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掌中宝”移动信息系统的构建

2014-01-26 20:44:29张小青赵亦俊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对象居民

史 庆,吴 军,张小青,赵亦俊

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支付改革,加强家庭医生服务的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在规范家庭医生制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的基础上,依托长宁区信息中心现有的医键通平台,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支付改革的具体内容植入该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以签约家庭为单位,家庭医生为管理主体,移动式智能终端为载体,家庭医生制一户一册为蓝本,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之间互动式的家庭医生“掌中宝”移动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本系统”)。为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工作留下痕迹,科学、客观、有效评估家庭医生的工作量、服务能级、满意度。努力营造家庭医生与居民家庭之间互信、互动的氛围,为签约居民和家庭提供适宜、连续、全程、可及的健康照顾服务。使家庭医生制工作更高效,签约居民获取自身的健康信息更便捷,并能逐步推广到长宁区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取最大的社会效应[1]。

1 系统基本设置要求

1.1 本系统应用Internet宽带接入。

1.2 签约家庭自备掌中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移动智能终端(ipad等)。家庭医生应配备移动掌中智能终端,可对有效签约对象持有的“掌中宝”数字密钥卡(可擦写RFID可视卡)进行读写操作。

1.3 APP程序开发。

1.4 为有效签约对象提供“掌中宝”数字密钥卡(可擦写RFID可视卡)作为身份认证。

1.5 以签约家庭为单位进行操作与管理。

1.6 应分别设立家庭医生编辑操作模块和签约居民自助查询模块。

1.7 签约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身份认证和密钥登录。

1.8 家庭医生、团队长、质控人员、管理人员应分别设置使用权限。

1.9 签约患者服务中心,用户短信互动平台的开发。

1.10 家庭医生与二、三级医院双向联系、沟通平台的开发。

2 系统数据来源

2.1 依托家庭医生制签约数据库,将有效签约人群(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非有效签约人群进行标识区分,分类管理。

2.2 实现本系统与医键通平台的对接,依托医键通原有数据库,对其中已签约对象进行筛选,并将其数据导入本系统。

2.3 实现本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数据互通,签约家庭成员在签约医生处进行就诊服务时,系统自动识别其身份[2],接诊医生完成一站式的服务,根据诊治情况自动将数据导入家庭医生制“掌中宝”移动信息系统。

2.4 从家庭医生签约平台、预约平台、双向转诊平台的数据中自动采集签约对象的服务记录,并导入本系统。

2.5 家庭健康档案导入本系统。

2.6 对于周期性服务项目(如慢性病随访记录、离休干部随访记录、残疾人随访记录、家庭病床服务记录等),本系统将自动采集相关平台数据,并根据后台设定,为其自动分类进行到期任务预警,在下次服务时限到来之前向家庭医生及签约家庭双方面进行多途径预警,满足签约居民健康服务的连续性[3]。

2.7 将兰卫实验室检验数据、远程心电图数据、KY3H中医治未病、65岁老人体检数据导入本系统,完善签约居民健康管理数据。

3 系统设计与应用

3.1 家庭医生应用路径

3.1.1 根据区社管中心统一定制的基本服务包内容,设计建立本系统中一户一册的内容,由家庭医生及助手进行服务信息的跟踪、录入、动态维护。

3.1.2 同时签约对象在本中心接受其他形式服务的信息自动导入该对象的一户一册。

3.1.3 系统在家庭医生录入信息时自动进行数据逻辑性分析、比对、确认以及简单统计分析;如发现异常进行预警,并转入人工录入模式[4]。

3.1.4 本系统可根据家庭医生的基本服务包要求,主动将工作任务推送到家庭医生工作界面。

3.1.5 家庭医生也可通过移动掌中智能终端对本系统进行登录和编辑[5]。

3.1.6 家庭医生可通过移动掌中智能终端对有效签约对象的数字密钥卡进行编辑,并对服务内容、服务次数、满意度进行确认。

3.2 签约对象应用路径

3.2.1 有效签约对象可从其所签约的家庭医生处免费领取“掌中宝”数字密钥卡(可擦写RFID可视卡)。在每一次享受家庭医生服务的时候出示,作为有效签约对象的身份确认,享受优惠服务的惟一凭证;登录自助系统查阅家庭及成员的健康服务信息的媒介;获取预约服务信息或其他相关服务信息的简易途径。

3.2.2 签约对象均可通过掌中智能设备,通过用户名、密码的形式登录本系统,对其当前状态进行查询、健康需求进行咨询、服务时间预约,并对为其服务的家庭医生进行满意度打分。

3.2.3 接受系统内短信平台自动推送的各类服务信息,如:预约门诊时间、预防接种、儿童保健时间、健康教育等内容。

3.2.4 自助查询近期就诊记录、用药记录、慢性病或特殊对象随访记录、双向转诊记录,查询特殊检验检查项目结果,并可通过系统向家庭医生提出咨询要求。

3.3 管理路径

3.3.1 根据卫生局、社管中心要求,进行数据分类统计、数据分析、报表导出。

3.3.2 开展质控。全科团队长每月25日前抽查 20%的《一户一册》内容进行质控,检查有无错项、漏项,填写是否规范、与原始服务记录(纸质记录)是否存在逻辑性错误等。质控科每月5日前抽查全科服务团队10%的《一户一册》内容进行质控外,每季度与信息科对服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对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对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3.3.3 自动统计家庭医生工作量。作为每月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

3.4 沟通途径

3.4.1 签约患者服务中心,用户短信互动平台。由中心成立签约患者服务中心,配备1~2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通过本系统短信互动平台主动推送服务信息,并对签约患者进行电话回访。

3.4.2 家庭医生与中心内部各部门间的业务沟通(通过质控科进行协调)。

3.4.3 家庭医生与二、三级医院各业务科室间的业务沟通。获取双向转诊信息,远程协助医疗服务等。

4 系统开发进程

4.1 家庭医生各信息平台与本系统数据互通,完成本系统基本框架的构建。

4.2 将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电子表单植入本系统中,并完成家庭医生“掌中宝”移动信息系统的构建。

4.3 为有效签约家庭提供“掌中宝”数字密钥卡,并与本系统相关内容进行绑定。

4.4 APP应用程序开发完成,通过智能终端下载应用。

4.5 家庭医生编辑操作模块和签约居民自助查询模块开发建立。

4.6 签约对象、家庭医生、团队长、质控管理人员使用权限的设置。

4.7 用户短信互动平台的植入。

4.8 家庭医生与二、三级医院双向联系、沟通平台植入。

5 系统创新点(家庭医生与签约对象的关联性、管理手段创新)

5.1 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效整合,调整优化服务流程,凸显家庭医生制服务便捷、高效、经济、适宜、连续、全程、可及。

5.2 信息化互助平台的搭建,逐步形成家庭健康管理的良性互动,建立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良好的伙伴关系,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3 坚持以诊疗“四合理”为目标,通过家庭医生对签约对象的健康管理,降低家庭或个人医保费用的支出,杜绝医疗资源的浪费。

5.4 多元化的医疗信息服务,使家庭医生制服务更全面,对社区居民的医疗照顾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立体化。

5.5 通过系统的逐步互通,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的纵向整合。

6 结果分析与思考

6.1 本系统将多平台的数据自动整合在一起,应用后台数据汇总的技术,势必将大幅减少家庭医生的工作量,并能够梳理家庭医生的当前工作任务,增强其工作的可及性。

6.2 本系统将根据系统设置的功能,自动测算、汇总家庭医生工作量,导出各类统计数据报表,对其工作的数量提供客观依据;并能通过逻辑筛查功能,对家庭医生工作质量进行初步判定,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质控压力。

6.3 本系统为签约居民提供实时的数据查询、在线健康咨询等功能,逐步形成家庭健康管理的良性互动,建立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良好的伙伴关系,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改革与发展,为家庭医生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费用守门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4 系统从开发到应用,直至系统成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相应投入资金与效果产出所经历的时间较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困难。

1 陶海琦,陈惠芳,孙丽艳.健康管理平台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2384-2385.

2 黄征宇.物联网“医生”来了[J].中国信息化,2011,8(19):60-61.

3 曹海涛,刘登,潘毅慧,等.家庭医生制服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展望[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804-1808.

4 朱月伟,周惠钧,章菱,等.家庭医生在居民健康管理中PDA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2207-2208.

5 李震宇,易春涛,朱莉珍,等.全人群家庭医生信息化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3) :209-210.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对象居民
家庭医生
神秘来电
睿士(2023年2期)2023-03-02 02:01:09
石器时代的居民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石器时代的居民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意林(2018年3期)2018-03-02 15:17:24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家庭医生签约理 想照进现实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09:54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你睡得香吗?
民生周刊(2014年7期)2014-03-28 01: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