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莉平 史丹华 姜丽娟
(辽宁省丹东妇女儿童医院儿科,118002)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90例临床分析
丁莉平 史丹华 姜丽娟
(辽宁省丹东妇女儿童医院儿科,118002)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90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发病年龄以3~6岁居多(占47.8%),均有咳嗽症状,可伴有发热、喘息、多脏器受累,胸部X线表现以大片状阴影、斑点状阴影为主,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所有患儿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均临床治愈。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有其临床特点,易侵犯肺外脏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
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临床表现;治疗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肺炎支原体肺炎(MP)患儿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不仅侵犯呼吸系统,还可导致多脏器、多系统损害,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以早期诊断和治疗。现将我院2013年1—8月收治的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8月我院儿内科收治并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0例,其中男54例、女36例;平均年龄5.7岁,其中3个月~1岁2例(2.2%)、1~3岁15例(16.7%)、3~6岁43例(47.8%)、6~14岁30例(33.3%)。全部患儿均符合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
1.2.1 呼吸系统症状 全部患儿均有咳嗽症状,84例咳嗽持续时间>14 d,40例为刺激性干咳(44.4%),咳痰32例(35.6%)。78例伴有发热(86.7%),其中高热40例、中等度发热30例、低热8例,热程2~12 d不等,5例热程>10 d。10例伴有喘息,7例伴有胸痛。
1.2.2 肺部体征 肺部体征初期不典型,发病3~14 d,肺部可闻及固定湿啰音30例、喘鸣音10例、一侧呼吸音减低15例。
1.2.3 肺外表现 ①消化系统:有消化系统症状15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6例,肝大2例;谷丙转氨酶升高10例。②循环系统:有循环系统症状5例,表现为胸闷、气短,心脏听诊心律不齐、心音略钝;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20例;心电图ST-T段改变2例。③血液系统:血小板减少3例,血小板最低达5.6×109/L。④神经系统:3例表现为头痛、呕吐;脑电图检查异常,可见较多慢波发放。
1.3 辅助检查
1.3.1 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检测 90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均阳性,其中30例入院时检测阴性,发病7~12 d后复查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
1.3.2 胸部X线检查 90例患儿均有肺部病变,其中大片实变阴影42例,斑点状阴影30例,肺门影增浓、模糊8例,间质性肺炎7例。
1.3.3 炎性指标检测 血常规白细胞≤4×109/ L者22例、>10×109/L者25例、正常者43例(47.8%);血沉正常者32例、增高者58例,以轻度增高为主,血沉最高者78 mm/h;C-反应蛋白升高者47例(52.2%),其中>50 mg/L者18例、>100 mg/L者3例。
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红霉素20~30 mg/(kg·d)静脉滴注7~14 d,症状体征控制后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总疗程2~3周。对于有肺不张、胸腔积液或中毒症状重者,在结核菌素(PPD)皮试阴性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1~2 mg/(kg·d)静脉滴注3~5 d,其中有1例患儿因胸腔积液较多行胸腔穿刺术;对于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考虑合并细菌感染,联合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对于并发肝功、心肌损害者,给予保肝、营养心肌治疗。
2.2 治愈标准 参照卫生部1992年2月制定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治愈标准[2]:①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消失;②胸部X线检查肺部阴影基本消失。
全部患儿均治愈。所有患儿咳嗽症状均好转或消失,用药3~8 d后热退、10~21 d胸部X线检查肺部阴影吸收。肺外系统表现全部治愈,消化系统症状用药5~7 d后消失,转氨酶、心肌酶2周内降至正常,血小板7~10 d升至正常。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学龄期或年长儿童。本组资料中<6岁病例有60例(占66.7%),说明MP感染年龄有趋小倾向,可能与幼儿园群居生活及该年龄段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有关,应引起儿科医生的重视。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及刺激性干咳,肺部体征多不明显,炎性指标升高不显著,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本组资料显示,胸部X线表现以大片实变阴影为主(占46.7%),可能与医院规模或就诊人数有关。肺炎支原体肺炎症状和体征有时不相符,故病原学和实验室检查尤为重要。肺炎支原体检查方法有多种,如冷凝集试验、支原体分离培养、支原体特异性IgM测定等,本组资料采用支原体特异性IgM测定,操作简单,早期即能检出IgM抗体,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发病7~12 d阳性检出率达100%,可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常规检测。
肺炎支原体可引起神经、消化、血液、心血管系统及皮肤、肌肉、关节等器官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关于本病的确切病变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肺炎支原体与人体心、肺、肝、脑、皮肤等组织存在共同抗原,感染后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肺外的靶器官受损[3]。也有学者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可刺激肺泡巨噬细胞产生一些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等,使肺部受累的同时,这些细胞因子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肺外组织、器官受损[4]。故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密切注意有无其他器官受损,如肝、心肌损害等。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无细胞壁病原微生物,故大环内酯类药物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由于红霉素在血浆中浓度较高,因此缓解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支原体血症效果较好,故对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首选红霉素,有较重胃肠道反应者可于用药前口服胃肠黏膜保护剂。阿奇霉素组织穿透力强,在肺内浓度高于血浆浓度,因此,本组患儿在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均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待病情明显好转后,给予阿奇霉素口服,全部病例均治愈。对于有肺不张、胸腔积液或中毒症状重者,可短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中毒症状,且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少[6]。
综上所述,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有其临床特点,易侵犯肺外脏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为其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5.
[2] 李兴华.儿科疾病诊疗标准[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27.
[3] 刘春峰,袁壮.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神经系统疾病[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20(12):756.
[4] 马秋红,辛德莉.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5):622-624.
[5] 王宝,杨敏,李军武.IL-8,TNF-α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性肺炎中的作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4,48(12):4624-4630.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53.
1672-7185(2014)01-0060-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1.038
2013-10-10)
R725.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