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锦秋
(吉林省人民医院 血管外科,吉林 长春1300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围术期护理策略
曹锦秋
(吉林省人民医院 血管外科,吉林 长春130021)
目的探索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建立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指导对策。方法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回顾其临床护理资料,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重点,优化护理对策以提高围术期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均置入成功下腔静脉滤器,共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出院后对患者随访6~24个月,复查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96例患者中有56例(58.33%)静脉血栓完全消失,40例(41.67%)患者虽静脉壁有附壁血栓,但静脉血栓部分再通。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血管血栓情况明显好转,护理工作者认真细致的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危害,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对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全面分析总结,有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围术期;护理策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主要表现为浅表静脉曲张、患肢疼痛、肿胀,以及相关全身反应。为了预防PTE的发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1],配合有效积极的护理方法、抗凝、溶栓治疗等,临床应用效果表明,这一方法行之有效。其中,围术期的护理是关系到患者康复快慢、并发症、后遗症等的预防的关键环节[2]。为了更好地将该护理方法服务于患者,本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围术期护理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开展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96例。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的年龄在38~81岁,平均(61.2±12.6)岁;发病时间为14 d~12个月;患者的原发疾病有脑栓塞5例,糖尿病16例,高血压17例,无原发性疾病者58例;患者的发病诱因有外伤27例,长期卧床21例,手术29例,其他诱因未知。血栓位置有右下肢43例,左下肢53例;双侧膝关节以上15 cm 处周径平均差为5~11 cm, 膝关节以下10 cm 处周径平均差为5~9 cm。
1.2 围术期护理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围绕术前、术中、术后常规护理、切口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
1.2.1 心理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患者看来多认为它是一个很轻微的疾病,但一旦认识到它与肺栓塞的相关性,患者就会对其重视起来。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对肺栓塞和本病的关系认识不清晰,对此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担心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应体谅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意识到患者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心理,一个重要原因即是知识教育工作没有到位,或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太少。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必要性、手术注意事项及手术经过,可采用视频、宣传册、讲座相结合的方式[3],也可介绍成功病例,以起到全方位知识普及的作用,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良好合作。
1.2.2 术前护理
术前对患者进行血液免疫学、凝血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等检查,进行碘过敏试验,并询问患者过敏史及有无原发疾病,将结果提供给医师,为制定手术方案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观察并记录患者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与术中及术后的搏动情况作对比。术前一日为患者的双侧腹股沟区备皮,嘱患者术前晚及术日晨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进行术中药品及器材准备。准备的药品包括地塞米松、肝素、肾上腺素、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准备的器材包括溶栓导管、造影导管、血管造影器材、J 型头超硬导丝、加长型导管鞘、球囊导管、腔静脉滤器等。术前20 min应建立静脉通路,以方便突发情况的抢救[4]。
1.2.3 术中护理
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电动态变化,以及患者的意识和瞳孔大小变化。对比剂有发生过敏的风险,注射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出现呕吐、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现象,提示发生药物过敏,立即停止注射,进行抢救。
1.2.4 术后护理
1.2.4.1 常规护理
术后为发生尿潴留的患者插入导尿管导尿,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康复知识教育,与患者多沟通,应重视患者提出的问题及不适症状,预防术后并发症。嘱患者卧床休息,定时为创口换药、清洁。密切监视患者的心电、血压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纠正并告知医师。嘱患者多补充水分以便对比剂快速从体内排出,鼓励患者早日自主排尿。对患者进行补液、抗感染等辅助护理治疗。
1.2.4.2 抗凝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液多呈高凝状态,加之手术的影响,很容易在手术部位或其他部位出现凝血现象。为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应继续进行抗凝治疗。密切监察患者的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应控制在正常值的3倍以下[5]。抗凝治疗:巴曲酶5BU加入250 mL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尿激酶20万U加入250 mL生理盐水注射液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每12 h注射1次。为降低抗凝治疗发生出血的风险,需密切注意患者的牙龈出血、大小便颜色、皮肤黏膜瘀斑情况。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停止抗凝治疗,并采取其他方案。
1.3 相关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栓塞,在护理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若出现咯血、咳嗽、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应考虑可能发生肺栓塞并发症。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将患者平卧,抬高患肢20°~30°[6],切忌家属按摩患肢,嘱患者避免深呼吸、翻身、咳嗽。
本组患者均置入成功下腔静脉滤器,患者患肢疼痛得到缓解,下肢肿胀明显消减。共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渗血(及时处理后渗血停止),1例出现创口感染(经创口清理及抗感染治疗后感染消失),1例手术部位凝血(经抗凝治疗后凝血逐渐消退),2例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即发生出血,停止抗凝治疗后出血倾向解除。出院后对患者随访6~24个月,复查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96例患者中有56例(58.33%)静脉血栓完全消失,40例(41.67%)患者虽静脉壁有附壁血栓,但静脉血栓部分再通。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
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病初期往往的不到患者的重视,常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病情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下肢活动,引发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由于血栓栓子脱落阻塞肺部血管,DVT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生[7],这也是临床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病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患者康复出院时,护理人员的使命还没有终结,因为帮助患者避免再次发生此类疾病,比仅仅治愈患者更有意义。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预防血栓形成及术后自我护理知识。首先饮食上以高纤维、低脂饮食为主,尤其要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时腹内压升高影响血液回流。第二,穿着医用弹力袜也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方法,患者尽量穿着舒适轻便的鞋子[8],以免加重下肢负担,影响血液循环。出院后应继续服用抗凝药物,患者应密切注意出血倾向,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出血凝血时间,在生活中避免出血因素。定期复查保证滤器良好的工作状态。预防肺栓塞也需要重视,若患者出现胸闷、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出现严重后果。
[1] 刘凤,李苏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26 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31-33.
[2] 王晓秋,蔡志翔,叶郁,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8(12):1025-1026.
[3] 周耘,王靖,梅永红,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46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12-13.
[4] 卓亚娟.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6(2):58-59.
[5] 冯晓芬,崔丽君.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3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3):274-276.
[6] 刘淑珍,伏平友.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3):305.
[7] 阚文静.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5(12):20.
[8] 计琴.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围术期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2):36-38.
R473.6
B
1671-8194(2014)11-0287-02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经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