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艳
摘 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教学的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接受能力,由此可见课堂的语言艺术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好的课堂语言都是富有特色的。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在这里我对听课过程中不同教师的语言特色有了一些感悟。
一、新授课中的形象语言展现
在新授课“力”的导入时,教师问:在课本上找到你所关注的问题有哪些?举出你在生活中用力的场景。
这样的语言,简洁明了,学生很清楚老师提问的目的。
同样的课题,另一老师用这样的语言:你最近用到力了吗?到哪去找力?去菜市场吗?
很平常的语气,像唠家常一样把学生带入新课。
因为,力是很抽象的物理量,老师为了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刻,就用成语“移山填海”来说明用的力量较大,接着老师问:能否找一个力放到这儿?答案是否定的,力很抽象。那么如何把抽象的力体现出来?就用到了转换法。从现象中找力。
举例:用手拉弹簧,弹簧变长。也即力的作用。
老师的语言:抽筋剥皮,抓本质的东西。学生茅塞顿开,领悟了精髓。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二、复习课中的启发语言
启发语言可以说是课堂语言的双臂。它们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启迪学生的智慧等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就好像课堂的“味精”一样,如果投放适量,一定会使课堂“这锅菜”其味无穷,充满活力。
复习“浮力的应用”时,老师的引言是:学习物理是为了解决问题,利用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改变世界。学生直接就被引进课堂。
复习潜水艇时,引入东亚局势紧张,天安舰事件的起因,用“人定胜天”来总结这部分知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和开拓。
复习“杠杆”时,老师问:你能用几种方法“挪”开石头?一个“挪”字很形象地让学生陷入了思考。
老师总结:物理知识是从生活中来,经过去伪存真,来源于对生活的提炼。
复习“电能和电功率”时,老师直接问学生:学习电学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说:为了考试、安全等等。
老师总结:学习电学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电能。老师接着问: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电能的实例吗?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源公式”让学生思考回答。
用“电学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一家三口在哪儿会聚,和睦相处?”这样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真让人耳目一新。
分析问题时“从大方向入手,分析问题,找关系,找规律”,给学生指引学习的路径。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这就是说经过启发引导,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课堂中的情感(动态)语言,营造和谐课堂
初中学生都有极强的自尊心,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时,要理解学生的所做所想,捕捉学生的内心需求,乐用情感语言。“情商重于智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往往会爱屋及乌,也对这门课感兴趣,这门课的成绩一定优于其他课程,反之亦然。在教学中,当学生有进步时,给予赞赏的语言;当学生受委屈时,给予安慰的语言;当学生有某一兴趣时,给予支持的语言……
刚考完试发试卷前,老师总结:这次考试成绩,考80分以上的(总分90分),潜力无限,70分以上的有希望,有榜样在召唤。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中的“保持”是什么意思?即:以前,以后都保持你的风格,允许你说,但不要乱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累积起来的。
把板凳“抽”掉你会怎样?说明你受到板凳的支持力。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是说,工匠要做好他的活儿,必须先磨好他的器具。教师也是这样,要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也必须下苦工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