拥有消费品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为其功能,而越来越关注其消费品本身可以带来的精神上的充实。设计是一种符号,代表了这个时代所特有的视觉标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消费来彰显自己生活品味,希望获得社会的认同。

在中国,延续千年的手工商品一直没有被大生产化,所以消费文化在中国发展缓慢。自改革开放以来,保守的东方消费观念与现代的西方消费观念进行激烈的碰撞,而其结果对中国消费文化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

二、消费文化和消费主义

在这里,笔者首先要区别消费文化和消费主义这两个概念。前者是一种社会行为现象,体现了当时该社会的人对消费的一种观念和追求;而后者则是西方曾出现过的一种消费观念,追求奢侈,盲目的消费,没有节制的物质上的享受。

英国政治经济学家L.Sklair曾在《全球体系的社会学》中把消费文化等同于消费主义文化。他认为,资本主义系统的全球化过程中,决定人们购买欲望的已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因素,更多的是由文化上,设计上的意识形态等因素。

而商品种类和消费阶级一般可以分成三个层级:第一层:生存性消费,食品,衣服等,即为底层;第二层:技术性消费,数码产品等,即为中层;第三层:精神性消费,教育,艺术等,即为上层。

打个比方,社会最底层的人因为经济原因,买一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而中产阶级会去买轿车,并会为挑选一款“极富设计感”的汽车而绞尽脑汁,因为它不仅用来代步,更是对自己的品味的一个很直接的体现;富豪们买豪车并不是用来代步,是用来凸显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三、消费文化与设计的关系

在大工业化的初期,设计运动充满了功能主义的商业味道。对企业来讲,最为重要的不是设计能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而是是否可以促进公司的产品的销售。所以,早期的设计的发展的推动力是残酷的商业竞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企业会热衷于推出新的概念产品,实行“有计划的废止制度”来保持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苹果公司的SHUFFLE 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的变化,仅仅是尺寸和附加的功能,但是却让苹果迷竞相追逐。

正是这种消费文化,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设计的发展。首先,人们买某个产品不再因为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更可能因为商家的商业策略,这造成巨大的社会浪费。其次,在这种消费文化的驱使下,大量粗制滥造应运而生。山寨手机就是一个反面例子,大量劣质的产品,误导了消费者,阻碍了设计的发展。

当然,消费文化对于设计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例如美国的肯德基,保洁公司等席卷全球,是美国对外软实力输出的途径。

四、设计的大众文化性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很多人认为设计是小部分人的特殊才能,笔者反倒是认为,设计是每个人的天赋,只是设计师具有更高的素养和社会责任。

产品本质上给人用的,是服务于大众的东西,而文化艺术又何尝不是。只是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差距甚大,导致了小部分人“阳春白雪”,大部分人“下里巴人”,而越强调文化的小众性,消费文化越接近消费主义。

一个国家的文化发达如何,意识形态强盛如何不在一小撮人的“曲高和寡”,而是在于普罗大众的审美修养。像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全民从小接受设计艺术教育,培养了个性和适当的消费文化,这才可以称之为设计强国,文化强邦。

反观中国,社会进程太快,设计教育跟不上经济增长的脚步,直接导致了设计的种种误区。

五、设计引领消费文化潮流

消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设计,相反设计也能引领消费文化的潮流。

设计师的任务是努力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领人们接受积极的消费文化。让人提高自身价值和品味。同时,设计师应该加入自己的情感,让人有更深层次的精神体验。

笔者这里所说的设计,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设计,而更多是一种文化创意或者服务。关注人的多样性,关注精神追求,让设计变成健康风潮。

例如IKEA(宜家),它于1943年创建于瑞典,“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是宜家创立以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逛过宜家的人都知道,IKEA倡导北欧的简朴,环保,但从不失美感。并且IKEA家具大都使用环保有机材料,价格相对便宜,且能让房间极具现代风格。

又如MUJI(无印良品),一个日本杂货品牌。产品以日常用品为主,注重纯朴、简洁、环保、以人为本等理念,在包装与产品设计上皆无品牌标志。

MUJI的最大亮点就是其极简主义,去掉了一切不必要的设计。包括工艺和色彩,朴素到只剩下原始的材料和功能本身。即便如此,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材料的运用上,MUJI规定不能使用有害复杂的材料,倡导人们循环利用,使得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环保时尚之风,引领消费者的健康的消费文化。

六、设计消费文化的可持续性

当下,可持续这个概念被人们反复提起。大到城市建筑,小到一个文具,都可以体现可持续设计。

那可持续设计如何对健康消费文化进行引导的呢?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总结如下:首先,要树立一种不是为了炫耀等目的而去消费的健康消费观。可持续设计目的是在解决人的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兼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我们要树立起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观念。

德国BMW(宝马)公司,在近十年凭着自己灵敏的市场嗅觉,一直致力于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在它新发布的概念车i8这,其决心可见一斑。

i8配备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采用的是一个三缸涡轮柴油发动机和两套电动机。官方表示,其百公里综合油耗在3.76L,同时配合刹车能量回收功能保证更低的油耗和更低的排放。另外,为了达到更佳节能环保效果,车辆最大化的进行了减重并配合低功耗的车内电子设备,车主可以通过车内高度集成化的显示屏实时了解车辆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傅娟.《当代消费文化与酒店设计趋势》.新建筑.2005(02).

[2]赵迪.《关于创意产业引领时尚生活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消费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Film review:WALL·E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小康(2021年1期)2021-01-13 04:56:24
40年消费流变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0
谁远谁近?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3
新消费ABC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21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