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伟 熊 娜 潘旭光
(1.辽宁省彰武县人民医院眼科,123200;2.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眼科)
显微泪小管吻合术42例临床分析
熊 伟1熊 娜2潘旭光2
(1.辽宁省彰武县人民医院眼科,123200;2.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眼科)
目的 探讨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42例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下泪小管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显微镜下硬膜外导管做支撑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下泪小管吻合,疗效确切,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显微镜下泪小管吻合,选择神经阻滞麻醉,硬膜外导管支撑及正确固定方向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显微泪小管吻合;硬膜外导管;神经阻滞麻醉
下泪小管断裂多为内眦部及眼睑撕裂伤引起,不及时修复,伤后溢泪[1]。常见致伤原因包括车祸伤、玻璃割伤、爆炸伤、拳击伤、钝器伤、铁丝钩伤、动物咬伤等。因泪小管细小,伤后组织水肿,手术困难。2009—2013年,我科对42例下泪小管断裂的患者采用神经阻滞麻醉,硬膜外导管作支撑,于显微镜下行下泪小管吻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均为单眼。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龄8~62岁。就诊时间:2例为伤后3 d就诊,2例为伤后2 d就诊,其余为24 h内就诊的新鲜裂伤。损伤靠近泪小管外1/3(近泪点)10例、中段11例、内1/3段(近泪囊侧)21例。上下泪小管同时裂伤2例。
1.2 手术方法 2%利多卡因注射液行滑车神经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方法如下。①直视法:显微镜下直接寻找鼻侧粉红色喇叭口样组织即为泪小管断端。②注水法:若直视法无法寻找鼻侧断端,按压泪囊部,从上泪点注入生理盐水,显微镜下观察有水溢出处即为泪小管断端。③猪尾巴钩法:用猪尾巴钩从上泪点插入至泪总管转向下泪小管断端旋出,猪尾巴钩旋出处即为泪小管断端。寻找到鼻侧断端后,将硬膜外导管从下泪点穿入,泪小管颞侧断端穿出。导管内植入40 mm长细套管针针芯或球后针头支撑,插入找到的鼻侧断端。注水证实鼻腔有水,触及鼻骨,垂直90°送入鼻腔。拔出细套管针针芯或球后针头。将硬膜外导管继续送入20 mm,泪小管断端6-0可吸收缝线管周缝合2针,周围软组织褥式缝合1针。皮肤及结膜创口对位缝合。硬膜外导管近平行睑缘方向固定在下睑或颧部。术后常规抗炎治疗1周,3个月拔管。拔管后生理盐水冲洗泪道,2次/周,共6次。
随诊3个月~1年,42例患者拔管后均冲洗通畅。其中1例术后半个月支撑管意外带出,冲洗通畅,随诊半年无溢泪。
根据我们体会,显微镜下,足够的放大倍数,易于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显著提高手术的成率,是吻合术的基础。行滑车神经及眶下神经神经阻滞麻醉减少创面肿胀,利于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及缝合。硬膜外导管支撑物植入套管针针芯或球后注射针头,增加导管硬度,易于顺利进入泪囊、鼻泪管及鼻腔。另外,硬膜外导管具有刻度,能估计进入鼻腔长度,防止进入咽部过长引起咽部异物感产生不适。硬膜外导管水平方向固定,避免额部固定对泪小管切割的力量,减少下泪点撕裂或豁开的几率。泪小管周围管周缝合,周围软组织褥式缝合,创口周围组织严格对位缝合,可减少泪小管断端两端的张力,避免吻合口分离,使下泪点尽量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位置。硬膜外导管支撑管应保持3个月拔管,待组织完全愈合后,减少瘢痕及管腔挛缩的机会。因此,显微镜下神经阻滞麻醉、硬膜外导管支撑及导管固定方向、拔管时间均对泪小管吻合成功有重要作用。
[1] 李绍珍.眼科手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933-936.
1672-7185(2014)08-0037-01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8.021
2014-02-20)
R7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