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军
(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所,新疆 喀什 844000)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观察
李 军
(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所,新疆 喀什 844000)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0名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护理效果,总结护理方法。结果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过积极的护理后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降低。结论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容易引发感染,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肺结核;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护理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可能导致患者窒息死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一般都会采取机械通气的方式帮助患者呼吸,但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患者使用不当引起呼吸不通畅或者患者呼吸的空气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感染等现象,临床上由于各种细菌感染而加重病情的案例多不胜数。因此,在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避免感染,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为了进一步分析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0名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0名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相关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患者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该组患者中有52名为男性,28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30岁,平均年龄(44.56±3.11)。本次机械通气平均时间为14 d。1.2 护理方法
1.2.1 排痰和吸氧护理:患者入院后即在各个时期进行生命体征测试,尤其是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压变化、氧血症、气管痉挛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吸氧处理,并根据血氧饱和度选择氧流量;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并伴发有呼吸困难时要对气管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存在分泌物、且患者的呼吸音减弱、听到痰鸣音或呼吸哮鸣音等症状要立即给予吸痰。注意在吸痰过程中动作要轻柔、缓慢,防止对气道黏膜造成损伤,同时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大小以及类型的吸管,吸痰前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灭菌,防止进一步引起感染[3]。
1.2.2 气道黏膜护理:气道黏膜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气道黏膜受到损伤不仅会对患者的呼吸造成影响,还可能引发感染。对于气道黏膜的护理主要是注意在插管的过程中注意避免损伤黏膜,另外是要对气道进行湿化,目前主要采用三种方式:第一种是采用蒸汽加湿,借助湿化器和蒸馏水,通过向湿化器内加入蒸馏水并控制气道的温度以控制吸入气体的湿度,以此提高气流湿度和温度;第二种是采用雾化加湿,即主要通过药物和雾化器,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放置在呼吸机雾化器中,利用射流原理形成雾滴随呼吸进入小气道,以此稀释痰液,并降低患者的血氧分压;第三种是在气管内滴注,主要通过联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和糜蛋白酶等药物进行滴注,这种方式的效果较好,但是对操作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引起患者咳嗽、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等,从而对护理效果产生影响。湿化剂可以采用生理盐水+敏感抗生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调整滴入量,一般情况下每天的滴注量不超过300 mL;湿化剂的温度应控制在24~40 ℃间。
1.2.3 环境护理:机械通气主要是帮助患者呼吸,确保呼吸的通畅,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也会使患者在呼吸的过程中由于失去了原有的病原体过滤以及保护作用,各种病原体也就更加容易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从而引发感染。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定时更换患者的床褥、被套等等,保持这些物品的清洁,防止病菌进入引起感染;保证病房的通风、采光性,定时采用空气清新剂对空气进行净化、消毒和杀菌,每天要对地面进行清洗、对床柜以及日常物品进行消毒杀菌,为患者提供清洁的环境,防止呼吸道细菌感染;另外是积极的检查各种一次性物品是否符合质量规范,做好废弃物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加强对口腔的护理,尤其是在吸痰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口腔的清洗工作。
1.2.4 气囊护理:气囊对于气道是否处于封闭状态、导管是否固定牢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做好气囊的护理,避免口腔分泌物进入肺部导致感染发生。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在选择气囊的时候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以及留置时间,尽量选择容量大、压力低的类型;其次是在使用气囊的过程中应调整合适的气囊压力,应保持气囊的压力低于毛细血管渗透压的原则,这样可以避免气管黏膜长期受到气囊的长期压迫而发生缺血坏死。
1.2.5 心理护理: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由于病情的关系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而机械通气的使用本身就让患者的日常生活更加不方便,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指导患者呼吸机的使用方法,讲解使用呼吸机的必要性,及时告知患者的治疗情况、病情恢复情况等相关信息,开导患者,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
本组患者经过积极的护理后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恢复,仅有1例患者发生感染,经积极的治疗后得到痊愈,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对患者实施为期两年的随访发现无复发者。
机械通气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而研究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也是目前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机械通气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通畅,然而由于患者对呼吸机的使用不熟练以及其他众多原因,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对气道黏膜造成损伤或者引起感染;同时,由于患者对病情的不了解,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对治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采用机械通气的治疗过程中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鲍桂军,杨洋,李萍,等.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22-323.
[2] 苏丽芳,李进升,陈恩泰,等.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3):2014-2017.
[3] 张晏.52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4500-4501.
R473.5
:B
:1671-8194(2014)03-02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