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蕾 杨美华
摘 要: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对人的管理与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与途径。本文从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制度保障等视角出发,阐述了社会管理创新对高校辅导员服务育人工作的深刻影响,分析了当前高校辅导员服务育人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将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引入辅导员服务育人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 辅导员 服务育人
课 题:本文系2013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服务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2013-D-05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培养与提升他们的思想品质、政治素养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高校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的重要分子,两者都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管理的重点对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有效的社会管理方式与途径,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整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克服自身观念与思想障碍,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一、社会管理创新对高校辅导员服务育人工作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关注热点、言行方式、利益诉求等不断发生着变化。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础,是从现实出发,以学生为本,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在解决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的同时,解决大学生在学习、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引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为其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为此,本文在上海本科院校中选取3所高校做了“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服务育人现状调研”(以下简称“调研”)的学生问卷,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89份,回收率为97.25%。调研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当前的社会问题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影响很大,其中,表示影响很大的为63人,占15.99 %,有较大影响的为181人,占45.94%,只有5.33%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
面对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辅导员服务育人工作的创新应运用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遵循“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对大学生实施系统、全面的管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健康发展,进一步顺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用创新社会管理的视角去看待服务对象,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去发现问题、探讨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原则,从而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
二、高校辅导员服务育人工作现状与分析
1.辅导员服务育人工作是校园民生问题的集中反映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最能体现辅导员服务育人工作实质的依次是班级管理(占24.79%)、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占22.59%)、学业指导(占19.71%)、就业指导(占18.78%)和资助等事务工作(占10.49%)。“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的具体体现,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在校生来说,学业的顺利完成、心理健康与否、经济有无负担、最终能否顺利步入社会就是他们最直接、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因此,辅导员要努力适应社会变化,在校园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扩大服务领域,在人性化的服务中实现社会管理,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用社会管理的方式真心实意地为学生办实事、解急难,从而达到引导、教育与管理的目的。
2.服务学生的工作需要公开、透明
随着社会法治进程的推进,青年学生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大到学生对学校党务、政务公开的需求,小到和学生自身利益相关的各种奖学金评定、助学金资助、优秀学生评选等,学生更关注的是过程的公开、透明。调研显示,48.58%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在开展资助工作方面最需要加强的是“资助过程的公开透明”,其次是“对受助学生的深入了解”,占29.26%。辅导员开展资助服务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方面的工作,更加需要细致入微地进行。对受助学生要充分、深入了解,相关的公示、流程、制度更是必不可少。从调研数据显示,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61.76%的学生对辅导员开展服务育人工作总体满意或比较满意,仅有6.35%的学生表示不满意。
3.辅导员服务育人的沟通方式需要改进
调研数据显示,学生希望辅导员在开展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中更注重“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和方式”以及“平等的沟通环境”(分别占56.6%和20.77 %)。如何与青年一代对话,实现有效的沟通,成为辅导员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今天青年人的社会心理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是具有充分的自我权威性,主要表现为他们对于自己的判断能力非常自信。第二是他们的新鲜取向,他们对新知识与新风格给予的肯定远远超过通常我们强调的规律、本质、规则的重视。第三是趣味创造的寻常性,他们认为丰富与多样化的沟通模式是组织管理的自然组成部分,有魅力的人物、有意义与娱乐性的内容、有创新性的表现形式更受学生欢迎。调研显示,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占84.77%),其次是报纸和书籍。从师生沟通的方式来看,通过网络平台(包括飞信、微信、微博、QQ等)联系沟通的占到了41.12%,远远超过传统的(如面对面沟通、电话或短消息)沟通方式。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就是与科技一起诞生、一起同化的。社会管理方法的创新,就是要不断拓展学生利益诉求的渠道,搭建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用青年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创新工作模式。
4.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发展不均,影响辅导员服务育人工作实效
课题组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例,调研了该校的辅导员队伍工作,学校共有9个学院,一线辅导员(含总支副书记)72人,每个学院均设有资助专员、就业专员、心理辅导专员,这些专员都由一线辅导员兼任。该校的就业率在上海同类本科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这与辅导员专业化的建设不无密切关系。全校辅导员都经过职业指导方面系统的培训以及严格的考核。培训是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直接负责。考核鉴定的内容为职业指导人员素质要求和咨询原则、职业指导中的心理学运用、职业指导与相关政策、职业设计与职业指导、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以及职业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等6方面的内容。全校47%的辅导员都持有人力与社会保障部认定的职业指导师(国家二级)证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做法,使得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与服务过程中有资质、有方法、更有效率。
调研数据和课题组的访谈显示,学生在心理方面有困惑(比如学业、人际交往、情感问题、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等)时,找辅导员沟通的并不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认为辅导员不具备相关的资质,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新形势下,常见的新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发展方面的悲观心理、目标丧失的迷茫心理、人际交往障碍、自控能力差的厌学心理等几个方面。正确处理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多方教育、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危机干预,因此,加快培训和引进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资质的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刻不
容缓。
三、高校辅导员服务育人工作引入社会管理创新理念的思考
1.创新辅导员服务育人工作的理念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之一。做好服务育人工作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具体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人”的工作,社会管理既包括对人的管理,也包括对物的管理,但最根本的是对人的管理。 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理念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坚持为人民服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将服务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
2.创新辅导员服务育人工作的方式方法
辅导员在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统领的服务育人工作时,要尽量避免固化、僵硬的方法,改变带有明显意识形态的教化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多采用参与式、启发式的引导模式,避免官话套话,改变以上对下的姿态,努力以建立在丰富新知基础上的说服性影响力。以权威为前提,尊重大学生本身的存在价值,用生动真实的问题,鼓动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与经验,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实践方法。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新的“游戏规则”。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主力的辅导员要研究和驾驭这些“游戏规则”,从而占据“发球权”和主导权。新形势下,辅导员的职业技能不仅要“会用网”,更能“善用网”,深刻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深度和广度,正确、有效地应对舆论危机,把握时代契机,处理负面情绪。
3.创新辅导员服务育人工作的制度保障
制度是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要求具备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这些能力和水平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体现了对辅导员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制度是价值理念的体现,也是法治化建设的规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制度要根据当前的形势要求不断进行梳理、构建和完善,并提出落实和推进的机制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双,汪明松.社会管理创新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问[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9).
[2]袁岳.重民时代[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
[3]童星.创新社会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尹祥.新形势下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管理工程师2013.
[5]赵扬.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6]马全中.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2(5).
(作者单位:胡蕾,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杨美华,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教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