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阳 杜逸亭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四川 成都 610031)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6例临床分析
刘 阳 杜逸亭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四川 成都 610031)
目的 探讨早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诊断情况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多样化,结合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卡片试验( RPR)和梅毒螺旋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可诊断。有症状者应用青霉素治疗,总疗程2周。除7例患儿家属放弃外,其余患儿均完成治疗。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先天性梅毒;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所致的疾病。本科室从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6例先天性梅毒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均为活产新生儿(排除TORCH及HBV、HIV感染),患儿中男15例,女11例。入院时年龄均为生后72 h以内,其中0~24 h有23例,24~72 h有3例。出生体质量1~1.5 kg,1例;1.5~2.5 kg,11例;2.5~3 kg,6例;≥3 kg,3例。孕周:≤32周,6例;33~36周,13例;≥37周,7例。分娩情况:自然分娩8例(包括家中分娩1例),剖宫产17例。出生时情况:轻度窒息11例,正常13例,不详2例。患儿母亲在孕期未治疗有14例,未正规治疗8例,正规治疗4例。26例患儿均符合《儿科学》第7版早期先天性梅毒的诊断标准。
1.2 临床表现:26例患儿中有13例出现皮肤黏膜损害(50.0%),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红斑,脱屑及大疱,大疱多见于手掌、足底皮肤;肺损害12例(46.2%),表现为生后气促,发绀和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部闻及湿啰音等;骨损害6例(23.1%),表现为肢体关节有触痛感;胃肠道损害2例(7.7%),表现为呕吐及腹胀;肝脾肿大13例(50.0%);贫血10例(38.5%),生后输血治疗有7例。
1.3 实验室检查:①梅毒血清学检查:26例患儿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均呈阳性反应。26例患儿母亲RPR及TPPA均呈阳性。②血常规检查:WBC升高(>25× 109/L)13例,PLT降低(<100×109/L)7例,HB下降(<145 g/L)10例,血红蛋白(<140 g/L)8例,血常规正常者5例。③超敏C反应蛋白(CRP):>10 mg/L,9例;>50 mg/L,4例;>100 mg/L,3例。④血生化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40 IU/L,10例;低白蛋白血症<30 g/L,13例;低钙血症<1.8 mmol/L,13例;尿素氮(BUN)>7 mmol/L,2例。⑤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不同程度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降低共计10例。⑥骨X线片:有长骨干骺端受破坏或骨髓炎表现6例。⑦脑脊液检查:4例异常,表现为蛋白升高,RPR和TPPA阳性。⑧血培养:26例均为阴性。
1.4 治疗:26例患儿均床旁隔离处理,选用青霉素治疗,起始剂量5万IU/(kg·次),每隔12 h 1次,静脉滴注,共7 d,1周后改为每隔8 h 1次,2周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吸氧、抗感染、营养支持、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
26例中,临床治愈19例,7例好转后放弃治疗,放弃后随访有4例患儿死亡。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所致的疾病[1-2]。先天性梅毒发病率与产妇梅毒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妊娠妇女中患有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其胎儿发生先天性梅毒的概率为75%~95%。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此类病例有增多趋势。其临床表现可因母体体质、受染程度、胎次、胎儿受染时胎龄等情况的不同而比较复杂,诊疗难度比较大。
我院收治的26例患儿均为早期梅毒患儿,均为生后72 h内诊断后就进行了青霉素治疗,但病死率仍较高,故说明患儿早诊断,早治疗仍不完全阻断病情。有资料表明胎传率与孕母病程及妊娠期治疗密切相关,从接受治疗到分娩的时间少于30 d,尽管经过正规治疗,仍有发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可能,其预后关键在于患儿母亲孕期治疗情况,患儿母亲在孕期进行正规治疗或经过部分治疗可以预防和减轻胎儿受感染。在妊娠16周以前给予正规充分治疗,几乎可以完全预防先天性梅毒发生;妊娠20~24周开始充分治疗,可能治愈胎儿梅毒,但不能预防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妊娠晚期才开始治疗,将有相当数量的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妊娠妇女中患有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其胎儿发生先天性梅毒的概率为75%。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肺部感染、肝脾肿大、低体质量、呼吸困难、骨损害、贫血、黄疸等。如未能在早期做出诊断并进行治疗,常发展为晚期先天性梅毒。临床中如遇患儿父母有梅毒病史及不洁生活史,无论患儿是否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应对父母及患儿进行梅毒检查,以及早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青霉素对梅毒螺旋体的疗效肯定,目前还没有发现耐药情况,可以作为首选药物,但起始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赫氏反应。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提出,青霉素是唯一有效的防治NCS药物。确诊为先天性梅毒后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还应注意有无神经系统、骨骼等并发症,以协同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55-357.
[2] 李兆权.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3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 3(13):22.
R759.1
:B
1671-8194(2014)33-02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