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我参加了省级课题:“设计与应用地理导学案的综合实践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今天上了一节汇报课,我的课题研究是:独学、对学、群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我上课的《西南边陲的特殊旅游区——西双版纳》说课如下: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本节内容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要求是: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3.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针对本节的内容,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并分析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
4.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
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为初中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较差。尤其是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复杂联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
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又结合实验课题“独学、对
学、群学”在教学中的实施,重点突出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我将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合作探讨本节所涉及问题的方法来完成教学,充分体现“独学、对学、群学”在教学的作用,具体作法如下:
1.情景导入;
2.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3.教师针对有难度的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三、说学法
1.学生通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节课主要是文本材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读书好习惯和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独学)
2.指导学生填图,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在图上要能准确填写。
3.依据老师提出的辅助性问题去思考、分析或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群学)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2.明确学习目标。(一名学生朗读)
3.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填空部分。
4.合作探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同时也培养学生相互协作与分析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本节课我重点设计两个问题:
探究一:读景洪市气温、降水量图,说说西双版纳是什么气候类型?为什么?出现了什么自然景观?为什么?解决本节课难点“季风气候成因”。
探究二: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在近年来为什么出现下滑现象?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着重指出: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冬季有高大山脉——横断山阻挡了来至冬季的寒流。所以说西双版纳是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
5.巩固延展: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