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芬
(赤峰市第二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中药的不良反应浅析
朱桂芬
(赤峰市第二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选取我院2007年~2010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按不良反应类型、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探索产生不良反应原因,探讨改进的方法,达到安全用药的用药。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原因;改进技术
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中药及其制剂需求量日益增长。但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也逐渐增加,其中不乏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来说,我们在开发各种制剂和提高疗效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对其不良反应的研究与控制。现将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
中药不良反应主要是指,通过质量检验得到为合格的中药,在常规的使用方法先,患者表现出与用药效不相关的反应,如服药后出现皮疹、头痛、头晕、器官损害、致死等情况,都属于药品不良反应。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中药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不当会产生不良反应,一些药物不良反应成为中药毒性。此外,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发生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意外的反应,但也质量的药物和滥用,大剂量使用,用药不当有关。
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共发生药品不良反应37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92例,占总体不良反应的24.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男性53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为44.3岁,<18岁的为22例,>60岁的为34例。年龄最小的为6个月,年龄最大的为86岁。
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皮疹、全身瘙痒面部和全身红肿、过敏性休克、诱发哮喘、发热、血管性水肿、肝肾功能异常等。如丹参注射液,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发热、皮疹、瘙痒、抽搐等;舒血宁注射液的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皮疹、瘙痒、静脉炎等;艾迪注射液的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皮疹、瘙痒、白细胞减少、呼吸困难等;血塞通注射液,其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气促、胸闷、高血压等;银杏叶注射液,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发热、抽搐、血小板减少、皮疹等。
分析:摆在首位的不良反应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在文献[1]报道。中国中药注射剂适应证广泛涉及到疾病的治疗范围。同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可在不同系统发生,也可在多个系统同时发生。因此,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仔细询问患者用药情况、既往病史及过敏史,告知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醒器出现不良反应时应报告医护人员,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用药频率,用药人群有密切关系。
3.1 中药自身原因
神农本草经》根据药物存在或不存在毒性,分为上中下三品。长寿药物为上级,无毒;滋补品的产品为中等,下等的为预防疾病,毒性更大,不可久服。某些药物,如果使用不当中毒甚至死亡。由于中药材生长环境的不同及中药品种的鉴定分类尚不能统一,致使中药注射剂中成分相对复杂,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3.2 个体差异
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生理病理状况、家族遗传史、过敏史及所处的环境,会使个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产生差异,都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3.3 配伍不当
中医药不相容有十八反、十九畏列出的药品不能混用,否则会产生毒性或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有其他一些中国和西方医学不当的兼容性,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不良反应。一些数据表明,丹参注射液与0.9 %氧化钠溶液联用会导致其中不溶性微粒的组合显着增加;双黄连与氨苄青霉素混合颜色会变暗。中西医临床结合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中药注射剂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模式,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中国和西方医学的兼容性是无章可循的状态,有可能是兼容性不当,导致药效降低或不良反应。
3.4 滥用、误用中药,辩证不当
中医典籍中有“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冰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这个“当服”与“不当服”就是指辩证,同是感冒就是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时行感冒的不同。以前出现的关木通混淆,这种疏忽就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否则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3.5 服用不当
用药不当的方式,中药汤剂比较繁琐,医师应向患者说明用药,让患者清楚使用的方法,以免发生意外。由于治疗关节疼痛的药物包括川乌、南星、生境、蚯蚓,大量饮酒后服药的患者,约90 min后肢体可出现强直和阵发性抽搐,牙关紧闭,口唇发绀,可导致死亡。中国传统药物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沸腾一般毒性可降低,如乌头,应久煎。但也有例外,如山豆根煎煮时间越长,毒性越强。很多中国传统药物服用的时间太长,容易产生依赖性和蓄积中毒。如大黄为君药排毒养颜胶囊的长期使用可引起继发性便秘。服用朱砂安神丸可以降低血压,安神,但服用时间过长,可引起慢性汞中毒,损害肝脏和肾脏功能。
中药注射药物不良反应的引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较为复杂。大多数现有的传统中药注射液产品的提取物为混合物,它决定注射存在不稳定的内在因素,导致疗效不稳定并影响安全。临床多数使用中国传统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导致不合理的组合用药,用药量过大,引起不良反应。所以要注意中国传统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原则[2]:辩证用药,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治疗的禁忌,谨慎联合用药,加强用药监测,特定人群应多给予关注。
[1] 马辉,金丹,耿凤英,等.119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0):8-9.
[2] 刘继红.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原则[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0):33-34.
R285
:A
:1671-8194(2014)03-01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