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

2014-01-24 16:18:28马爱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5期
关键词:气管切开预见性护理

马爱霞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保健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

马爱霞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保健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3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7%,参考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时,给予其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对并发症进行预见性预防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严重烧伤;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预见性护理

气管切开作为侵入性治疗,极易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因此在气管切开治疗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对我院收治的90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男51例,女39例,年龄6~68岁,平均年龄(41.35 ±3.29)岁,烧伤面积18%~89%,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41例,中度吸入性损伤28例,重度吸入性损伤2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治疗,在气管切开后立即进行气道灌洗、湿化等治疗,同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环境护理

严重烧伤患者皮肤屏障丧失,极易受到外界感染,因此医护人员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定期对室内空气、地面、墙壁等进行消毒,严格控制室内温度(20~22 ℃)、湿度(60%~70%),采用含氯消毒剂对床头柜、床架等进行擦拭。

1.2.2 呼吸道护理

①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颈部紧缩、进展性呼吸困难等,一旦出现立即告知医师,必要情况下可切开气管;患者休克状况得到纠正后立即切开气管。②对于伴随头面颈部烧伤者,可采用斜坡卧位,必要情况下可将海绵垫放置在肩部,头部略向后仰,促进患者呼吸道通畅;患者休克时不可翻身,过了休克期后可通过翻身床进行翻身,保证翻身床片的松紧适度,患者翻身后立即去除床片,避免长期压迫导致患者出现的呼吸困难。③严重烧伤患者多需管道通气,因此气管套管通畅有着重要的作用,患者出现严重水肿时,加强对气管插管系带的观察,避免气管套管的脱出;水肿吸收及消失时,需要适当对松紧度进行调整,在患者吸痰、翻身时检查松紧度。④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时,床边备放痰盘,间隔8 h进行1次更换,每次用1根吸痰管,遵循先气道后口腔原则,具体吸痰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设定,吸痰次数根据患者呼吸通畅程度、痰液多少确定;避免吸痰次数过多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减少分泌物的增加;在吸痰时,动作轻柔,吸痰管外径不得大于气管导管内径1/2,压力控制在10.64~15.96 kPa,每次插入次数<2次,吸痰时间<10 s;吸痰管插入长度至少需要大于套管长度的1/3,吸痰时保证气道内坏死黏膜及分泌物等能够被彻底吸除。⑤采用无菌蒸馏水或0.45%盐水,微量泵速度速度控制在4~6 mL/h;保证湿化液能够匀速、缓慢、准确的进入呼吸道,达到良好的湿化功能,具体实际情况根据痰液黏稠程度确定。⑥气管切开后间隔4~6 h进行1次压缩雾化吸入,对于痰液黏稠者可增加雾化次数;0.45%盐水及蒸馏水的制定需要根据患者生理需求确定;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抬高床头30°~50°。⑦可给予患者有效的呼吸支持,吸气时将庆大霉素16万U、生理盐水250 mL等灌洗液5~10 mL注入气管内,指导患者呛咳时迅速吸出;灌洗后适当加大吸氧浓度,2~4次/天,严禁对严重缺氧者进行冲洗,避免意外现象的发生。⑧持续低流量给氧,加强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脉搏等情况进行观察,患者每天至少进行1次抽血,行血气分析检查;一旦患者血氧饱和度<95%,立即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增加肺泡通气量。⑨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在操作中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间隔4 h更换1次套管,套管均为一次性使用,用前煮沸消毒。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3例肺部轻度感染,经过积极处理后消退,并发症发生率为6.7%,参考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6例肺部感染、5例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抢救成功43例,死亡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参考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抢救成功36例,进展5例,死亡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是临床常见严重疾病,发生率为80%~90%,病死率高达45%~75%,化学、热力及烟雾等进入呼吸道从而引起肺实质损伤,导致气体交换间出现障碍[2],部分患者可出现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症等,严重者可因为窒息死亡,在治疗时,早期预见性进行气管切开,给予患者气道内灌洗、排痰、呼吸机呼吸支持、清除脱落黏膜等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严重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多伴随肺水肿、上呼吸梗阻、支气管痉挛及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3],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治疗时要尽快建立人工气道,部分严重患者可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促进患者呼吸通道的建立,然而为减少侵入性治疗导致的肺部感染等,治疗时需要加强对气管管理,有效减少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中,加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纯.0.45%氯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用于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J].江苏医药,2010,36(14):1621.

[2] 林筱莹.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 2009,30(14):1400.

[3] 黄华英.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 2010,42(6):448.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324-02

猜你喜欢
气管切开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气道护理在脑外科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肿瘤化疗深静脉导管堵塞中的效果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昏迷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探析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8:21:15
阴道分娩应用预见性护理降低产后出血的观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53:56
颅脑外伤手术后气管切开的
人人健康(2016年15期)2016-08-15 17:23:28
气管切开致皮下气肿的抢救配合
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胃管置入法的比较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