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林
(贵州省黄平县人民医院五官科,556100)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78例临床效果评价
吴世林
(贵州省黄平县人民医院五官科,556100)
目的 对鼻中隔偏曲患者应用鼻内镜下偏曲矫正术治疗后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鼻中隔偏曲患者7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配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式,从各项指标中用以对比鼻内镜下偏曲矫正术的疗效。结果 特殊组在出血量指标上结果优于普通组,而在疼痛度和复发率指标中也显示出特殊组的优势,在黏骨膜完整和偏曲矫正度中患者也对采用鼻内镜下偏曲矫正方式有更高的满意。结论 对鼻中隔偏曲患者应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正矫正术治疗后,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治疗安全,使患者对治疗增加了信心和满意度。
鼻中隔偏曲;鼻内镜下偏曲矫正术;疗效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患者常见疾病之一,常见症状为通气不畅,久病不愈可引起鼻窦炎,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头晕、头痛等。目前,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治疗手段为黏膜下切除手术,但这种传统的方式有其自身的弊病。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国内外专家曾尝试应用鼻内镜治疗鼻中隔偏曲[1]。因此,我院收集78例鼻中隔偏曲病例,针对具体病情给予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78例,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21~35岁,平均28岁。依据常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方式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方式,将其分为普通组32例和特殊组4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鼻中隔偏曲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普通组 采用常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法。患者取坐位,术前使用1%的丁卡因和肾上腺素行鼻腔表面麻醉;然后,逐渐麻醉至手术切口处。采用Killian法,从患者左侧鼻中隔鼻阈部起,将鼻中隔软骨等大部分的组织切除。
1.2.2 特殊组 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取仰卧位,头略高,保持约30☒。术前麻醉方法与普通组相同。选用直径为4 mm的硬鼻内镜,0☒或30☒进镜。通过鼻内镜吸引器的配合,C型和S型偏曲的患者选择左侧鼻中隔鼻阈部位做切口;棘突型患者选择棘突2~3 mm部位做切口。在鼻中隔剥离的地方,钝性分离黏膜和黏骨膜。偏曲明显的患者,可配合使用内窥镜吸引器;在棘突地方做减张时,剥离的同时处理血液和分泌物,保证术野清晰。剥离组织的大小,需要依据鼻中隔偏曲程度。在切口1~2 cm处入手,分离至黏骨膜,然后剥离黏骨膜,最后切掉软骨和筛骨垂直板。需注意的是,切口无需缝合。
1.3 观察标准 包括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情况、黏骨膜完整性、矫正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特殊组在出血量、疼痛情况、黏骨膜完整性、矫正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鼻中隔偏曲的治疗重点在于矫正偏曲本身,然而传统手术往往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彻底解决偏曲问题,因此传统手术对于患者鼻部组织损伤较大,常常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鼻内镜逐渐成为了医生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我们观察了鼻内镜和传统手术在操作本身及疗效方面的差别。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一般状况
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别不大。鼻内镜手术时间与操作者熟练程度有关[2-3]。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要在平时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术,这样才能保证手术有序进行。此外,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优势在于切口小,有效减少出血,这也是内镜手术的一个优势。反观传统手术,由于术野范围较小,术中容易损伤棘突等组织,因此出血量往往较大[4-5]。此外,在本研究中,鼻内镜手术在术后疼痛、黏骨膜完整度、矫正满意度等方面亦优于传统手术。这也从不同角度证实,耳鼻喉科医生应该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开展鼻内镜手术治疗,不过这需要结合当地的医疗条件。
综上所述,鼻内镜手术提高了手术的准确度,操作方便,避免了多次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而且手术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1] Getz AE, Hwang OH. Endoscopic septoplasty[J]. 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8, 16(1): 26-31.
[2] 雷盛钦,罗晓,洪建和,等.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215例[J].现代中西药结合杂志,2008,17(15):2342-2343.
[3] 姚俊,雷显萍.鼻内镜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230-1231.
[4] 张晶,项国联,张炳熙.不同止血药对鼻内窥镜术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2):234-236.
[5] 庞长安,王军.鼻内镜下手术同期治疗鼻中隔黏膜肥厚[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1):520-521.
1672-7185(2014)08-0056-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8.033
2014-01-08)
R76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