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成
(湖北鄂州鄂钢医院,湖北 鄂州 436002)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案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基成
(湖北鄂州鄂钢医院,湖北 鄂州 436002)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至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案和危险因素进行了的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 对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的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对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案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 20例患者在接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共有5例患者转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1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5 %。结论 主动脉反流、心包积液以及神经系统等因素是引发患者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发病因素,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心电监护、给氧、镇静以及降压等相关诊治和护理服务是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案的主要内容。
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案;危险因素;分析
主动脉夹层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并分开其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血管疾病,病死率较高,发病最初48~72 h病死率约为1 %[1]。患者多在40~50岁急性发病。现将我院最近几年观察的20例患者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主动脉夹层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研究内容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对20例患者在诊断、治疗以及护理过程中影响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据统计,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当中,共有男性18例(占90 %),女性病例2例(占10 %),年龄51~81岁,其中60岁以上18例占绝大多数(90 %)。
1.2 临床特点
所有患者首发症状均为疼痛开始,其中胸痛7例、占35 %,腰背部疼痛5例、占25 %,腹痛者7例、占35 %,1例首先症状为呼吸困难、占5 %,值得注意。
1.3 心电图
1例出现室早,1例ST段改变,1例心电轴左偏,其余均为正常。所有病例心肌酶谱均正常。
1.4 CT结果
胸主动脉段7例,降主动脉12例,一例全程主动脉夹层。
1.5 B超
发现主动脉内漂浮物或夹层,动脉直径增粗,并可探及主动脉反流现象。
1.6 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心电监护、给氧、镇静、降压、减慢心率处理,其中5例转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1例死亡[2]。
2.1 心理监护
由于患者突然剧烈疼痛,腹部撕裂样疼痛,使患者甚为恐惧、焦虑,加上对监护环境仪器较为陌生,绝对卧床,使其更加忧虑,这对心率、血压的控制及为不利,可使夹层血肿伸延,因此专科护士应耐心安慰患者,解释病情,以消除恐惧、焦虑心情,积极配合治疗[3]。
2.2 药学监护
患者收住ICU后,绝对卧床休息,心电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记录24 h出入量,清淡饮食,给予通便药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忌用力排便,以免加重病情。
2.3 高血压的监护
主动脉夹层主要病因是高血压,由于夹层血肿压迫造成一侧血压降低或上肢血压高形成四肢血压不对称,所以要严密观察四肢血压变化并详细记录,在测血压时应左、右、上、下肢血压测量,为医师提供诊断及鉴别依据。若血压升高可用硝普钠微泵泵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亦可应用。
2.4 疼痛的监护
由于主动脉瘤血肿不断延伸导致剧烈疼痛,一般强效镇痛剂可酌情使用,度冷丁50~100 mg肌内注射,吗啡5~10 mg肌内注射,可达到镇静、安神作用,减轻患者的恐惧及焦虑心理,以便配合治疗。当疼痛缓解,提示夹层血肿停止延伸。若疼痛反复出现,应警惕血肿扩展。
2.5 减慢心率
由于患者焦虑、恐惧和血压异常,常出现心率加快,可使夹层动脉瘤血肿延伸,应及时报告医师,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60~70次/分,可有效地延缓或终止夹层血肿继续延伸。
心血管疾病是西方国家患者的主要死因,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其中主动脉疾病日益凸现,主动脉夹层病因至今未明,80 %以上主动脉夹层有高血压,不少患者有囊性中层坏死。高血压并非引起囊性中层坏死的原因,临床与动物实践发现,不是血压的高度而是血压波动的幅度与主动脉夹层分裂相关。合并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有助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基本病变为囊性中层坏死。夹层分裂常发生于升主动脉,此处受血流冲击力最大,而主动脉弓的远端病变少而较轻。临床表现多为突然发生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可以延至腹部,休克体征,神经系统体征,少尿或无尿,下肢缺血,四肢脉搏强弱不等,血压相差较大,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B超或CT检查,排除心肌梗死及肺栓塞等。治疗上急性期包括止痛、补充血容量、降压。使收缩压控制在100~120 mm Hg,心率维持在60次/分是可行的。急性升主动脉夹层必须到有条件的医院行急诊手术修补主动脉根部,重建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以期改善预后。并督促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降压药,以防主动脉夹层的复发[4],同时应注意心理疏导,基础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四肢血压的变化。
[1] 秦永林,景在平.主动脉组织结构与主动脉夹层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9,14(22):373-375.
[2] 唐文娟,林嗣豪,王治明,等.体力与脑力劳动者伤病缺勤及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14(25):174-176.
[3] 张新亮,吴新丽,孙纪新,等..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在职人员吸烟状况调查[A].履行框架公约 创建无烟环境-第13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论坛论文集[C].西安:西安财经电子大学,2007:372-373.
[4] 朱正炎,刘燕,刘小娟,等..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28):287-289.
R543.1
:B
:1671-8194(2014)03-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