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男,赵树明,李 萍,苏 颖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本草图经》果部详细记载了药物的产地,包括原产地和现产地,对以往没有记载所出之地的本草药物,也做了相应的考证及介绍,并详述了这些药物从原产地到现产地的渊源,指出部分药物作为能食用之品可以在园圃种植。如“安石榴”条指出:“旧不著所出州土,或云本生西域。陆机与弟云书云: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是也。今处处有之。”
《本草图经》果部还详细记载了药物的最佳产地,为临床选择道地药材和生活中采摘最佳食物提供了参考。如我们现在生活中常食用的木瓜、大枣、荔枝等都有介绍,如木瓜条“旧不著所出州土。陶隐居云:山阴兰亭尤多,今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大枣条“生枣并生河东,今近北州郡皆有,而青、晋、绛州者特佳,江南出者坚燥少脂”。
《本草图经》果部记载的药物图文并茂,按照苗、叶、茎、花、实、子、穗等顺序,详细地描述了药物的形态、颜色,其文字准确、细致,形象地反映出药物的整体特征、分类特征或某一方面的特性,再配合图片读者就可以了解到药物的基本情况,为后世医药学者学习和应用药物提供了有力地指导。如豆蔻条“苗似芦,叶似山姜、杜若辈,根似高良姜。花作穗,嫩叶卷之而生,初如芙蓉,穗头深红色,叶渐展,花渐出,而色渐淡,亦有黄白色者……花生叶间,作穗如麦粒,嫩红色。”
《本草图经》果部记载的药物,明确指出了根据药物的部位、种类、服食方法等不同而药物的功效亦不同。如葡萄的不同部位、功效和用途均不同:其实“有无核者,皆七月、八月熟,取其汁可以酿酒”,“其苗为木通,逐水利小肠尤佳”,“今医家多暴收其实,以治时气发疮疹不出者,研酒饮之,甚效”;又如橘柚有黄橘和青橘之分,“黄橘味辛,青橘味苦”,故其功效不同:“青橘,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方用之,与黄橘全别”,“又乳柑、橙子性皆冷,并其类也。多食亦不宜人。今人但取其核作涂面药,余亦稀用,故不悉载”。可见,服食方法不同则功效皆异。
《本草图经》果部对药物禁忌的记载尤其详实,具体描述了对违反药物禁忌后可能出现的后果。如芰实 “水果中此物最治病,解丹石毒,然性冷,不可多食”;柿中“有一种小柿,谓之软枣,俚俗暴干货之,谓之牛奶柿,至冷,不可多食”;芋“食之尤美,不可过多,乃有损也。凡食芋,并须园圃莳者。其野芋有大毒,不可辄食,食则杀人,惟土浆及粪汁解之”。这里提示人们当食野芋中毒后,可用土浆及粪汁解毒。此外,果部还指出了有些药物在使用某一部位时对人体的伤害。如安石榴“多食其实,则损人肺”;桃核人“其实亦不可多食,喜令人热发”;橘柚“肉不宜多食,令人痰滞”。
《本草图经》果部还记载了使用某些药物时在食物和体质方面的禁忌。如柿条“凡食柿不可与蟹同,令人腹痛大泻”,此观点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认可;梅实条“其生实,酸而损齿,伤骨,发虚热,不宜多食之,服黄精人尤不相宜”; 樱桃条“食之调中益气,美颜色,虽多无损,但发虚热耳。惟有暗风人不可啖,啖之立发”,这些记载对于现代人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草图经》果部对药物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对每味药物的不同种类也进行了鉴别,并对其中哪些种类可以入药、哪些种类不可入药,以及哪些种类可以作食品、哪些种类可作药品进行了具体论述。如橘柚实为两类不同药物,可详细区分。而橘又有黄橘、青橘之分。橘柚条:“旧说小者为橘,大者为柚。又云:柚似橙而实酢,大于橘。孔安国注《尚书》:厥包橘柚。郭璞注《尔雅》柚条皆如此说。又闽中、岭外、江南皆有柚,比橘黄白色而大;襄、唐间柚色青黄而实小,皆味酢,皮厚,不堪入药。今医方乃用黄橘、青橘两物,不言柚。岂青橘是柚之类乎?然黄橘味辛,青橘味苦。《本经》二物通云:味辛。又云一名橘皮,又云十月采,都是今黄橘也。而今之青橘似黄橘而小,与旧说大小苦辛不类,则别是一种耳。收之并去肉,暴干。黄橘以陈久者入药良。古今方书用之最多,亦有单服者。”
《本草图经》果部中记载的药物,大部分药物后都附有相应方剂,以单方和验方为主。单方和验方主要介绍本方主治的病证,且多数方剂没有记载方名,只记载出处,其出处多源于宋及宋以前的医学著作。同时,对方剂的组方、煎法、服法、注意事项、禁忌及疗效都作了具体介绍。如蓬蘽条:“取西国草(蓬蘽),日暴干,捣令极烂,薄绵裹之,以饮男乳汁中浸,如人行八、九里久。用点目中,即仰卧,不过三四日,视物如少年,禁酒、油、面。”
《本草图经》果部中引用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分别从文字角度和医案角度阐述药物的具体性状及功用,使整体描述更加生动,具有说服力。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主要包括《尔雅》《说文解字》等解字著作,专业文献主要包括《本经》《传信方》《吕氏春秋》《南唐食医方》《箧中方》《肘后方》《海上方》《独行方》《兵部手集方》及《小品方》等,医案中主要记载药物主治病证、用药部位、采摘时间、用量、煎服方法、使用注意、临床疗效等。通过引用这些文献,进一步说明药物的性状、分类及应用,使后学者印象深刻,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桃核人条“陈廪丘《蒸法经》云:连发汗,汗不出者死,可蒸之,如中风法。以问张苗,苗曾有疲极汗出,卧单簟中冷,但苦寒倦。四日凡八过发汗,汗不出,烧地桃叶蒸之,则得大汗,被中傅粉极燥,便差。后用此发汗得出,蒸发者,烧地良久,扫除去火,可以水小洒,取蚕沙若桃叶、柏叶、糠及麦麸皆可。取用易得者,牛马粪亦可用,但臭耳。取桃叶欲落时,可益收干之,以此等物著火处,令厚二三寸,布席坐上,温覆用此,汗出若过热,当审细消息,大热者重席,汗出周身便止,温粉粉之,勿令过。此法旧云出阮河南也。”此条用张苗患有连续发汗而汗不出之疾的医案,生动阐述了桃核仁的功效及如何应用。
《本草图经》果部药物的研究体现了整部《本草图经》的特点[2],因果部药物以食物为主,所以其研究内容亦体现出食物的特色,对药物的记载以种植、分类、鉴别、食用为主,却并不缺乏临床实用性,可以为现代临床应用尤其是食物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1] 苏颖,赵宏岩.《本草图经》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李萍,苏颖,胡亚男. 试析《本草图经》研究方法的特点[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9(9): 2277-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