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沈阳 110032)
・特别关注・
ICU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及对策探讨
曹雪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沈阳 110032)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1年1—12月的91例ICU患者院内转运时存在的风险和护理人员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分析。结果 ICU患者院内转运检查时医务人员必须充分评估并降低风险因素发生率,预先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有专业的抢救和转运技术并配备充分的急救物品,提前与相关检查科室做好沟通与协调,转运与监护同步。结论 转运危重患者是一个持续监护、治疗、护理融合于一体的整体过程。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建立完善的转运规程,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关键。
ICU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分析;护理对策
近年来,医疗纠纷案件不断上升,即使是在拥有先进医疗事业体系的国家,医疗缺陷仍高达10%~15%[1]。有资料显示,院内转运可增加转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也较平常高9.6%[2]。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行之有效的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对策是医院工作的核心,成功的院内转运对降低ICU患者的病死率及死亡率有着积极的意义。现将我科2011年1—12月的91例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情况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2月的91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院内转运的91例危重病人。其中,男47例、女44例;年龄55~88岁;心血管疾病27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脑血管疾病8例、颅脑外伤12例、骨折12例、颈髓损伤2例、其他13例;转运时带气管导管者17例、胸腔闭式引流者8例。
1.2 转运原因 行B超、X线、CT检查37例;血液透析15例;病情好转后,转科治疗39例。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总结,对科室发生记录在案的院内转运中的风险原因进行分析、整理及总结。
91例转运途中,15.38%(14/91)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其中心跳呼吸骤停1例(1.09%)、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血氧饱和度下降3例(3.29%)、胸腔穿刺置管滑脱1例(1.09%)、静脉输液管道堵塞1例(1.09%)、输液穿刺针头滑脱或造成局部肿胀影响输液畅通2例(2.19%),其余发生心率、血氧、呼吸改变,出现呕吐、烦躁、抽搐等6例(6.59%)。及时发现并处理后,14例均转为稳定。
3.1 风险因素
3.1.1 转运人员经验不足 负责转运的人员只安排一些年轻护士,对待转运工作严重性未能充分认识,只是起到简单的跟从或陪同,不能全面掌握患者病情,转运人员不能从大局出发,统筹兼顾,没能使家属与医护有效配合共同参与转运工作,有效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较弱,
3.1.2 病情观察不连续 未充分阅读患者病情记录,对病情了解不全面,只观察到当时生命体征,不能给医生提供有效评估患者病情的依据,造成转运过程中4例患者出现心率、血氧、呼吸改变发生危险。转运中个别护士只跟在床后,不能观察患者的动态变化。
3.1.3 沟通与协调不当 转运前未能与相关科室进行有效沟通,或因表达有误,造成已将患者病床推至CT室门口,而里面正在为其他患者进行检查,从而延长获得检查时间,增加患者发生各种危险几率。
3.1.4 相关准备不充分 转运前没有针对患者病情特点准备急救药品器材,致使其中天例躁动患者因没有带镇静药物发生严重躁动、烦躁,而拔掉输液通路及使输液外渗。有1例患者痰液较多,检查时因吸痰管未带充足,或是吸痰器没有备用电,而耽误时间,造成患者痰液吸出不充分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发生危险。
3.1.5 护理告知不完善 转运前对于清醒患者没能做好解释工作未取得理解和配合,昏迷患者没有充分向家属讲清楚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导致发生危险时家属很不理解,并且发生投诉事件。
3.1.6 搬运技术不合理 不能指导家属间有效配合,本文中1例患者因家属人数众多,又不懂得相互配合,导致气胸患者胸腔引流管在过床时发生脱出,患者突发心脏骤停,经及时抢救才得以好转。
3.2 护理对策
3.2.1 转运人员的要求 充分重视院内检查患者的转运,负责转运人员必须要经过专门训练,是一名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的专业护士,能够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
3.2.2 全面评估病情 负责转运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病情,阅读当日护理记录,为医生提供可供参考且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以便做出是否符合转运的准确判断,尤其强调的是最好挑选被转患者当日的责任护士,因为可以更具体了解病情。转运途中,医生和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
3.2.3 预先的协调沟通 事先做好安排,与相关检查科室或其他接收科室联系,加强科室间协助,减少等待时间。
3.2.4 急救物品器材准备齐全 转运前针对患者病情特点,准备相应的抢救器材及药品,以备紧急抢救时使用,如血压低者准备升压药,躁动者准备镇静药,心率失常者准备抗心律失常药等。
3.2.5 有效固定人工气道 ICU患者大多收治的是危重患者,很多患者都是带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常因患者出汗或是躁动等原因而使平时就难于固定,这就更提高转运途中危险指数,因此妥善固定好插管及切开的套管是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极为重要,可以使用气管固定夹,并加以专门人员看护。
3.2.6 有效供氧 危重患者几乎所有都需要吸氧,一般都需准备两个氧气袋,使用呼吸机患者若可以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可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但使用的氧气袋数量要备足,若不足以维持,尽量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转运,最好带有正压通气的,不但可以提供足够氧气而且可以吸痰。
3.1.7 保持输液通畅 对于出血等血容量不足患者,必须保持两路以上输液通路通畅,以确保维持患者充足的血容量。另外,发生突发情况时,通畅的输液通路是保证紧急给药的有效途径。
3.2.8 完善交接班制度 负责转运人员必须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及麻醉师或其他检查科室或接诊科室人员做好交接,交接好患者的基本病情及各种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包括患者目前是否需要吸氧、吸氧流量及清醒患者的一般习惯等,避免因交接不清或影像报告的遗漏而影响手术或检查,或造成短暂的危险。
综上所述,探讨和分析ICU患者在院内检查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等,针对风险采取干预措施,有计划、有组织、业务精悍的团队和先进的急救设备是危急重症患者成功转运的关键。
[1] 徐伟萍.根据原因分析法在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5):414-416.
[2] Bagolan P, Spagnoli A, Ciprandi G, et al. A ten-year experience of Brescia-Cimino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children: technical evolution and refinements[J]. J Vasc Surg, 1998, 27(4): 640-644.
1672-7185(2014)10-0009-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0.005
2014-02-11)
R1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