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兰 王小琴*
(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湖北 武汉430061)
邵朝弟治疗肾病常用药对拾遗
周慧兰 王小琴*
(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湖北 武汉430061)
邵朝弟教授擅长辨治肾系病证,喜用药对,疗效显著。文章从凉血祛风,燥湿化浊,滋阴降火,健脾补肾等功效角度,讨论肾病常用药对临床治疗配伍特点。
邵朝弟;肾病;药对
湖北中医药大学邵朝弟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肾系病证的辨证治疗,用药强调辨病、辨证,喜用对药,常两味或三味并用,取其相须相使,协同增效之功。笔者有幸成为其门下学术继承人,临证侍诊于侧,获益良多,今择其治疗肾病及相关伴随症状常用药对归纳如下。
此药对邵师常常用于治疗尿毒症皮炎患者皮肤瘙痒之症。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患者,肾元藏泄失功,湿瘀浊毒等病理产物不得以正常疏泄,蕴结体内而发为周身瘙痒难耐。邵师认为,肾衰患者皮肤瘙痒除脾肾衰败本病外,亦与风邪偏盛息息相关。风者,百病之长也,其性善行而数变,游走性较强,变幻无常,发病迅速,因此具有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而地肤子一药,《滇南本草》载其“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能清除皮肤之中湿热与风邪而止痒,正切尿毒症皮炎患者之病机要点。传统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赤芍、牡丹皮,皆味苦,性微寒,入血分,长于清热凉血,散邪行血。吾师临证常常选用二药与地肤子配伍,三药相合,共奏清皮肤,散邪止痒之功。若用于紫癜肾炎皮疹明显的患者,临证可配伍蒲公英、七叶一枝花等药味,凉血散邪同时加强清热解毒之力。亦可用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阳刚之品后阴阳失调所致的面部痤疮明显的患者。常用量:赤芍10 g、丹皮10 g,地肤子15 g。
此药对多用于痛风肾病患者。威灵仙,散风通络止痛,《药品化义》云“灵仙,其猛急,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凡风湿之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其可用于风湿痹阻引起的诸痛症。若患者属于痛风急性发作期,关节疼痛剧烈,活动不利,可将灵仙与伍以清热、利湿、活血之品共用。草决明则可清肝火明目,又可通便,临证可用于帮助降低血尿酸,防止痛风复发。内热肠燥,大便秘结患者,可选用决明子替代,入大肠经,加强清热润肠通便之力。高尿酸血症患者,除饮食控制外,吾师常将草决明与玉米须、丝瓜络等清利之品同用加强疗效。常用量:草决明10 g,威灵仙10 g。
草果知母汤出自《温病条辨》,吴鞠通用其主治背寒,胸中痞结,疟来日晏,邪渐入阴。全方重用草果与知母,以草果温太阴独胜之寒,以知母泻阳明独盛之热,兼滋阴生津。慢性肾脏病患者,湿浊瘀血诸邪蕴内,或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互阻,往往表现出舌苔厚腻,或白腻,或黄腻,皆为邪盛。湿邪,当以温药和之。草果,乃温脾燥湿、芳香辟浊之要药,燥湿力强,清中焦之湿邪,全赖草果。《本草纲目》谓其“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兼辟瘴解瘟[1]”。但温燥易伤阴液,知母清热滋阴,兼制草果温燥太过之嫌。二药同用,辛温性燥与寒凉质柔相伍,燥润相济,燥湿化浊而无温燥伤阴之弊。临证肾病患者,凡苔厚腻者,吾师每每用之,苔渐褪去。常用量:草果15 g,知母15 g。
邵师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服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期间或过渡至激素撤减阶段时,常常选用生地、知母调节阴阳平衡,减少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疾病反复,有助于激素顺利减量,提高临床疗效。对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过激素标准疗法无效或反复复发者,久服阳刚之品,耗气伤阴,阴阳失衡是主要病机要素所在,宜当滋阴降火,调和阴阳[2]。生地黄一药,《本经逢原》载“阴微阳盛,相火炽强,来乘阴位,日渐煎熬,阴虚火旺之症,宜生地黄以滋阴退阳”。生地,清热养阴,兼凉血生血之功。知母,亦入肾经,乃滋肾阴、泻肾火之要药,《用药法象》云“泻无根之肾火……滋化源之阴”。《本草纲目》云“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生地伍知母,益肾生津兼滋阴降火。甘草则贵为国老,解毒补中,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三药均具有类激素样作用,但无激素类阳刚之品耗气、伤阴、升阳之弊。吾师每每用之,得心应手。常用量:生地15 g,知母10 g,甘草6 g。
乃健脾、运脾第一药对,对脾虚便溏、脾虚不运而致脘腹胀满、胃纳不馨等证效佳。白术,《本草通玄》曰“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山药,《本草纲目》云“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慢肾衰患者临证以脾肾气虚证最为多见,除腰酸、夜尿频多等肾虚典型症状以外还常常表现为倦怠乏力,食少纳差,恶心,呕吐,脘胀,便溏或泄泻等症。乃中焦失运、先天失养也。清代叶天士指出“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脾胃,元气亦依赖后天源源滋养。故邵师临证施治时十分重视调理脾胃,固护中焦。而脾贵在运,运化如常则气机得畅,白术、山药平补后天,甘平之品为上,少有滋腻碍胃之弊,在肾系病症的治疗中应用十分普遍。常用量:白术15 g,山药15 g。
邵师通过四十余载的临床观察认为肾病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阴虚证候(可能与汉川一代的饮食习惯、气候环境相关),提出了“肾病多阴虚”的理论,认为肾系疾病的治疗不能一味从阳论治,而应适当补阴,注重阴阳平衡,尤当注意脾肾之阳与肝肾之阴的调理[3]。临证选用药物十分关键,药对选用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疗效,而邵师在运用药对扶正培本、调整阴阳方面可谓得心应手。生地黄,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阴也;山萸肉,又名“枣皮”,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阳中之阴,二者同归肝肾经,相合后补益肝肾、滋阴生津之力增强,而于补阴之中又添助阳之力,乃阳中求阴之妙用也。吾师认为,二药生地,甘者补也;枣皮,酸者涩也,两药相伍,寓补于涩,每每用于肾阴不足或兼阳虚肾炎肾病蛋白尿、血尿患者,培补肾元兼收敛固涩。常用量:生地黄15 g,山萸肉10 g(苔厚腻者、便溏者勿用)。
肾病综合征患者临证以高度水肿为主要表现,历来中医典籍中无从查找此病名,临证常常参照水肿病诊治。邵师喜用苡仁、猪苓伍以车前子利水消肿,缓解症状。《本草纲目》云“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土能胜水除湿,故泄泻、水肿用之”。猪苓,甘淡渗湿,长于利水,乃利水而不伤阴之要药;车前子,甘寒而利,善通利水道,利尿渗湿功著,与大剂量薏苡仁相伍共奏健脾利水消肿之效。若热像较重可易车前子为车前草,利水同时增加清热之功。另外,吾师临证亦伍以小剂量生黄芪,加强利水功效。常用量:薏苡仁30 g,猪苓15 g,车前子15 g(包煎)。
邵师临证用药灵变效佳,反复告诫吾辈临床医师,强调向患者学习的重要性,须仔细观察、询问患者用药后的症状及感受,反馈性地调整方药才能有所收获。另外,临床选方用药还需变通,分清标本之缓急,虚实之轻重,灵活潜方用药,随证加减才可获得良效。
[1] 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8.
[2] 黄智莉.邵朝娣运用滋阴法治疗难治性肾病[J].湖北中医杂志, 2002,24(9):15-16.
[3] 王小琴.邵朝娣教授谈阴虚水肿的机制及证治[J].中国临床医生, 1999,27(11):660-661.
R249
A
1671-8194(2014)21-0253-02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1172)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