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 勇孙锡兰孙洪芳李玉昌
特约编辑:艾 华
20世纪80年代,云南省建水县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引进脐橙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种植。多年实践表明,建水脐橙成熟早、外观好、品质优,在省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不过,近年来,受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建水脐橙种植面积锐减,产业发展形势严峻。为此,相关部门必须正视现实,查找问题,依托优势,立足县情,攻坚克难,稳步推进脐橙产业发展,重振建水脐橙辉煌。
脐橙对光照、土壤、湿度和积温等生态条件要求较严,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要求也较高,因而建水脐橙前期推广种植缓慢。2000年,建水县脐橙种植面积仅133.33 hm2,产量2 000 t,产值800万元。建水脐橙快速发展是在“十五”“十一五”期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果大无核、肉质脆嫩、汁多化渣、芳香浓郁和具保健功能的优质脐橙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售价高、行情好。云南省多数柑桔产区以宽皮柑桔为主,脐橙种植规模较小。对此,建水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在“十五”期间大力调整柑桔品种结构,把做大做强脐橙产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特色农业强县和促进果农增收的“25310”工程项目给予扶持。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建水脐橙产业的发展,脐橙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到2008年,建水脐橙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到 6 200 hm2、4万 t和 1.2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形成了以面甸、临安、南庄、曲江、盘江和利民等乡镇为主的脐橙种植带。其中,面甸镇连片种植面积达数万亩,全镇脐橙种植面积在1 333.33 hm2以上,占全县脐橙种植面积的1/4。目前,面甸镇已成为全县最大的脐橙种植基地,建水也成为当时云南省最大的脐橙种植县。
2008年初,农业部门在部分乡镇监测发现,部分产区有传播柑桔黄龙病的多种虫态的柑桔木虱及黄龙病感病植株,全县随即开展黄龙病防治工作。然而,县植保站连续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虫源基数仍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受全球金融危机、四川柑桔大实蝇事件影响,柑桔市场需求锐减,销售价格大幅下降,果农收益下滑,发展脐橙的积极性受挫。2009—2012年,云南大部分地区连续4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库容蓄水持续减少,严重影响了建水脐橙的生产活动。受病虫为害、价格偏低、严重干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大部分脐橙果园处于失管状态,树势衰退、挖树毁园现象时有发生。据2013年底农业部门对14个乡镇的调查,目前全县脐橙种植面积仅为 766.67 hm2,仅为 2008年的12.4%。建水脐橙产业发展遭受重创,正面临严峻形势。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建水地处低纬度高原,北回归线从县境内穿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7℃,极端高温35.1℃,极端低温-3.1℃,≥10℃年积温6 680℃以上。年均日照2 301小时,正常年份年均降雨量800 mm,年均相对湿度71%左右,全年无霜期长达324天以上。当地光热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是脐橙种植的适宜区域。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建水地处云南南部,是滇东南重镇及交通枢纽。交通四通八达,方便快捷,国道 323 线、建(水)通(海)和鸡(街)石(屏)高等级公路以及蒙(自)宝(秀)铁路等纵贯全境。公路、铁路北达玉溪、昆明,南通国家级口岸河口而连接东南亚各国。特别是贯穿东南亚的“泛亚”铁路玉(溪)蒙(自)段已竣工投入使用,国际大通道逐步完善,果品通过高速公路和铁路在2小时内即可到达越南,果品出口运输更为方便,有利于出口创汇。
三是政策环境有利。脐橙作为当地价格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优势特色水果,被列入省、州和县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先后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云南省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红河州农业产业培植优质脐橙基地建设项目等给予重点扶持。县委、县政府把脐橙发展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产业来抓,“十五”期间,县政府为脐橙项目无偿提供种苗,对项目乡镇和相关部门实行层层责任目标管理。“十一五”期间,把建设 1.33 万 hm2(20 万亩)、面对东南亚的柑桔出口基地作为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推行项目领导负责制,签订目标责任,纳入干部年终考核,视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分别给予奖惩;在项目申报、政策措施、资金支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十二五”伊始,县委、县政府又将脐橙产业发展列入“20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体系,为建水脐橙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四是果品品质优良。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独特,建水脐橙表现出优于原产地的品种特性:成熟早,同品种成熟期比省外种植区早40天以上,利民、盘江和面甸等地9月底即可上市,而且风味浓、品质优、外观好,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2%以上,可食率高达78%。2002年经农业部亚热带果品蔬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为优等果,2003年获第十届中国食品博览会暨交易会金奖。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柑桔技术支撑体系首席科学家邓秀新莅临建水考察指导,在品尝建水脐橙后,对建水脐橙的风味、口感、外观及早熟特性大为赞赏,称可与赣南脐橙相媲美。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过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水脐橙产区水利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多数脐橙都是种植在山地和坡地,水利、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完善,尤其是排灌渠道不配套,致使冬春干旱时无水灌溉,而夏秋多雨时排水不畅。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制约了当地脐橙产量及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病虫害发生频繁。全县果园管理以果农分散管理经营为主,由于果农的科技意识、经济水平和劳动力等因素差异,在病虫害防治上很难做到依据病虫害发生和防治规律进行统一防治,特别是对脐橙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的柑桔黄龙病,目前在国际、国内尚无根治办法,极大地影响了建水脐橙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科技意识淡薄。果农文化层次、科技素质差异较大,接受科技知识能力较差,导致果园栽培管理水平总体不高。
四是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建水脐橙果品销售除果农自主销售外,主要以个体户收购销售为主,产前、产中及产后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滞后,制约了果品外销及产业发展。虽然近几年组建了“和源”“金秋”“溪邑”“百仔丰”“红森”和“万世一果”等果品营销企业,但是由于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营销网络不完善,难以形成产业联合体,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无序竞争状态,组织化程度较低。
五是种植零星分散。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经营权承包至一家一户,而当时多数地方为了公平起见,土地按照好、中、差三等地力搭配承包到一家一户,这就导致每户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东边有一块,西边有一丘,承包土地零星分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在当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零星分散的土地承包方式给农户种植管理带来不便,直接影响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
六是良繁体系建设滞后。建水水果种苗繁育秩序混乱,管理不规范,未具备苗木生产许可证、苗木质量合格证、营业执照等“三证”的单位、企业、个体均在进行常规繁育,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市场监管难度大,无病毒苗木种植尚未得到规模推广,病虫害传播蔓延难以控制,部分苗木刚种植未挂果就表现出黄龙病症状而不得不挖除。此外,非正规渠道引入的外地种苗,难以保证质量,导致品种混杂、成活率低。
七是产业争地矛盾突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建水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多,致使烤烟、无公害蔬菜、葡萄、石榴、脐橙、万寿菊、优质稻、杂交玉米制种、山核桃、速生林和油茶等产业齐上阵。由于耕地面积有限,各产业之间争地矛盾十分突出。
一是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2008年以来,建水葡萄、三七价格上扬,产业发展较快;而脐橙因柑桔木虱、黄龙病等病虫害发生频繁、难以有效控制,导致种植效益下降,果农种植脐橙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一些果农放弃管理,甚至毁园挖树。对此,各级部门、相关从业人员需要正视问题,奋发有为。
二是建立脐橙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为保证果品质量,维护果农和育种者的利益,加强良种果苗无病毒繁育是促进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建立脐橙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培育大量的脐橙优质良种无病毒苗木来满足建水乃至全省脐橙产业发展需求。
三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脐橙产业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力度,充分落实科学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加大病虫害的监测及防控力度,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重点从规模发展转移到提升质量上来,资金扶持重点从苗木补助向科技培训、病虫害防治、新品种引进、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果品营销推介、无公害果品生产认证和果品采后处理等方面倾斜。
四是加强示范园建设。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农民科技素质相对较高的乡镇,建设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示范园区,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积极引进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参与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建水脐橙产业健康发展。
五是完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科技支撑是提高建水脐橙果品质量的根本。加大科研和科技培训投入,加强科技、生产、经营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有关院校的合作与交流,争取各种科研项目和课题,加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的力度和广度,加强对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的研究,强化病虫害监控和防治。
六是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借鉴外地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成功经验,引导、鼓励、扶持企业、种植大户、种植能手采取农户加盟、“公司 +合作经济组织 +基地 +农户”等方式,使分散的土地向有实力、懂技术、会管理、擅经营的公司、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集中,促进脐橙规模化发展。
七是规范苗木生产与市场管理。在建立健全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和繁育基地的基础上,尽快制订、出台 《建水县果树苗木管理办法》,规范苗木管理,坚决取缔无证育苗,杜绝不合格苗木流入市场,保证生产用苗优质化,为提高建水脐橙果品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