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入路改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

2014-01-25 16:40:21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4期
关键词:鹰嘴尺骨肘关节

申 威

(安阳市中医院骨二科,河南 安阳 455000)

不同手术入路改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

申 威

(安阳市中医院骨二科,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改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确诊肱骨髁间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尺骨鹰嘴组42例(经尺骨鹰嘴截骨术)和肱三头肌组43例(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观察术后手术指标,并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尺骨鹰嘴组平均手术时间(91.56±15.38)min、术中出血量(90.83±26.55)mL分别低于肱三头肌组(133.42±16.19)min、(118.64±27.39)mL,P<0.01;肱三头肌组平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6.97±9.80)分、关节活动度(125.51±22.38)°分别高于尺骨鹰嘴组(75.73±9.78)分、(102.81±21.76)°,P<0.01;肱三头肌组优良率81.40%(35/43)明显高于尺骨鹰嘴组61.90%(26/42),P<0.05;尺骨鹰嘴组C3优良率26.19%(11/42)明显优于肱三头肌组9.30%(4/43),P<0.05。结论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适合C1或C2肱骨髁间骨折,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适合C3肱骨髁间骨折,临床应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科学选择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对手术方式继续研究和探讨。

经尺骨鹰嘴截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肱骨髁间骨折;肘关节功能;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作为骨科常见的一种复杂性骨折,肱骨髁间骨折后,骨折部分多呈现粉碎性,骨折碎块移位明显,闭合复位效果较差,常规开放复位对机体创伤较大,术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畸形愈合或肘关节功能障碍等。因此,科学选择手术方式成为保障复位效果和恢复肘关节功能的关键[1]。笔者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改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安阳市中医院骨二科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85例肱骨髁间骨折住院患者的住院病历,入院时均为新鲜骨折,经肘部正侧位X线或螺旋CT检查确诊,排除病理性骨折、陈旧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临床资料不完整等患者,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21~60岁,平均(43.7±5.4)岁;交通车祸致伤31例,摔伤45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1例;骨折AO分型为C1型35例,C2型24例,C3型26例;左侧肱骨髁间骨折25例,右侧肱骨髁间骨折17例;骨折至手术间隔3 h~9 d,平均(27.5±5.8)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尺骨鹰嘴组42例和肱三头肌组4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分别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稳定。

1.2 手术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立即完善相关检查,通过摄取肱骨正位X线和侧位X线片(含肘关节),或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尤其是骨折类型和骨折块走向,符合手术指证后实施手术,术中注意保护骨折区域神经,对肱骨滑车宽度和外形加以保持。麻醉成功后,所有患者取仰卧体位,肘后正中入路,施术者在筋膜下向两侧分离,并保护手术区域尺神经等相关神经,尺骨鹰嘴组行经尺骨纵轴垂直平面截骨术,并沿肱三头肌两侧间隙掀起肌瓣;肱三头肌组从内外侧入路,在后正中做“S”形13 cm左右的切口。切开后,皮瓣向两侧游离,充分暴露肱骨髁间骨折断端后,在功能位屈曲肘关节。显露手术区域,确认骨折碎片位置以及各碎片之间的相互位置,然后以桡骨小头和尺骨近段为参照对象,逐块复位骨折碎片,并用1.0 mm克氏针临时固定,同时重建恢复肱骨远端关节面并保持其平整,确认复位满意后再换用2.0 mm克氏针临时固定。尺骨鹰嘴组选用钢丝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或松质骨螺钉固定,肱三头肌组根据情况选用Y型钢板内固定、钢丝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或松质骨螺钉固定。最后在肘关节功能位范围内活动肘关节确认复位效果,检查内固定是否坚固,依次冲洗切口、止血、逐层关闭切口,最后常规放置深浅负压引流管。术后,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开展功能锻炼,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②肘关节活动情况:记录两组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③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2]在术后12个月末评价肘关节功能,包括疼痛45分,运动功能20分,肘关节稳定性10分,日常活动25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90分为优;75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90分为良;60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75分为中;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60分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校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校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

尺骨鹰嘴组平均手术时间(91.56±15.38)min、术中出血量(90.83±26.55)mL分别低于肱三头肌组(133.42±16.19)min、(118.64±27.39)mL,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2.2 肘关节活动情况

肱三头肌组平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6.97±9.80)分、关节活动度(125.51±22.38)°分别高于尺骨鹰嘴组(75.73±9.78)分、(102.81±21.76)°,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2.3 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末,尺骨鹰嘴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为优15例、良11例、中10例、差6例,其中C3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为优7例,良4例;肱三头肌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为优19例、良16例、中5例、差3例,其中C3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为优0例,良4例。肱三头肌组优良率81.40%(35/43)明显高于尺骨鹰嘴组61.90%(2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3,P<0.05);尺骨鹰嘴组C3优良率26.19%(11/42)明显优于肱三头肌组9.30%(4/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698,P<0.05)。

3 讨 论

肱骨髁间骨折约占肘部骨折的1/3左右,多波及滑车,且以粉碎性骨折较为常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交通工具的迅速普及,肱骨髁间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普遍关注[3]。由于肘关节局部结构复杂,当暴力或其他因素导致骨折后,早期精确复位和坚强固定能够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从而早期恢复肘关节功能。传统闭合复位等非手术治疗复位相对困难,再次移位发生率较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效果确切,但不同手术入路对机体损伤不同,且手术效果差异较大,术后并发尺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较多。因此,科学选择手术方式成为保障复位效果和恢复肘关节功能的关键。

根据截骨部位,结合手术暴露及其创伤等方面考虑,选取尺骨纵轴垂直平面截骨术暴露肱骨远端关节面相对理想,术中对肱骨滑车、肱骨内外侧髁以及肱骨小头施术操作方便,与肱三头肌组比较,手术部位及其周围区域直观清晰,从而最大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术中出血量。肱三头肌组选择从内外侧入路,能够最大程度完整保留伸肘装置,通过肘关节屈曲较小暴露肱骨远端,在促进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和提高关节活动度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尺骨鹰嘴组术中能够避免肱二头肌损伤,利于患者肘关节功能早期功能恢复,保留关节面软骨的完整性,尤其对 肱骨髁间骨折C3骨折效果显著。而肱三头肌组从内外侧入路能够降低尺骨和肱三头肌损伤,充分暴露肱骨远端各骨折碎片部分和肘关节,原则上不离断损伤肱三头肌,且不对尺骨鹰嘴截骨造成人为损伤,从而维持正常解剖的连续性和周围软组织的完整性[4],提高周围滋养血管维持正常血液供应,与本研究肱三头肌组优良率高于尺骨鹰嘴组,但尺骨鹰嘴组C3优良率优于肱三头肌组结果完全一致。

综上所述,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适合C1或C2肱骨髁间骨折,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适合C3肱骨髁间骨折,临床应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科学选择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对手术方式继续研究和探讨。

[1] 田大为,刘娜,谢祥仁,等.肱骨髁间骨折三种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9):1-3.

[2] 李奴旺.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问骨折的疗效比较[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2(2):18-19.

[3] 郑志方,吴赟,张高耀,等.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2013,8(8):1130-1131.

[4] 张斌,李中连,张春雷,等.经尺骨鹰嘴截骨人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56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1):53-55.

R683.41

B

1671-8194(2014)24-0226-02

猜你喜欢
鹰嘴尺骨肘关节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尺骨鹰嘴悬吊牵引治疗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不同类型尺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和疗效分析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外固定架、张力带联合结构性植骨重建尺骨鹰嘴治疗鹰嘴粉碎性骨折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小型犬桡尺骨骨折的PRCL-S5型锁定骨板固定术诊疗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