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江教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经验

2014-01-24 08:43吴学志吕海江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右眼变性脏腑

吴学志 吕海江

2河南中医学院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退行性可致盲性疾病,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后。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也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类,湿性AMD以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为主要特征,治疗上主要围绕如何抑制或消除CNV进行〔1〕,目前西医多采取贝伐单抗或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或行PDT光动力疗法等,虽然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费用较高,普通患者很难承受,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难以得到推广。吕海江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从医40年,临床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深厚,对于本病有自己独特的认识,现将其治疗湿性AMD的辨证思路及临床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 脾气虚弱为本

AMD的发病与年龄相关,吕海江教授认为这是人体机能衰退过程的一种病理表现。《脾胃论》曰:“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脾胃之本弱,饮食自倍,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不赖以濡养,气血旺盛,精足气充而神采奕奕,气血不足,阳衰于外,阴虚于内。脾胃居中焦,吐故纳新则“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气血精液方可生化无穷。张景岳认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说明脾胃在防病、延缓衰老及维持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价值。

中医眼科五轮学说认为:瞳神属肾,统属水轮,即黄斑亦归肾水。《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兰室秘藏》曰:“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2〕陈达夫〔3〕在六经辨证中也提出“黄斑区属于足太阴脾经”。黄斑是中心视力最敏锐的部位,黄斑能否聚光视物全赖精气所养,而脾胃是后天精气化生的所在。

吕海江教授根据历代眼科医籍的理论和治疗原则,结合自己长期对本病的临床研究认为:脾气虚弱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治疗脾虚是其关键。

2 痰瘀水湿是其发病特点

中老年人由于脾胃功能渐衰,易出现津液代谢障碍及血行不畅而形成痰浊,瘀血。痰瘀二者互为因果。痰浊和瘀血是机体受致病因素作用后产生的病理产物,而且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引起多种病变。《内经》曰:“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睛。”这说明眼与脏腑之间,依靠经络的连接贯通,保持着有机的联系,通过经络的不断输送气血,才能维持眼的视觉功能。在解剖学上,眼内脉道幽深,经络细,久病伤及脉络,伤络则气血不行成瘀〔4〕。

因此,吕海江教授认为,在黄斑变性的发病过程中,痰瘀水湿相合为病,既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又是病理变化的产物。

3 以益气健脾,利湿化瘀为基本治疗方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气血和平,长有天命。”气血充盈和调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重定灵兰要览》说:“气与血,犹水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脾是五脏之中脏腑精气升降运动的枢纽,当人体脏腑功能低,气机相对虚弱,“元气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然停留而瘀”。脾气虚弱,病邪内生,或外邪乘虚而入,均可使人体脏腑组织及经络官窍功能紊乱,发生疾病。《灵枢·口问》云:“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太平圣惠方·眼内障论》中云:“眼通五脏,气贯五轮。”欲升清阳之气,亦先补脾气,气充方能纳运有常,散精有力,目窍四肢得养,目视精明,体健有力;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无气不行。《灵枢·百病始生》也说:“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从该病的病因上看,年老体虚,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机体脏腑组织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内外各种致病邪气,乘虚侵袭人体。脾的功能失常,出现津液代谢障碍及血行不畅形成痰浊,瘀血。痰瘀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血瘀停痰,痰瘀碍血。气血瘀滞使水湿上泛,引起眼底水肿,出血,渗出等病变。整个发病过程与脾主运化水湿功能有关。

吕海江教授认为:黄斑变性的病机应以脾气虚弱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治疗要根据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益气健脾治其本,利水渗湿,活血散结治其标。运用活血化瘀,利水渗湿法,使脉道通利,瘀血去新血生,从而改善眼底局部状态,加强眼与五脏六腑的脉络联系,恢复黄斑视功能。

4 病案举例

患者,男,68岁,2007年3月2日来就诊,主诉右眼突然视力模糊伴变形3个月余,并诉有失眠、健忘、纳差、心烦气闷,大便溏泄。检查视力右眼0.15,左眼1.0,右眼底可见视盘边界清,色可,动静脉比=2∶3,黄斑区色素紊乱,有渗出,中心凹反光消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提示黄斑区有花边状荧光素渗漏。舌质淡白,周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气虚血瘀,脉道阻塞,血不归经。治宜益气健脾,活血通脉。药用益气复明汤:黄芪15 g、白术15 g、丹参 6 g、猪苓 10 g、党参 15 g、川芎 10 g、生蒲黄 10 g、茯苓 10 g、白芍 10 g、当归 10 g,三七粉 15 g。服药2周,右眼视力0.4,出血明显吸收,黄斑区水肿减退,上方再服15剂,右眼视力0.6,眼底黄斑区出血基本吸收,黄斑区中心凹反射可见,FFA检查提示黄斑区有低荧光,未见荧光增强,扩大。

按:本例为脾气虚弱型黄斑病变,由于气虚血瘀所致,因“血不行则为水”,脉道瘀阻致黄斑区水肿渗出,视力下降。治则为补中益气,活血散结,自拟益气复明汤,取气行则血行之意。方中党参,黄芪合用健脾胃助运化,共为君药;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具有燥湿健脾利水之功,促进眼底水肿吸收,同时脾健则统血有权,血不外溢,共为臣药;当归、白芍、丹参、生蒲黄,三七粉合用,补血活血止血,补而不壅滞,止而不涩,使瘀血去新血生,共为佐药;葛根入阳明经,鼓舞胃气,载诸药上行头目为使药。全方使脾气强健,清阳之气上升,气血津液各安其道,眼底血止肿消,九窍通利,目视精明。

[1]李凤鸣,刘家奇.实用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09.

[2]姚大莉,王明芳.用内眼辨证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J].四川中医,2002,20(6):7-8.

[3]罗国芬.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验[M].成都:四川科学出版社,1985:46-58.

[4]沈雪勇.“目系”浅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6,6(3):169.

猜你喜欢
右眼变性脏腑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掩其右眼
左眼右眼
左右眼
征兵“惊艳”
论筋性脏腑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脏腑疏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