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波
(长春市宽城区群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长春 130052)
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宋 波
(长春市宽城区群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长春 13005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有针对性护理对策,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病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患者们的心理状态特征,依据护理心理学和患者自身的性格特点,采取合适的心理护理措施予进行心理疏导。结果本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经过科学的心理护理,其中显效50例,有效25例,无效有9例,总有效率高达89.29%。结论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质量,加快病情好转,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使患者术后恢复自信。因此心理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和应用。
护理对策;慢性阻塞性肺炎;心理学
慢性阻塞性肺炎,也称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膨胀,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1]。它是一种以通气受限为特征的,可以治疗和预防的疾病,通气受限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有关[2]。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导致的空气质量下降、吸烟人数增加和肺部慢性感染等诱发慢性支气管炎,使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这不仅对患者的健康和劳动力产生负面影响,而且给社会生产和经济带来巨大损失[3]。根据我国6千多万人普查的相关资料统计发现,其发病率约占慢性肺病的1/4,病死率高达15%[4]。许多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由于患病所带来的长期咳嗽、咳痰、气短、甚至心肺功能下降和可能引起的多种并发症的困扰和折磨,往往表现出焦躁、恐惧、消极等情绪,从而不愿意配合治疗,延误病情。笔者所在的医院针对84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病情和自身特点,进行了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已经收到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以下是对此84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护理策略体会。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共有84例,其中男性患者有59例,女性患者有25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为57.4岁,病程11个月~21年,平均病程为11.5年。在上述患者中,有吸烟史或长期吸烟的患者53例;与生活环境和从事职业有关的患者30例。其中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11例;自发性气胸患者21例;合并心率紊乱和肺动脉高压患者10例;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1例。
1.2 心理护理方法
1.2.1 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根据病程长短、合并症种类、年龄、生活习惯和家庭状态等的不同条件会体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根据疾病治疗的进行和术后护理也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主要变现为一下的心理状态:①恐惧:这种心理主要体现在刚入院的患者和合并症较严重的患者身上。由于初入院造成的陌生环境表现出本能的排斥和紧张,表现为惧怕病房的恐惧。随着病情的发展,患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因症状表现明显,治疗过程较长,常表现为惧怕死亡的恐惧。患者会出现抗拒独处、怕黑、入睡困难、不思饮食等表现。②过度依赖:在老年患者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不仅因为患者害怕病情发展,还由于患者年纪较大,行动不便,依赖儿女亲人较多。患者通常要求子女和医护人员随时陪护,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同情,并依赖他人做决定。③焦虑: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炎病情反复发作,经常咳嗽胸闷,病程较长,并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咳嗽造成焦虑烦躁,还有患者担心治疗费用会增加过多开销,家庭负担加重而感到焦虑。主要表现在易怒、暴躁、烦闷和失眠。④轻视病情:部分患者较年轻,患病时间短,并长期吸烟,对病情认识不足,急于出院,不按医嘱治疗和服药,不尽早戒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得病情反复延绵,难以治疗,甚至加重病情。⑤消极:部分患者往往认为自己的病情远比医师诊断得更加严重,过分放大身体的痛苦,认为自己无药可救,浪费钱财。又因医院患者较多,交流中容易产生悲观情绪。这类患者往往容易放弃治疗,错过了治疗最近时机,增加治疗困难,延误病情。
1.2.2 心理护理对策
通过科学的护理心理学知识和热情负责的态度来帮助患者一起面对疾病,战胜基本,是每个护理工作者的心愿。①创造温馨的就医环境:要带领患者和家属熟悉新环境,消除患者因环境改变的恐惧心理。要积极地和患者进行沟通,态度热情,加强巡视,主动关心患者的治疗状况和生活起居,做到问寒问暖,亲切和蔼,面带微笑。提醒患者多休息,注意饮食。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了解患者的需要和困难,并尽量为患者在饮食,如厕等方面创造便利。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倾诉,与患者像朋友一样交流,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充分相信护理人员。要仔细发现患者的心理情况以及态度转变,做得及时的应对,耐心的开导和合理的建议[5]。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顺利实施和治疗效果良好体现的重要保证,同时积极有效的沟通可以明显消除或减缓患者心中对疾病的恐惧,有利于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护理工作的进行。③鼓励患者树立的信心:要鼓励患者面对疾病决不可气馁,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患者缓解内心的压力。在平时,可以通过与患者谈论开心的话题以活跃病房内的气氛;此外,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对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有帮助,当患者表现得沮丧悲观时,在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安慰与心理疏导外,可以与患者探讨其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唤起患者对生活的热爱。还应引导患者适应慢性病,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病情。培养生活兴趣如听音乐,培养养花种草等爱好,以分散注意力,减少孤独感,缓解焦虑,紧张的精神状态[6]。④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护理人员要通过向患者耐心、科学、客观地讲述疾病的发生原因、注意事项以及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的恐惧和顾虑,也要同时鼓励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同时,对那些轻视病情的患者要使他们能够做好应对病情发展的心理准备,重视治疗,积极配合,不因患者的疏忽大意而贻误病情。另外,及时地向患者传达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的最近进展及成果也是十分重要的,激励患者保持信心和希望,鼓励患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信医学技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患者对康教育的与程度与其年龄、教育水平、社会地位、患者亲友的关注度有关,因此,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形式宜多样化,内容宜具体化和系统化,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7]。⑤鼓励亲友配合护理:亲友是患者的精神支持和信念保证。患者往往心理脆弱,非常需要家人的鼓励和陪伴,才能让患者感受到的温暖和关爱。亲人尽孝尽心,朋友表现关怀,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扫清内心的孤单和恐惧,觉得有很多关爱自己的人的支持而倍受鼓舞;亲友还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有更多交流的话题。号召亲友配合护理,也是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⑥提高自身护理技能:护理工作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加强专业知识的修养,以过硬的知识水平、娴熟的护理技术和优秀的沟通技巧让患者放心。建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可以增加护理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
本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经过科学的心理护理,其中显效50例,有效25例,无效有9例,总有效率高达89.29%。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炎患病人数多,病死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目前居于全球死亡原因第四位,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现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由于长期通气功能受阻,伴有咳嗽、气短、咳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患者在精神都带来了沉重压力,心理上承受巨大痛苦。这往往使得患者在恐惧病情发展的同时,也惧怕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从而更加消极、悲观、焦虑和敏感。在本次临床研究中,我院首先积极创造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通过建立良性护患关系,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再通过认真观察患者言谈举止,了解患者的实际需要和心理变化过程;鼓励患者亲友在护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也是我院关注患者心理护理的特点之一;对于情绪极端患者,采取多种方法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以达到控制情绪,缓解病情的效果。实践证明,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对策,对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病情、缓解不良情绪、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上继续应用和推广。
[1]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64.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7, 30(1):8-17.
[3] 许彩霞.慢性阻塞性肺炎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34(8):107-108.
[4] 王秋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志,2007,27(16):38-39.
[5] 鄢莉宏,冷蓓峥,许宾.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对疾病认识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2):62-63.
[6] 李毓.浅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26(5):237-238.
[7] 王春玲,刁丽萍,孟祥贵.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应用现状[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5):716-717.
R473.5
B
1671-8194(2014)17-03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