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伟 边海燕
(通化市妇幼保健院,吉林 通化134000)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炎性指标的变化研究
王忠伟 边海燕
(通化市妇幼保健院,吉林 通化134000)
目的分析研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本院普外科的41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41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血清IL-6、PCT及hs-CRP等炎性指标的检测水平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中轻度、中度与重度感染者的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L-6、PCT及hs-CRP等炎性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其中重度感染患者的检测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感染患者,而中度感染患者的检测水平则高于轻度感染患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呈现升高的状态,并且升高程度受感染的严重程度影响较大。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血清炎性指标
普外科术后的康复方面较多,其中切口快速有效愈合是重要的方面,而切口感染的发生是影响切口愈合的常见不良因素,因此对于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研究即较多,其中对于切口感染患者炎性状态相对指标的研究虽不少见,但是仍缺乏细致的研究[1]。本文中我们即就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本院普外科的41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41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的41例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29例,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6.7±6.0)岁,手术种类:胆囊切除术20例,阑尾手术15例,胃穿孔修补术4例,其他手术2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5例,开放性手术16例。观察组的41例切口感染手术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30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6.8±5.8)岁,手术种类:胆囊切除术19例,阑尾手术15例,胃穿孔修补术5例,其他手术2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4例,开放性手术21例;感染严重程度:轻度14例,中度14例,重度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种类、手术方式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取两组患者晨起术后7 d时的晨起空腹血进行检测,将其进行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进行血清IL-6、PCT及hs-CRP等炎性指标的检测,其分别以酶联免疫的检测方法进行定量检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血清IL-6、PCT及hs-CRP等炎性指标的检测水平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中轻度、中度与重度感染者的检测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年龄、血清炎性指标检测水平等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处理,而性别比例、手术方式比例等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处理,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14.0,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1 两组的血清炎性指标检测水平比较
对照组的血清IL-6、PCT及hs-CRP等炎性指标的检测水平分别为(6.10±1.18)pg/mL、(0.68±0.12)ng/mL及(4.30±0.54)mg/L,观察组的检测水平分别为(12.97±1.43)pg/mL、(5.98±0.79)ng/mL及(8.46±0.95)mg/L,观察组的检测水平分别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检测水平,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2.2 不同切口感染程度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检测水平比较
轻度切口感染患者的血清IL-6、PCT及hs-CRP等炎性指标的检测水平分别为(8.98±1.29)pg/mL、(2.59±0.38)ng/mL及(5.25± 0.69)mg/L,中度感染患者的检测水平分别为(13.20±1.54)pg/mL、(5.88±0.82)ng/mL及(8.50±0.96)mg/L,重度感染患者的检测水平分别为(17.85±1.91)pg/mL、(9.23±1.10)ng/mL及(13.19 ±1.23)mg/L,重度感染患者的检测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感染患者,而中度感染患者的检测水平则高于轻度感染患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普外科手术患者除手术治疗效果为研究的重点外,术后康复过程及效果也是对预后影响较大的方面,而术后康复指标中切口愈合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较多,切口感染即是较大的一个方面[2,3]。因此临床对于手术切口感染的研究即较多,而作为感染性疾病炎性指标的研究则十分必要,但是临床中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却相对不足[4,5],因此对其进行研究的价值较高。本文中我们就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切口感染患者的血清IL-6、PCT及hs-CRP等炎性指标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而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中重度感染患者的检测水平又高于轻度和中度感染的患者,中度感染患者则高于轻度感染患者,说明血清IL-6、PCT及hs-CRP的检测对于了解感染的存在及感染控制效果监测均有较高的价值,且感染越为严重者的检测水平越高,因此肯定了其在此类患者中的检测价值。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呈现升高的状态,并且升高程度受感染的严重程度影响较大。
[1] 李洪林,李波,王峰.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及纤连蛋白检测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500-4502.
[2] 徐敏,徐建国,潘娅静.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手术创口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浙江医学,2011,33(4):482-483.
[3] 汤玉英,程岚.手术部位皮肤处理与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8):1916-1917.
[4] El-Mahallawy HA,Hassan SS,Khalifa HI,et al.Comparing a combination of penicillin G and gentamicin to a combination of clindamycin and amikacin as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regimens in prevention of clean contaminated wound infections in cancer surgery[J]. J Egypt Natl Canc Inst,2013,25(1):31-35.
[5] 王贻东,徐红全,王涛,等.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207-208.
R619
B
1671-8194(2014)21-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