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聪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0)
朱丹溪(1281~1358年),字彦修,名震亨,出身于浙江义乌,人尊称其“丹溪翁”,是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出生于世代儒家,自幼好学,精于医道,兼通理学,提出人体阴阳基本观点“阳有余阴不足”,倡导滋阴学说,是“滋阴派”的创始人。笔者通过研读《格致余论》、《丹溪心法》、《丹溪手镜》等著作,故总结朱丹溪在喘病方面辨治经验如下。
关于喘病的病因病机,《丹溪心法·喘》记载:“肺以清阳上升之气,居五脏之上,通荣卫,合阴阳,升降往来,无过不及,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又或调摄适宜,为风寒暑热邪气相干,则肺气胀满,发而为喘,又因痰气,皆能令人发喘。”由此总结喘病的发病主要有“因虚、因实、因邪”三方面。
主要指肺肾亏虚。肺为金脏,肾为水脏,金为水母,水为金子,肺为水之上源,若肺气阴受损,则母不荫子,至金绝生化之源,则水为涸流之纪,久之肾亦虚亏[1]。肺居上焦,主气司呼吸,肺气不足则气失所主,呼吸失司而见喘促;肾居下焦,主纳气,肾虚则摄纳无权,呼多吸少而见喘急。
多指七情所伤以及痰壅于肺。七情之病而见气机不利、脏腑不和亦能发喘。如气郁于肝,肝郁化火,灼伤肺津,炼液为痰,痰壅于肺,动则发喘。《病机汇论》中指出:“若暴怒所加,上焦郁闭,则呼吸奔迫而为喘。”痰是人体的病理产物之一,朱丹溪提出了“百病中皆有兼痰者”,开创了病理产物亦能致病之先河。《丹溪心法·痰》中指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皆痰饮所致”。在喘病发病过程中,痰邪迫肺,使肺气上逆为喘。或过食肥甘厚味,积而不化,脾胃运化功能受损,水谷不运凝聚为痰;或素体脾虚,不能输布津液,停湿为痰。
外邪引发喘病主要是指风寒之邪。肺开窍于鼻而主皮毛。风寒之邪侵犯肌表肺卫由口鼻而入,表卫闭塞,肺气不得宣畅,郁闭于肺,而发为喘。或风寒入里化热,而致肺热炽盛、火热灼津、炼液为痰、气道闭塞、肺气升降失司而发喘急。
朱丹溪认为喘病应辨虚喘、实喘、邪喘三者。虚喘包括肺虚和肾虚,肺虚喘是指肺气阴两虚,肺气虚则少气不足以息、自汗畏风、言语无力;肺阴不足则咽干无津、面红、盗汗。肾虚主要指肾气虚或肾阴虚。肾气虚则气失摄纳、呼多吸少、喘促甚气不得续;肾阴虚则肾精不足,精气不能互生,可见喘促乏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等。如《丹溪手镜·喘》中指出:“肺虚,必咽干无津,少气不足以息也;肾虚,先觉呼吸短气,两胁胀满,左尺大而虚者是。”
实喘主要是指痰浊壅盛及水气犯肺。痰湿蕴于肺、壅塞气道,而见喘息、咳嗽、痰多、喉中痰声漉漉、胸闷、恶心、苔白腻、脉滑等症。 水气乘肺,则肺气郁闭,呼吸不利,可见喘逆不得卧、痰多清稀、腹中漉漉有声、小便不利等症。如《脉因证治》中记载:“实喘,气实肺盛,呼吸不利,肺窍壅滞,右寸脉沉实者是。”
邪喘由肺感外邪而发,主要是指肺感寒邪。寒主收引,肺外合皮毛、主气、司呼吸,寒邪犯肺则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可见气喘、咳嗽、呼吸急促,兼见恶寒、头痛、无汗等症状。如朱丹溪指出:“邪喘,由肺感寒邪,伏于肺经,关窍不通,呼吸不利,右寸脉沉而紧,亦有六部俱伏者。”
朱丹溪治疗疾病时十分重视治病求本和标本缓急。求其本者,《格致余论·治病必求其本》指出:“病之有本,犹草之有根也。去叶不去根,草犹在也。治病犹去草,病在脏而治腑,病在表而攻里,非惟戕贼胃气,抑且资助病邪,医云乎哉!”对于喘病的治疗,朱丹溪亦指出“治疗之法,当究其源,如感邪气则驱散之,气郁则调顺之,脾肾虚者温理之。又当于各类而求”,并提出了“未发以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的治疗原则。标本缓急者,反复强调喘不止之人,应立即止喘,如“诸喘不止者,用劫药一二服则止”。喘定之后,究其源而治之,因痰治痰,因火治火。在喘病治疗的具体论述中,朱丹溪多以痰、气虚、阴虚而论之,且以痰为重。
肺气不清,痰郁结成黏块,凝滞喉间,咯咳难出,肺气降则痰自降[2]。朱丹溪治痰善于治气:“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丹溪心法·痰》)。对于痰喘的治疗,也同样重视理气药的运用。喘病有痰者,以降痰下气为主,用四磨汤或苏子降气汤。凡风痰病必用风痰药,白附子、天麻、雄黄、片芩、牛黄、僵蚕、猪牙皂之类,如喘急而有风痰者,以千缗汤加导痰汤。另外,二陈汤为治痰要药,可治一身之痰,只需加引经药即可,在下加引下药,在上加引上药。
肺虽主司呼吸, 然其吸气功能需赖肾主纳气之职相助, 即所谓“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若肺气久虚, 日久及肾, 致肾不纳气, 可见动则气喘之证[3]。气虚而喘者,火入肺,朱丹溪在治疗时不仅重用蜜炙人参以补益肺肾之气,同时配以麦门冬、地骨皮等降肺中伏火,且滋阴津使补而不燥;气虚短气而喘者,常用导痰汤加千缗汤;元气虚而喘,喘而气短者用生脉散。
朱丹溪以擅用养阴之剂而闻名,善以四物养阴,以补血为养阴的重要方法[4]。其所述阴虚既有阴精亏损、虚火上炎,也有阴血不足兼见火证,或者热证、痰火导致阴血亏耗[5]。认为四物汤为滋阴之妙剂,治疗时宜在其基础上随证加减。对于喘病阴虚,自小腹下火起、冲于上喘者,四物汤加黄连,有痰加枳壳、半夏。
此外,朱丹溪治疗喘病在遣方用药时指出几点注意事项:一是“大概喘急者不可用苦药、凉药,火气盛故也”;二是“气虚短气而喘甚不可用苦寒之药,火气盛故也”;三是“劫法治喘,气虚人少用,且甚者,不可用苦寒药”,这对目前临床用药仍具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红光,陈海彬,周学平.周仲瑛临证辨治哮喘心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4):401-403.
[2] 李清,潘桂娟.朱丹溪“六郁”学说浅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2):93-95.
[3] 涂小龙.试论COPD“肺病及肾”的内涵[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6):445-446.
[4] 李孝刚.丹溪翁养阴别裁—从《丹溪心法》谈起[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9:36-37.
[5] 刘绍华.朱丹溪滋阴派析疑[J].中医杂志,1982,9:6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