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青群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平凤镇卫生院妇产科,广东 肇庆 52654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莫青群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平凤镇卫生院妇产科,广东 肇庆 52654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月经转归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月经转归及炎性反应消退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5/5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2%(32/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经期转归及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子宫内膜炎;临床疗效
慢性子宫内膜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多由传播性性疾病及细菌感染引起,当炎症未能有效控制时,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可成为子宫肌炎[1];慢性子宫内膜炎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腰骶附胀、宫腔水肿、渗出及下腹痛,少部分患者还会有子宫有触痛及子宫略大等症状;传统西医治疗多给予抗感染、宫腔内给药及清除异物等治疗措施,但目前公认最好的治疗方式是中医调理治疗的方法[2],本文将中西结合疗法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期望通过此疗法既可有效解决疾病的表面症状,又能达到彻底解决致病根本因素的目的。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共收治98例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法研究,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层依据为年龄及病程长短,其中观察组57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平均年龄(39.2±2.5)岁,病程在7~40周之间,平均病程(17.5±1.6)周,8例发病于流产后,13例发病于月经期后,5例发病于妇科检查后,2例发病于分娩后,有子宫颈炎病史患者12例,有阴道炎病史患者26例,子宫内膜厚度(3.2±0.4)mm,临床可见经期不规则者47例,月经量增多者41例,阴道不规则出血者39例,白带或分泌物增多者55例,B超检查表现为炎性反应图像者53例;对照组42例,平均年龄(35.9±2.7)岁,平均病程(14.1±2.3)周,5例发病于流产后,11例发病于月经期后,2例发病于妇科检查后,有子宫颈炎病史者7例,有阴道炎病史者12例,子宫内膜厚度(3.4± 0.5)mm,经期不规则者30例,月经量增多者27例,阴道不规则出血者25例,白带或分泌物增多者35例,B超检查表现为炎性反应图像者3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抗感染、宫腔内给药及清除异物,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静脉滴注,以快速控制炎性反应,同时给予铁剂、补血剂及阴道冲洗上药等措施[3],绝经患者同时可口服雌孕激素炔诺酮,流产及分娩后发病患者,确定是否有残留物质的存在,如存在残留物质要及时行手术清除宫腔内的异物;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辩证分型,根据证型将患者分为湿热蕴结型、瘀热互结型及热毒壅盛型三类,观察组患者给予具有化瘀止血、益气扶正功效的自拟中药汤剂,基本组方为:党参、益母草、丹参、当归、贯众、红花、蒲公英、制香附、鱼腥草,并根据临床证型加减味,淤血严重者可加用五灵脂,下腹坠痛者可加用延胡索[4],食欲不佳者可加用山楂,白带增多且有异味者可加用黄柏河茯苓,出血较多者可加用仙鹤草,以上中药加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以上。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
观察两组患者月经转归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2个疗程后行B超检查,对比显现炎性图像患者的比例,结合以上观察指标,并参考《妇产科学》将临床疗效分为三类:痊愈即月经量及经期恢复正常,下腹坠痛及白带增多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B超检查炎性反应图像消失;有效即月经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充血、粘连等炎性反应明显好转,可见少量阴道不规则出血;无效即临床症状和月经情况未见改善;将痊愈和有效视为临床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诊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月经量恢复正常54例,经期恢复正常患者50例,复常率87.7%(50/57),对照组患者中月经量恢复正常34例,经期恢复正常患者31例,复常率73.8%(31/4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带或分泌物增多4例,下腹部坠痛2例,子宫内膜粘连1例,B超检查显示炎症图像3例,对照组白带或分泌增多9例,下腹部坠痛4例,子宫内膜粘连3例,B超检查显示炎症图像7例,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炎性反应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痊愈23例,有效3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3%(35/57),对照组中痊愈13例,有效19例,临床总有效率为100%(35/5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子宫内膜炎是生殖系统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尤其是慢性子宫内膜炎具有易反复发作、病程长的特点,因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因素较多,但最为常见的是病原菌感染,且常见于月经期、流产及分娩后发病,如流产不完全、分娩后有残留物及月经期性交等[5],均是诱发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同时患有阴道炎、子宫颈炎等患者,也会发生病原体上行或沿输卵管下行,以及经淋巴系统到达子宫内膜引起炎症,正常情况下,阴道内环境呈明显酸性,不利于细菌生存和繁殖,并且在宫颈处有黏液栓可抵御病原体进入子宫腔内,但在经期、分娩或流产后,以上生理屏障减弱甚至消失,病原体极易侵入子宫腔内造成子宫内膜炎,另外,绝经期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酸性环境和黏液栓均减少,也是易发生子宫内膜炎的人群之一;西医针对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措施包括,抗感染、子宫腔内给予及清除异物等[6],对于绝经期妇女还可给予外源性激素,以提高其自身预防能力,但这些治疗措施仅能快速控制症状,对于子宫内膜炎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无太大价值,为此当前公认最好的治疗方法为中医调理治疗,本文将中西结合疗法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期望通过此疗法既可有效解决疾病的表面症状,又能达到彻底解决致病根本因素的目的。
中医理论认为子宫内膜炎属于“带下病”范畴[7],是由于湿热蕴结、瘀热壅盛所致,临床治疗应给以具有化瘀止血、益气扶正、清热利湿功效的药物,历代中医学家根据临床表现,还将子宫内膜炎分为湿热蕴结型、瘀热互结型及热毒壅盛型三类,每种证型临床表现不一[8],治疗药物也有所区别,本文采用自拟的中药汤剂,并根据中医证型加减味药物治疗我院收治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临床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观察组患者,在经期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改善及炎性反应消退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临床总有效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中西医结合疗法能促进患者经期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临床疗效,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1] 王青.160例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171-172.
[2] 薄乃秀,周秀敏,戴琪.基质金属蛋白酶-7、-9及其抑制剂-2与置IUD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关系[J].河北医药,2012,34(6):826-828.
[3] 巩丽梅,薄乃秀,周秀敏,等.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0):1896-1897.
[4] 周洁.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血清IL-4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3,34(6):1026.
[5] 朱海润,尚云,瞿晓竹,等.益气化瘀调冲汤对混合菌诱导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大鼠子宫内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11,30(2):149-153.
[6] 刘琼英,陈乐群,李红.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产后并发子宫内膜炎产妇炎性因子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3):134-136.
[7] 史永梅.120例子宫内膜炎产妇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7):1370.
[8] 王梅梅,郝翠芳,包洪初,等.宫腔灌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子宫内膜炎辅助生殖的妊娠预后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5):639.
R711.32
B
1671-8194(2014)16-02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