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元
本文就医院中药炮制在现阶段不能充分利用,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目前,中医院医师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中药功效了解的也很透彻,但在中药炮制后的功效就懂得微乎其微了。如酒制中药、蜜制中药、土炒中药、盐制中药、砂烫中药、油制中药、米炒中药等,对中药炮制后目的不清楚,炮制后的作用不明确。
1.2古代医药联系密切,医生对炮制内容也极为精通,因此,在一些基础方中不再注明炮制方法,而现在大多数医生喜欢沿袭旧方,这样往往使调剂人员误解医生之意,结果造成与原义不相符的疗效。不同版本的方剂教科书中同一个处方的中药,有的注明炮制方法,有的却未注明,造成调剂人员误配,影响了疗效[1]。
1.3有些医院医生药品生熟滥用严重,对中药炮制疗效的转变掌握不够确切,如中药何首乌本义取其滋补、乌发等作用,但处方中未注明炮制品,调剂人员按生品付发,造成滑肠致泻的作用。
2.1炮制人员不负责任,在饮片净制加工时,由于方法不当,造成一些非药用成分的混入或炮制程度不符合标准,炮制品中常混有泥沙、纸屑、草木等杂质。有的混有非药用部分,如麻黄、龙胆等药材,茎和根部分别入药,但作用也不相同;龟板、鳖甲等动物类药材,仍残存腐肉,沙烫后呈焦糊状,有的尚沾有沙粒;乌梅、山楂、诃子、山茱萸等药很少医院去核;山药本义炒黄,而结果却炒焦了,艾叶炭却成了灰。这样,药品虽有炮制之名,但无炮制之实效,达不到炮制目的,从而影响了炮制品的质量[2]。
2.2炮制人员在炮制药品时,没按要求去做,大小没有分档。在药品炮制过程中,一定要规格把药材切成块、片、段、丝的形态,饮片的大小应该要严格分档,否则就会出现炮制不均匀的状况。例如,在药材炮制时,药材表面已炭化,内部却还不到火候,则会出现内部白心或硬心的现象,影响药材的药性。何首乌需要黑豆汁久蒸才能起到滋补肝肾的作用,但有些炮制人员嫌麻烦,没按基本标准去做,结果使炮制品半生不熟,失去了想要达到的疗效,造成了肝肾损害。
2.3炮制辅料质量不佳或使用不当,一是炮制辅料数量不足,如炙黄芪100 kg药材需用蜂蜜25 kg,而实际只有22 kg。二是辅料质量不佳,酒的纯度不够,虫蛀过的麦麸,腐烂的生姜制成姜汁,使用没有挑选过辅料,里面的沙石和泥土杂志影响炮制结果,蜂蜜没有要求炼到所需程度,就与药材混合,则炮制品色泽和手质都达不到理想状态。三是辅料使用不当。例如土炒白术,应当用伏龙肝即平常所说的灶心土,却用一般的土代替;更有甚者用烫制过的马钱子等带有毒性药材的沙子来烫制山甲、阿胶、刺猬皮、鸡内金等,使毒性混合在后制品中,起不到药材应用的作用,严重者会导致药物中毒现象[2]。
2.4温度掌握不好,炮制方法精确。炮制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温度,应该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就是平时所说的,要炒至黄而焦,焦并且成炭状,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炒断丝的外表面成炭但是丝不断,蜜炙款冬花已呈焦糊状,艾叶炭看不出叶子的形状等。工作中强调的“如法炮制”,是对炮制要求的最精准概括。但是有很多观念淡薄的炮制人员对有关规定视而不见,随便更改炮制方法。
2.5调剂人员不负责任,处方中医生需要炮制品,注明法半夏而调剂人员却擅自付生品或误付生品,或是付清半夏、姜半夏,与原意不符,甚至中毒;处方医师书写地黄,意在生地黄,而调剂人员却付熟地黄,作用相反,失去了原来所需要的疗效。
3.1现在大多中医院只注重发展医疗,追求经济效益,从不过问中药的来源和质量,尤其对炮制人员和调剂人员不够重视,对药品质量不加过问,忽视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3.2技术匮乏,设备简陋,有些中医院条件不足对中药炮制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他们不注意对炮制人员的培养,炮制人员技术匮乏,炮制室简陋,炮制人员是非专业人员,甚至有些小型医院根本不具备炮制室,致使中医院炮制工作上不去,从而影响了临床上的应用。
一是从事中医事业的医疗工作人员,都应掌握一些有关中药炮制方面的知识,并能灵活充分掌握,保证临床用药的疗效;其次,中医药对中药炮制人员的素质要重视起来,加强培训,改进炮制工艺。并健全相关制度,严格按操作程序,奖罚分明,调动其积极性,对提高技术质量,确保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赵雅娟,裴丽华.影响中药安全应用因素的探讨.黑龙江医药,2011,14(4):276-277.
[2] 黄富远.影响中药炮制品质量的因素浅析.浙江中医杂志,2008,43(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