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邹平县孙镇卫生院,山东 邹平 25621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王 燕
(邹平县孙镇卫生院,山东 邹平 256210)
急性心肌梗死(AMI)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与生存质量和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措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使患者及家属掌握必要的AMI医疗护理知识,从而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提高自我保健和康复能力,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对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病之一,是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得心肌发生严重心肌缺血,导致缺血部位的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1]。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生存的质量,是当今危及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常见于高血脂、高血压、冠状动脉闭塞的老年患者。主要是患者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剧烈活动、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是本病的诱因。随着监护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性期病死率已极大地下降,度过危险期的患者面临着如何延长远期存活时间的问题[2],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我科共收治48例患者,病例选择均符合WHO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男26例,女22例,年龄37~83岁,平均年龄52岁。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48例患者,6例患者转上级医院,1例自动出院,死亡2例,其余39例均抢救成功,康复出院。
2.1 重症监护: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和耗氧量。对重症患者,要专人护理,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严防并发症的发生,以便第一时间得到治疗和处理。
①血压:要严密观察患者血压情况,对血压不稳定患者,10~15 min监测1次。血压平稳后,无其他并症患者,可延长至1~2 h测量血压1次。②心电监护:要24 h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ST-T波改变,以了解心肌缺血状况并作好记录。备好除颤仪,做好抢救准备。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及时发现心率变化,若发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室颤、心脏停搏者,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③心功能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四肢是否水肿和液体出入量。为避免增加患者心脏负荷,输液时要注意滴速和输入液体量。使用利尿剂时,还要注意防止发生低血钾症。④吸氧:及时有效的吸氧可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状况,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治疗措施。通过有效的吸氧可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早期可预防和缩小梗死面积的扩大。并发左心衰竭、休克、肺部疾患的患者,则根据氧分压处理[3]。一般可持续高流量吸氧3~5 d,流量4~6 L/min,以后改为间歇吸氧。
2.2 饮食的护理:患者若出现呕吐,应静脉补液及药物止吐。给予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AMI患者的饮食。饮食要少量多餐,切忌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以低脂、低盐、清淡,富含高维生素、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忌食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出现腹胀、食欲减退症状,可口服吗丁啉,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
2.3 心理护理:大部分AMI患者认为自己病情严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紧张和悲观等心理,护士要认真了解患者的诉求,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心肌梗死的知识,解除患者的顾虑和紧张情绪,以细心周到的服务、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和博学的知识,让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放松,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当患者胸痛剧烈时,可安排家属陪伴在患者身旁,给予安慰和情感支持[4],使患者保持安静,积极采取止痛措施,有效缓解胸痛,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病魔信心。
2.4 疼痛的护理:疼痛是心肌梗死早起的症状,一般发生较突然,且呈持续性心前区疼痛。剧烈的疼痛可导致患者焦虑、烦躁不安、休克及心律失常。焦虑、烦躁不安会增加患者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这时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病房保持安静,空气清新,适当给予镇痛、镇静药物。护士要认真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次数、性质、持续时间,配合医师尽快解除患者疼痛,必要时可遵医嘱予盐酸哌替啶5~100 mg或吗啡5~10 mg肌内注射,根据病情给予吸氧。
2.5 生活上的护理:保持病房清洁卫生,阳光充足,空气清新,舒适、安静。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床单应清洁、干燥、平整。AMI患者发病后2周处于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搬动,减少探视人员,防止患者情绪激动。患者翻身、洗漱、饮食、大小便等,要有护士或者家属协助完成,为防止血栓形成,可适当的做肢体被动运动。并告知家属病情的危险性,以防猝死引发的纠纷。2周后,让患者参与制订活动计划,适当在床上活动,动作要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3周后,可在室内缓步走动,4周后可走廊活动。进入恢复期后,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
2.6 保持大便通畅:护士应指导和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的习惯,排便时用屏风遮挡,避开异性,严防用力过度,便秘者口服果导片、麻仁润肠丸或番泻叶冲服,必要时肛门置入开塞露。嘱患者排便时严禁用力以免增加心脏负担。由于卧床期间活动减少、不习惯床上排便、进食减少等原因患者易发生便秘,可常规给予缓泻剂。鼓励患者进食含渣多的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2.7 溶栓及抗凝剂的护理:溶栓争取在发病6 h内用药,用药越早,预后越好。溶栓前,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询问患者有无消化性溃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溶栓禁忌证。根据医嘱将尿激酶100~200万单位溶于生理盐水100 mL溶液中,按要求30~60 min滴完,输入过慢会降低疗效。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黏膜、淤斑、穿刺局部有无出血情况,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以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患者意识、瞳孔变化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往往会出现出血并发症。若发现鼻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穿刺点出血等,应及时报告医师终止溶栓。
2.8 并发症的护理:①心律失常的护理:心律失常是AMI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心律失常能否迅速诊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出现心室颤动时,护士应积极配合医师完成电除颤,电击除颤时,为避免患者电击部位皮肤灼伤,可用2~3层盐水纱布垫裹住电极板。同时纠正低氧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免心室颤动复发,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有严重窦缓、窦性停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要防止心脏猝死的发生。②心力衰竭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气急、夜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③低血压的护理:应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 诸骏仁,高润霖.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的制订及其主要内容[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6):1-4.
[2]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97-200.
[3] 汪承滋,刘志晏,敖薪,等.实用重症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145.
[4] 王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J].护理与临床, 2007,11(6):550.
R473.5
B
1671-8194(2014)29-03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