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平县中医医院,云南 永平 672600
四逆散临证举隅
李红灿
云南省永平县中医医院,云南 永平 672600
目的探讨四逆散在不同疾病中,属于肝胃不和证候的施治疗效。方法通过不同疾病的辨证施治,得出治疗效果。结果虽然疾病不同,但证候相同的疾病通过治疗,都取得了疗效。结论四逆散对于不同疾病的治疗,只要所患疾病证候相同,同样会取得很好的疗效。
四逆散;临证
四逆散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组成,四逆散原治少阴病,四逆之证。此方柴胡主升,疏肝解郁而透达阳气;枳实主降,行气散结而宣通胃络;芍药、甘草制肝和脾而益阴缓急。从其方义来看,实与肝脾(胃)相关。余在临证中,每遇肝胃不和之证,常以此方投之,颇多效验。
杨某,女,36岁,2008年4月23日初诊。诉两侧胁痛,乳房阵发性疼痛3月余,经当地卫生院西医治疗半月余,效不显。后到某地区医院,诊断为肋间神经痛。给以强的松龙封闭及内服等西药治疗,数日后症状减轻回家间断服用双氯芬酸钠、维生素B12及煎服草药,尚能劳作。近日来因家中不和,情绪不佳,病情加重而就诊。刻诊:两侧胁肋、乳房胀满疼痛,纳呆,情志抑郁,色红,苔薄黄,脉弦,证属肝胃不和,失却疏泄。治以疏肝和胃。药用四逆散加味。处方:柴胡10g,白芍20g,郁金15g,枳壳10g,山楂20g,山栀子15g,甘草5g。嘱患者调理情志。3剂后症状减轻,续服4剂,诸证悉除。
按:患者病越3月,日久不愈,且病位在胸胁、乳房,二者与肝胃最为相关。情志抑郁不舒,气滞络阻,胁痛乃作;乳房乃冲脉所过之处,属阳明胃经。肝郁犯胃,失却疏泄,累及乳房胀痛。药用四逆散调肝和胃,郁金疏肝解郁;山楂健脾和胃,益阴缓急;山栀子清热散郁,诸药相合,郁解络通,疼痛乃止。
张某,男,26岁,2008年10月14日初诊。两年多来,反复出现腹部胀满疼痛,时发时止,晨间痛醒,伴口苦,恶心。到县人民医院作纤维镜检查,诊断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兰索拉唑、氨苄西林等西药后暂能缓解,数日后又如故。近月来因工作及家务繁忙,疼痛频作求诊。刻诊:面色痿黄,腹软无压痛,胃纳不减,口苦恶心,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二便尚调。证属肝胃不和,治以疏肝和胃。投四逆散和二陈汤加减。处方:柴胡、枳实、法夏各10g,茯苓、白术、白勺各15g,陈皮、甘草各5g,日1剂,水煎服。3日后症减。效不更方,续服上方20余日,复查胃镜与前比较:溃疡面较前缩小,经间断用上方加减治疗,疼痛消失。
按:《沈氏尊生书·胃痛》云:“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本例由于久病不愈,复因操劳过度,情志不遂,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致气机阻滞,且清晨之时,乃值肝气条适。肝木不升,胃气不降,故发腹部胀满疼痛伴见口苦恶心,治疗本病,仍宗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法夏降逆和胃,茯苓、白术健脾益气,陈皮理气和胃,合四逆散,使肝气舒,胃气降,中气复,诸症消除,病体向愈。
林某,女,41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3天前因工作原因,与他人发生口角,当晚即不能安稳入睡,次日觉头昏、胸闷、口苦。以后每晚都难入睡,或睡后易醒。刻诊:情志忧郁,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脉弦略数,小便黄,大便3日未解,证属肝气肝郁气滞,脾胃不和,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投四逆散加味。处方:柴胡、枳壳、川楝子各10g,山栀子15g,黄连、甘草各15g,白芍、郁金各20g。2剂后诉症状大减,能入睡4h左右,胃纳增加,日行大便1次。药中病机,续投2剂而寐安。
按:此例病症,缘由恼怒伤肝,肝失条达,郁气不舒,横逆犯胃而致。“胃不和则卧不安”,治疗本病,理应调肝和胃,川楝子、郁金疏肝解郁,山栀子、黄连泄肝和胃,与四逆散相配,使肝气得舒,胃气得降。肝胃调和,神安得寐。
字某,男,41岁,2012年10月21日初诊。患者阳痿不举已3年余,常服滋补之品,效不显。常有胸闷太息,纳少,夜寐不安,少腹挛痛,小便急迫,舌红,苔薄黄,脉细弦。证属肝胃不和,脾失健运,宗筋失养。治以疏肝和胃,健脾益气,与四逆散加味:柴胡10g,白芍20g,枳实10g,北沙参20g,山药20g,甘草5g。上药连进7剂,诸症均减,阳事已举,但不坚。上方加川附子20g,当归20g,再续6剂而痊愈。
按:此例患者,由于患病日久,情志不遂,忧思郁怒,则肝失疏泄,思虑日久,致脾胃健运失调,气血不足,宗筋失养。此即《景岳全书·阳痿》所云:“凡思虑焦劳,忧郁不过者,多至阳痿”。治疗之法,当以疏肝和胃,健脾益气,后期配以附子、当归,助温阳补血,益气纳肾,则病体向愈。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睡眠的规律、节奏时常打乱,致使由情志导致的疾病呈现增长之势。在临床诊治中,探讨由肝(脾)胃不和所致疾病的治疗,以四逆散加味辨证施治,不失为抛砖引玉之点。
R243
B
1007-8517(2014)05-0136-01
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