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心斋药录》及其文化传承特色*

2014-01-26 19:31张稚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药名药店

张稚鲲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

《见心斋药录》,清·见心斋主人撰,清代医药著作孤本,目前仅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有藏,为清光绪辛巳七年(1881)刻本。本次对该书的整理尚属首次,本文将该书及其在药店、药名文化传承中的特色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1 著作成书年代及书名考

《见心斋药录》牌记刻有:“光绪辛巳嘉平初吉”,自序结尾有:“光绪辛巳季夏上澣见心斋主人”字样。嘉平即腊月,初吉即初一,牌记时间为腊月初一,自序中的季夏为阴历6月,如果记载正确,此书当成于1881年6月,当年年底付梓。

关于“见心斋”,除本书外,目前可以查检到的相关信息有两项:一为清人孙人凤(1805~1867)所撰之《复见心斋诗草》(《复见心斋诗钞》)。孙人凤,字翔伯,号补笙,室名复见心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复见心斋诗草》现存光绪四年(1878)刻本,是已知惟一一部书名中有“见心斋”(复见心斋)字样的文献。另一为北京香山公园有一处名为见心斋的庭院,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相传是皇帝鉴证大臣是否忠心的地方,其出处来自朱熹《朱子语类·第十九卷》:“圣人说话,开口见心,必不说半截,藏着半截。”

据《见心斋药录》自序介绍,“见心斋”是作者维持生计所开设的药店名,而《见心斋药录》主要收录该药店所制、所售之药,取名“见心斋”目的是表达自己以真心待患者,以好药示病家,取“见其真心”之意。其中有着“医者仁术”的理念,亦表达买卖双方互利,老幼贵贱无欺之诚意。但见心斋主人取“见心斋”之名是否受香山见心斋及孙人凤的影响目前尚未发现证据。

2 作者考

《见心斋药录》成书于1881年,书中记载,该书为见心斋主人积20年心血而成,书中还提及同治四年(1866),见心斋主人与友交游之事,当时应在壮年,据此判断作者可能出生于清道光年间,历经咸丰、同治、光绪,卒年不详。见心斋主人真实姓名不详,笔者在查阅各类文献未果的情况下,从该书内容入手,判断作者当生活、行医于岭南一带,依据如下。

2.1 书中涉及地名均在岭南一带

①罗浮山:罗浮山我国共有两处,一处位于四川绵阳,一处位于广东惠州,后者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而《见心斋药录》所述之罗浮山有一处名“朱明洞天”。“朱明洞天”为惠州罗浮山十八洞天之首,依此判断作者所言罗浮山应为广东惠州罗浮山;②梅岭:一名大庾岭,为五岭之首,位于赣(江西)粤(广东)之边,是古代中原入粤门户;③高凉:高凉为郡名,东汉时辖境相当于今广东电白、阳江、恩平、阳春、云浮等县和茂名市。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通常情况下,高凉是指高凉郡(今广东西南部),也指今广东阳江市;④闽粤:如该书内科卷在述及“化瘴愈蛊药王丸”时曰:“今制以售人,取携甚便,人之近游闽粤,远历南方各国者,幸早赐顾焉”,描述了书中所述之地的大致地理位置。

2.2 体现南方饮食文化特点

如文中多处提及忌食麦面。麦面为北方必备主食,餐餐皆有,而南方以米食为主,多进面食易致脾胃不适。如清人王世雄之《随息居饮食谱》一书中有:“南方地卑,麦性黏滞,能助湿热,时感及疟、痢、疳、疸、肿胀、脚气、痞满、痧胀、肝胃痛诸病,并忌之。[1]”故这一禁忌项更可能针对南方人而言。

2.3 瘴与蛊

《见心斋药录》中述及8种瘴及9种蛊,以及不同种蛊的制法、作用、解法等。古云:“少不入粤,老不入川”[2],原因之一是岭南以瘴疠之害著名,而有关“蛊”的习俗两广地区最为流行。

从书中记载可知,见心斋主人早年研习中医,后在西人所办诊所学习西医,当为中西医汇通人士。这一点首先反映于书的内容,中医病因、病机与西医的解剖、生理等相互渗透,结合为用。即使是行文用字也有特点。如在《见心斋药录》中,全书未有一处使用“证”字,均代之以“症”,如“木克土症”、“辨症”(据上下文当为“辨证”)等。作者“证”“症”不分,也许并非中医学涉猎不深,笔者推测是作者故意为之,希望将中西医学融会贯通,而以“症”代“证”或为作者的一种创新或尝试。

3 著作类别考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3]、《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4]等将《见心斋药录》归入本草著作,依据可能来自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所藏之书封写有“本草”二字。其实,书名中的“药”与“本草”并不同义,其所指均为成药,剂型包括膏、丹、丸、散、药酒等,即今“方剂”、“药品”之意。书中所载各方均不注明药物组成,更少四气五味、功效主治、配伍宜忌等内容,且书中篇幅多述医理,医重于药,故将该书归入本草著作并不恰当,值得商榷。

4 内容概览

《见心斋药录》共4卷,收药82种。每卷首列分卷目录之后分载各药。每药先列药名,再结合中西医学知识阐述该药所治病患之致病原因、致病机理等,后分条列举病证兼夹、服药加减、注意事项等。其中第一卷为内科卷,收载治疗中风、心悸怔忡、霍乱、咳嗽、哮喘、噎膈、吐泻、疟疾、痢疾、黄疸、遗精、不孕不育、疝气、痨蒸、痧症、失音、疼痛、虚损、醉酒、烟毒、蛊毒等疾患的成药38种。第二卷为外科卷,收载治疗杨梅疮、疔疥、跌打断骨、喉病、眼疾、牙病、皮肤病、烫伤、干湿癣、痔疮、臁疮、蛇蝎毒虫咬伤等疾患的成药26种。第三卷为儿科卷,收录治疗疳证、胎毒、急惊风、慢惊风、疔疥等疾患的成药7种。第四卷为妇科卷,收录治疗月经不调、不孕、胎产、带下等疾患的成药11种。所载各药均系见心斋所制、所售,其来源,自序中提到以下几种:①作者依据自己的医疗经验自行研制之方;②先师所授;③结合西南洋各国传入之方研制;④高人秘授;⑤报恩者及朋友赠送之秘方。

5 文化传承特色

病有百种,药有专攻,方有经方、时方、单方、验方、秘方等,这其中的精华、糟粕并存,了解医药知识背后的民情世风,挖掘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对正确认识、合理利用及借鉴古方、医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1 药店文化,知识普及与传播

为指导患者自治自救,药店主人将自己诊疗之心得,结合药店所售之药,将医药学知识整理成册,付于梨枣,病家购药即可免费获赠,不购药者也可花很少的钱购书自学,体现了清代药店文化在医药知识普及与传播中的作用。

《见心斋药录》对购药者或者说患者的指导是多方位的,书中将药物的适用症状、所涉及的组织器官、相关的生理、致病机理等详列于每药之下,为患家提供中西医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知识。书中内容通俗易懂且实用,如妇科卷结合西医学知识讲解妇人产道的生理结构、生产原理,指导产妇在临产时如何用力、如何减少生产带来的损伤等;内科卷既有戒酒药也有戒毒药,但作者多次强调,无论何药均不足以抵挡反复的酗酒与吸毒,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酒精、远离毒品,才是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书中对鬼神治病提出了批评,认为“此医之妄更甚于医之庸也”,即轻信鬼神,危害更大。患者也应该加强医药修养,相信科学,远离迷信,这样才会减少对自身的伤害。

《见心斋药录》除“详明病症奥旨”外,其所列药物每药之后还逐条详列服药加减、药后注意事项等内容,多者近20项。这些内容对指导患者购药,详细了解服药前后的自我护理手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明清时期的药店常兼具诊所的功能,有坐堂医生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如现今仍保留此传统的杭州胡庆余堂,诊疗活动就在药店完成。《见心斋药录》所收之药有几种来源,其中之一是作者诊疗经验所得,故见心斋主人的药店也应兼具诊疗功能,这种模式以便民为原则,省去看病的复杂环节,使医家、患者、药店三方互利互患,既增强了药店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又保证了生意的兴隆。

5.2 药名特色,凸显心理文化内涵

《见心斋药录》所载之药名一般较长,看似繁冗,实际上却体现出作者的良苦用心,即能够使患家在最短时间内通过药名了解疾病特征及此药的适应证和服用特点,便于有针对性地选取药物,体现了药店医药文化的特色,使人望而知之,易于患者依据自身情况选用。如“中风瘫痪驻生丹”,中风、瘫痪为疾病特点,常猝然昏仆丧命,药能驻生则可救人一命。再如“通灵仙草断瘾除毒洗心丹”,一则体现药材通灵似仙草,质优效佳,二则说明除毒断瘾还需要坚定信念,故要洗心,吸毒者如能洗心革面则戒毒有望成功。药名中体现治疗原则,药物疗法与心理疗法相互为用,缺一不可,这种戒毒原则至今未变,这其中包含着病人教育、医患互动的理念。

在医疗活动中,心理疗法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增进医患关系、提高疗效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患者对医者的信任程度、对药物的信任程度常可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认为医者手段高明,用药精准质高,则信心倍增,积极就医。这种状态可激发人体自身的御病、抗病能力,提高疗效。而《见心斋药录》中之药名多从这一角度出发,将心理因素加入其中,成为药名文化的一种特色。

6 名家收藏,价沽几何

《见心斋药录》目录及正文页钤有曹炳章藏书印。曹炳章(1878~1956),字赤电,浙江鄞县人,曹氏一生经历十分丰富,曾行医、著书、收藏编撰医籍、创办医学刊物、开办药局等。曹氏收藏医书三千多种,并从中精选365种整理汇编成册,名《中国医学大成》,为保存珍贵医籍做出了很大贡献。《见心斋药录》虽未被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但鉴于曹炳章对医籍的鉴赏能力,其所收藏之医书多有独到之处,《药录》的价值只是尚未被整理挖掘而已。

《见心斋药录》自刊刻后,后世流传极少,目前仅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有藏。书中不仅展示了见心斋所售之药的特点、作用,还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医疗状况、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发展、药店文化在普及医药知识中的地位与作用等具有参考价值,对当代中医学的发展亦有借鉴与启发作用。

[1]清·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3.

[2]沈英森.岭南中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37.

[3]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220.

[4]陈荣,熊墨年,何晓晖.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医文献(上册)[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253.

猜你喜欢
药名药店
在药店购买药品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药店里的磅秤
药店里的磅秤
药店里与大表哥偶遇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法国:就医难,买药易
药名
买药
夸海口了
医药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