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霞 柴立静
(中国医科大学辽阳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吕晓霞 柴立静
(中国医科大学辽阳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研究分析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平内眦韧带下外弧形切口,不断内眦韧带,泪囊鼻黏膜均采用“ㄈ”切开,泪囊瓣向鼻腔铺开,造口道置管,鼻黏膜瓣与泪囊前唇吻合,如鼻黏膜破碎,用前泪嵴骨膜直接与泪囊前唇吻合,皮肤采用皮内缝合不需拆线,术后隔日冲洗,7天去管。结果所有患者泪道均通畅,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改良泪囊鼻腔造口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最为快捷有效的方法。
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内眦韧带;置管
由沙眼或其他原因引起鼻泪管阻塞时,泪囊有泪液滞留,继发细菌感染,即成慢性沮囊炎。鼻泪管阻塞可由沙眼或慢性鼻炎、鼻黏膜肥厚、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疾病引起,多发生于女性成人或老年人。泪液滞留在泪囊内,细菌在泪囊内繁殖,常使黏膜感染[1]。泪囊部皮肤红肿、疼痛,形成硬块,数日后化脓破溃。急性炎症后可形成泪囊瘘。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慢性泪囊鼻泪管阻塞病例160例170只眼。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8例,其中双眼10例,单眼150例。
1.2 治疗方法
①切开将平中鼻甲附着处,钩突为后界的鼻黏膜麻醉后,以镰状刀做直径约为1.5 cm的弧形切开,至骨表面,分离局部黏膜并将其去除,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此时可见二者之结合骨缝。②开骨窗用骨凿凿除(或以电钻磨除)上颌骨额突,分离泪骨前部并将其钳除,形成直径约为l cm的骨窗,即可暴露泪囊内壁,微呈淡蓝色。为了准确定位,经泪小点、泪小管导人探针进入泪囊,经内镜观察验证是否已将泪囊准确暴露。③减压用镰状刀或微型剪切开泪囊,并去除泪囊内壁;泪囊较大时,可自泪囊前缘弧形切开,形成一翻转向后的黏膜瓣,与钩突前缘黏膜相贴。清楚骨窗周围的骨屑和黏膜组织,冲洗泪囊后,将扩张管经泪小点导入,自鼻内泪囊造口处引出,上端置于泪总管,下端缝合固定于中鼻甲。
通过对160例患者170眼进行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泪道均通畅,随访半年无复发,效果明显。
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临床主要表现为溢泪,遇冷风刺激时加重,挤压泪囊部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2]。慢性泪囊炎对眼健康是一种威胁,因经常有分泌物及细菌逆流到结膜囊内而引起结膜炎;当角膜受损伤时,易引起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3]。故内眼手术之前,必须检查有无泪囊炎,如有则应治疗,以免术后引起眼内感染。泪道冲洗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X线泪囊碘油造影而确诊[4]。鼻泪管阻塞系泪液排入鼻腔的通路于鼻泪管处发生阻塞,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据统计占眼科门诊的3%,最常发生在泪囊与鼻泪管连接部位,其次发生在鼻泪管下口[5]。常见病因为沙眼或慢性炎症性阻塞,也可为先天性异常、外伤、肿瘤压迫及术后瘢痕形成等因素所引起。慢性泪囊炎的患者通常眼睛不红不痛,但长期流泪、流脓。结膜充血,局部皮肤发生湿疹,医师检查时指压患者泪囊部有脓性分泌物从泪点排出,积液多时可见泪囊区肿胀形成囊肿、由于经常排出带菌分泌物,故常有睑缘炎或慢性结膜炎并存[6]。如患病不久.鼻泪管末完全堵塞,可用抗生素液,如0.5%氯霉素液冲洗泪囊,部分患者可能治愈。如经上述治疗无效,须手术治疗,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人工鼻泪管植入术、鼻腔泪囊造瘘术以恢复泪道通畅,但要检查有无萎缩性鼻炎或重度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不能行此手术者应摘除泪囊[7]。
辅助诊断方法:①有色溶液检查:将2%荧光素、2%红汞、10%弱蛋白银等有色溶液滴人结膜囊内,1~2 min后,有色溶液在结膜囊内应基本消失,流人鼻腔[8]。如超过5min或更长时间,有色溶液仍留在结膜囊内,未流入鼻腔,说明泪道可能有狭窄或阻塞。②泪道冲洗:是一种常用的判断泪道是否阻塞及发生阻塞部位的检查方法,如果用抗生素溶液冲洗,还有治疗泪道炎症的作用。冲洗时如患者感觉咽部或鼻腔有洗液,则为泪道通畅[9]。由上泪点或原泪点回流出来,则泪道有阻塞。如有黏液或脓液冲出,则为慢性泪囊炎。
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液滞留于泪囊。伴发细菌感染引起。中老年女性多见。泪溢是突出的症状,用手指挤压泪囊区,有多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10]。慢性泪囊炎内的细菌是构成结膜、角膜或眼内手术感染的病灶源。治疗可局部使用抗生素,但大多数患者需做泪囊鼻腔吻合术或泪囊摘除术。本研究采用泪囊鼻腔造口术进行治疗,采用平内眦韧带下外弧形切口,不断内眦韧带,泪囊鼻黏膜均采用“ㄈ”切开,泪囊瓣向鼻腔铺开,造口道置管,鼻黏膜瓣与泪囊前唇吻合,如鼻黏膜破碎,用前泪嵴骨膜直接与泪囊前唇吻合,皮肤采用皮内缝合不需拆线,术后隔日冲洗,7 d去管[11]。
本组资料显示,所有患者泪道均通畅,随访半年无复发。改良泪囊鼻腔造口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最为快捷有效的方法。
[1] 龙三太,艾华,毛雪萍.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临床治疗与眼科学研究[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11,35(1):31-33.
[2] 严密.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1-66.
[3] 柴立静.眼外肌移植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91-92.
[4] 孙静,李华丽,龙爱妮.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8(3):131-133.
[5] 宋琛.手术学全集(眼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51-255.
[6] 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883-888.
[7] 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84-1085.
[8] 刘祖国,陈家祺.眼表泪液病的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10,36 (1):75-76.
[9] 柴立静.Fas-LigandP53在视网膜细胞瘤中表达与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100-101.
[10] 宋琛.手术学全集,眼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41-246.
[11] 孙为荣.眼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31-637.
R779.6
B
1671-8194(2014)13-0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