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显聪
摘 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的专业知识,探究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只有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两案三段四步教学模式”是积极探索的一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新教学模式,是一个高效的教学模式,近一年来的实践深深体悟到了它的新颖性、独特性、形象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政治;“两案三段四步教学模式”
从2010年秋季开始,我省开始启动高中新课程教学,这将是又一次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革命,老师们既惶恐又期待。前期,我们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新课程教学的学习培训,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的“两案三段四步教学模式”如下:
一、“两案”是指教师的教学案和学生的导学案,在教学中,“两案”良性互动,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案是教师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教学过程设计,它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侧重使学生“学会”。而导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情境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侧重使学生“会学”。为此,我在上一堂课前首先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及查阅大量的资料编写教学案,尽量使教学案的设计科学合理,这样导学案的编制有了整体性和宏观性,避免了导学案的随意性。
二、“三段”即课前、课中和课后
“三段”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通过课前“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课中“师生互动解决问题、课后“反思升华拓展问题”“先学后导、内化延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1.课前
(1)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科学合理,也必须加强备课组的团队建设,组内共同来编写、修订导学案,导学案的结构设计包括:学生课前自学、小组同学互学、学生问题产生和教师整合问题、达标检测内容、学生小结内容,有的还包括拓展内容。随着学习的进程去完成空白的内容。
(2)教师提前半天或一天统一印发课时导学案给学生
学生利用自习课和课外时间根据导学案要求自学教材,明确学习目标,预习学习内容,完成预习练习。自学时,每个学生都应使用红笔做好学习笔记,批阅练习,标注易错题,并管好导学案。
(3)教师在课前收阅、检查学生的导学案
汇集问题整合问题,确定展示内容,向学生展示或点评任务,返还导学案。
2.课中
(1)再次明确学习目标、引入课题、展示任务的分配与要求
教师展示当堂课的标题、重点、难点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
(2)课堂小组交流展示,教师适时点拨、师生评价总结
小组讨论导学案中的问题,然后依次由每组派一名学生讲解展示内容,展示内容为导学案中的问题或知识点,或是对导学案的补充并向全班同学提问或请求补充,其中需要教师点拨、更正或补充。各组展示完后,由教师和小组代表对各组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评出优胜组,对没有展示好的小组进行参与性积极评价。
(3)教师示范提升、重点突破、归纳小结
教师为学生破解疑难,梳理知识脉络,弄清易错易混点和知识盲点,给学生准确、系统的信息和知识。
(4)当堂练习达标检测,定时定量练习
对课时(章节)学习的基本知识、方法、技巧逐项或重点检测达标情况,结合热点和典型例题强化考点运用并进行学法指导以达到“巩固+迁移”的学习目标。
3.课后
(1)学生反思、纠错
学生整理笔记和典型习题。一方面是对章节知识的重难点、易错易混点、考点典型题、错题进行归纳整理,即知识内容建构。另一方面是对各类题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结构、困惑进行概括、归纳、梳理、反思,即程序方法的建构。
(2)个别辅导
对验收不过关的、测评不达标的要进行知识和学法的辅导,要求人人过关项项清理,时时记忆,进而实现“知识+方法+思维”的统整和提升。
三、“四步”即学、导、练、评
1.“学”
自学,既指老师课前认真独立钻研新课程标准、教材、辅助资料,也包括学生依案(导学案)独学,自主预习、独立思考,勾画圈点、发现问题、生成问题、疑问待解。
互学,既指老师间在课前课后相互学习,相互探究,集思广益,集团队智慧使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包括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学,合作分享,共同进步。
群学,即在有秩序的课堂环境里,创境设问,以活动为载体,激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解疑、归纳拓展。课堂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2.“导”
即指老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课中对学生的思维和思路进行引领,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知识和心理)。一是引导学生按照相应的学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学,二是引导学生解决自学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让学生的自学进入无障碍的有效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设法使学生思维产生“碰撞”,激起学生思维的活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因此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应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实在不能解决,教师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然后和学生一起创造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相互启发,以共同达成问题的解决。这一过程是整个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善于发挥自身的教学“机智”,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引领学生步入一个更高层次的探究中。
同时,教师必须注意关注学困生,不要因为个别难度较深的问题的探究,把后进生忽略了。也要设法引导他们参与进来,让他们进入思考的状态或者是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在倾听他人的发言中发表自己的感想。在与学生“对话”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会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甚至是教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适当回避,不易在课堂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这样的问题上下工夫。可利用课下时间与个别学生单独进行交流,以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不能因学生提出某些“怪异”的问题而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3.“练”
练的目的是测试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查找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要求,练的内容必然是针对本课学习目标的,不能节外生枝。可以有能力迁移测试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无论是导学案上的题,还是指导学生互相测评,都要考虑到测试题的层次性,使测试题呈现出一定的梯度。测试题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出发点,设计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课堂测试不宜难度过大,也不应给学生设置太多的障碍。同时,也不要因为考虑课堂时间有限的因素,出示的检测题多是容易理解,容易回答的问题。表面看上去测试的速度非常快,学生掌握得也很熟练,但是事实上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问题并没有涉及,这样的检测也是不可取的。测试题必然要紧扣学习目标,突出学习重点,精心选择,试题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教师出示检测题的方式可以根据现实条件采取恰当的方式。如:利多媒体、小黑板、题单等形式。测试方式可以是自测,也可以是互测。对于在自测互评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对班级后进生的测试的情况教师要重点把握,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他们达成学习目标。
4.“评”
即是“评价”。有一句话这样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当然,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它具有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效。在“学”“导”“练”中始终贯穿“自评”“互评”“共评”。课前的“依案独学”,课中的感悟体验和课后的练习、笔记的梳理、错题的纠正整理都是“自评”;老师对导学案的收阅、检查和整合问题既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体现学生对老师分析教材、把握课标准确性的评价,事实上就是师生的“互评”,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课后的组员的“互测”就是生生“互评”;课堂上对学生的“抛问”、观点,师生共同来探究、释疑、补充、延伸,这就是“共评”。使用好“评价”工具,会使课堂教学的知识、思维更有深度和广度,从而使课堂充满智慧、高效。
“四步”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同时与“两案”“三段”相依相连,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受学生“青睐”。当然,“两案三段四步教学模式”还在进一步探索中,我相信在借鉴和自主摸索中一定会寻求到更宽更远的课改教改之路,也会让高中政治课教学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王堂兵.三环四步开放大课堂.漓江出版社,2010-09.
(作者单位 四川省遂宁二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